四川省单独两孩申报程序及材料公布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 王玥)21日,记者从四川省计生委获悉,为了提高计划生育部门办事效率,按照依法、便民、可操作的原则,四川省人口计生委对全省再生育审批程序实行“一改、三减少、四取消”,制定了“本人申请、村(居)证明、乡镇审查上报、县(区、市)审批发证”简易工作程序,全面推行单独两孩申请再生育网上预约,实现单申请、核查、审批、发证全程网络化。
一改
就是将原来申请人书面申请,改为网上申请(预约),一次告之,现场办理与网上审批相结合,同步实现再生育审批从申请、核查到审批全程网络化。申请人还可异地申请办理《生育证》。
三减少
一是减少申请人提供的相关资料。将申请人提供的相关资料复印件由过去5—7种或多种,统一为3种:提交身份证(现役军人提供士兵证或军官证)、户口簿、结婚证复印件各1份。个别情况除外(如离婚、再婚家庭需提供婚姻变动情况证明)。
二是减少计生部门的审批时限。由过去从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受理到县级计生行政部门批准的90日办理完毕,缩减为从乡镇受理、确认、审核到县级计生行政部门批准22个工作日办理完毕,其中,乡镇15个工作日(含公示时间),县级7个工作日。
三是减少公示时间。由过去乡镇对申请人公示7个工作日,减少为公示5个工作日。
四取消
一是取消乡镇计生机构对申请人作调查笔录程序。申请人情况真实,3种资料齐全,乡镇计生工作机构对申请人情况清楚的,乡镇(街道)计生机构不再作调查笔录,审核确认后直接上报县级人口计生部门审批。
二是取消对批准后的申请人下达“批准再生育决定书”和送达“批准再生育决定书”程序。县级人口计生部门对审批结果,用文件方式告之乡镇和申请人,不再下达“批准/不批准再生育决定书”,对批准对象直接签发《生育证》,并通过网上、邮寄、直接发放等方式发(送)给申请人。
三是取消《生育证》的有效年度的规定。《生育证》不规定有效年度,批准对象生育小孩后自动失效。在未生育小孩前一直有效。以减少群众办理《生育证》后因身体等原因未生育而《生育证》又到期,再去计生工作机构换证的麻烦。
四是取消基层附加不合理的再生育审批程序。我们已经要求市、县对再生育审批程序和要求进行全面清理,凡是与省人口计生委要求不相符合的,一律取消。
虽然审批程序简化了,但只要我们加强监督、严管管理,完全可以保证再生育审批工作质量。
免奔波,网上预约办理
为了方便群众,四川省人口计生委组织开发了“四川省计生网上便民服务平台——单独两孩政策预约审批子系统”。网上预约审批主要包括以下流程:
1.网上申请。申请人通过省人口计生委门户网站,网上查询申请条件、流程和所需资料,在线填写并递交《申请再生育审批表》,申请办理《生育证》。同时,打印《申请再生育审批表》到所在村(居)委签字盖章。户籍地乡(镇、街道)计生办在接到申请人申请后,3个工作日内,通过手机短信等方式告知申请人进行审核确认的时间、地点及资料。申请人既可网上申请也可到乡镇计生办现场办理。
2.审核确认。申请人或授权委托人向户籍地乡(镇、街道)计生办递交由村(居)委签字盖章和本人及配偶签字的《申请再生育审批表》和相关资料。乡(镇、街道)计生办对通过现场确认的资料复印,并由申请人逐页签字后,通过软件上传功能向系统递交申请人的相关资料影印件。审批时限从申请人现场确认时间起计算。(注:对情况清楚,婚育史不复杂的申请对象,提供的相关情况证明可以简化,即同类型证明材料提供一件即可。对申请人户籍或工作地变化频繁,以及婚育史较为复杂,单件证明材料难以证明相关情况的,可由申请人及配偶做出自愿承担虚假承诺法律责任的书面承诺。)
3.公示上报。乡(镇、街道)计生办从收到申请人通过现场审核确认的材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审查、公示完毕(含公示5个工作日)。其中,女方单位所在地或户籍所在地与其常住地不一致的,应同时委托女方常住地乡(镇、街道)计生办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的,由户籍地乡(镇、街道)计生办将申请人的再生育审批电子档案发送县(市、区)人口计生局审批。
4.审批发证。县级计生行政部门的政策法规工作机构对乡(镇、街道)递交再生育审批电子档案进行审查,在线提出是否批准的意见及依据,交县审批小组集体讨论,并在7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批准再生育的意见。对批准再生育的名单(含不批准),县级计生行政部门以文件形式印发乡镇计生办(含县级计生部门打印的《生育证》)或通过软件系统向乡镇计生办传输加盖电子印章的文件、《生育证》)。乡镇计生办收件后,通过邮寄、快递等方式向申请人寄送《生育证》或通过手机短信等方式告知申请人领取《生育证》的时间、地点。同时将公示情况、批准情况、证件领取情况等写入系统。
5.动态监控。软件与PIP系统无缝对接、支持二代身份证扫描仪、高拍仪等设备,避免重复采集信息。软件自动提示县、乡计生部门单独两孩审批待办事项、办结时限并对急办事项进行预警提示。省、市、县计生行政部门可网上实时查询所辖行政区域单独两孩审批情况统计报表(含申请情况、受理情况、审批情况)、远程查阅申请人再生育审批电子档案、跟踪监测再生育人口总体情况(出生情况、性别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