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扶贫移民局局长:四川两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52.35万

07.07.2015  19:48

四川两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52.35万 今年拟精准减贫109万人

  (记者 李丹)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扶贫战略思想和中央、省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总体要求,以新定位、新突破、新机制,从最贫困村、最困难户和贫困群众最紧迫的事入手,全面打响新一轮扶贫攻坚战。日前,四川新闻网记者专访了四川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党组书记张谷。据悉,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省人民齐心协力,全省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750多万人减少到2014年底的497.6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1.5%下降到7.7%,今年计划再减少109万贫困人口。

   四川新闻网记者:张谷局长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把扶贫开发作为一项全局性任务来部署推进,启动实施“四大片区攻坚行动”和“五大扶贫工程”,大力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了明显成效。首先想请您谈一谈,四川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成效怎么样?有哪些特色和亮点?

  张谷: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扶贫开发重大战略部署,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全省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750多万人减少到2014年底的497.65万人,共减贫252.3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1.5%下降到7.7%;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具体来说,主要成效:一是精准识别,摸清了贫困底数。全省按照规定标准和程序,高质量完成了625万贫困人口、11501个贫困村的贫困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建立完善了县乡村三级贫困档案和全国联网的贫困信息系统,梳理形成了精准扶贫任务“清单”和需求“菜单”。二是精准扶持,强化了特惠对象。各地聚焦扶贫对象,瞄准贫困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差异化的帮扶措施,强力推动各类扶贫资源扶持到村、精准到户,实现了扶贫攻坚“定向瞄准”“精确滴灌”。三是驻村帮扶,落实了减贫责任。省市县三级联动,统筹整合各类帮扶力量,选派驻村干部3.96万,组建驻村帮扶工作组10822个,总体实现所有贫困村均有1个驻村帮扶工作组和1个帮扶单位、贫困村中的贫困户均有联系帮扶责任人的“三个全覆盖”,切实将减贫责任下沉到村、聚焦到户、锁定到人。四是扶贫攻坚,创新了模式机制。各地在实践中探索出了“结对认亲、爱心扶贫”、“支部联建带动”、“企业包村”、“统筹城乡扶贫”等一批扶贫新模式新机制。五是扶贫开发,整合了涉农资源。将扶贫开发作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落实扶贫“四到县”制度,加大统筹整合力度,使各相关行业涉农资源更加精准地向扶贫对象倾斜聚集。

  总体上看,四川扶贫开发呈现“四大态势”:从外部环境看,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对扶贫开发的辐射带动效应不断扩大;从战略理念看,全省扶贫开发向片区攻坚与精准扶贫“两轮驱动”转变;从扶贫方式看,开发式、保障式、内源式等多措并举的综合治贫新模式正在形成;从工作格局看,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三位一体”扶贫开发大格局初步构建。全省扶贫开发探索形成了“五大经验”,即坚持把加快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作为扶贫开发的根本举措,坚持把解决贫困群众民生难题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任务,坚持把构建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作为扶贫开发的关键保障,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扶贫开发的核心动力,坚持把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和内生活力作为扶贫开发的治本之道。

   四川新闻网记者:大家都知道,四川贫困量大、面宽、程度深。您认为,到目前为止,四川扶贫开发工作还有哪些难点和瓶颈?我们应该如何突破?

  张谷:综合分析此前督查调研报告,四川省贫困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客观上看,部分贫困地区特别是贫困村不同程度、或多或少地存在住房难、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通讯难和缺政策、缺技术、缺资金、缺产业、缺文化、缺人才、缺保障“七难七缺”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县域经济实力弱,扶贫攻坚投入乏力。二是自然环境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三是产业发展水平低,贫困群众增收困难。四是社会事业欠账多,农村公共服务不足。五是贫困村基层党组织弱,带领致富能力不强。

  从主观上看,主要存在“五个矛盾”和“五个不够”的问题。“五个矛盾”即:一是贫困需求与扶贫资源供给的矛盾。目前全省497.65万贫困人口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扶贫成本高,对政策、资金、项目等各类扶贫资源需求量大,但扶贫资源供给严重不足。二是扶贫项目安排与扶贫需求针对性的矛盾。扶贫项目计划未充分体现基层和贫困群众的意愿,扶贫项目粗放单一,缺乏针对性。三是片区发展与精准扶贫的矛盾。部分片区县将工作重点落在区域经济发展上,对精准扶贫关注不够、用力不足,还存在认识和共识进一步提高和深化的问题。四是社会爱心与受扶需求的矛盾。当前社会扶贫潜力巨大,但由于信息沟通渠道不畅,援需双方不易实现有效对接。五是涉农资金上级要求与基层需求的矛盾。目前涉农资金主要还是按照行业需求和规划要求来安排和使用,县级政府缺乏整合的相关权限,围绕基层和贫困群众需求精准发力不够,有效性不强。“五个不够”,一是准确把握深层致贫原因不够。二是精准扶贫分类政策不够。三是干部驻村帮扶实效性不够。四是农户普惠与贫困特惠区别不够。五是精准扶贫齐抓共管合力不够。

  继续深入推进扶贫攻坚,我们认为可以从政策、机制、举措等各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以目标为总揽,建立精准脱贫倒逼机制。建立精准脱贫指标体系。完善省领导和省直部门定点联系贫困县(市、区)制度,建立督查调研长效常态机制。强化全省扶贫开发责任考核,强劲传导战略压力。强化监督管理。二是以需求为信号,建立扶贫投入拓展机制。增加扶贫投入总量。加大行业扶贫投入刚性要求。创新金融扶贫政策。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以财政扶贫资金撬动金融资金、信贷资金、社会资本等各类资源向贫困村、贫困户精准投入。培育多元社会扶贫主体。三是以精准为要义,制定分类扶持政策措施。始终瞄准片区扶贫攻坚。针对致贫原因分类扶持。研究特殊优惠扶持政策措施。四是以问题为导向,优化扶贫开发环境。分解落实解决问题工作责任。突破扶贫瓶颈,重点解决贫困村道路、饮水、住房、环境等基础设施问题。着力抓好新村建设,推进贫困村向小康村、贫困户向小康户转变。五是以能力为根本,实施贫困代际传递阻断计划。实施教育就业扶贫工程。实施党建扶贫工程。实施贫困群众思想教育引导工程。六是以统筹为手段,构建扶贫开发大格局。统筹抓好县域经济发展和扶贫开发。着力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强化扶贫机构和队伍建设。

   四川新闻网记者:2015年四川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是什么,能否请您介绍一下具体的攻坚思路和安排部署?

  张谷: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谋划“十三五”规划启动之年。全省扶贫移民系统将主动站位全局、融入大局,积极适应经济社会新常态,专注发展定力,激发改革活力,锁定“精准扶贫、依法移民”这个主攻方向,突出整体谋划、系统思考、统筹推进,强化上下联合、左右配合、内外结合,狠抓改革落地、规划实施、计划落实,确保资金效益、项目成效、工作绩效。

  2015年,四川将坚持区域扶贫攻坚与精准扶贫“双轮驱动”,深入推进“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和“五大扶贫工程”,着力精准扶贫,实现扶贫资金项目扶持到村到户,全年计划争取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比去年有所增长,减少贫困人口109万人;坚持开发性移民和“先移民后建设”方针,调整优化移民政策,整体联动推进大中型水利水电移民规划、移民安置、后期扶持、信访维稳工作,计划搬迁安置移民5000人,及时将完成搬迁安置的农村移民纳入后期扶持政策。

  将统筹推进片区内外扶贫攻坚。编制实施《〈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和藏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2015年实施方案》,持续用力推动“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和“五大扶贫工程”12项重点工作。编制《大小凉山彝区“十项扶贫工程”2015年实施方案》,实施彝家新寨建设200个以上,深入推动彝区新一轮扶贫攻坚。扎实开展藏区“六大民生工程”扶贫解困行动计划,深入开展阿坝州大骨节病防治试点成果巩固提升工程。继续开展产业扶贫试点。大力支持革命老区发展,推进秦巴山区、乌蒙山区扶贫攻坚,全面启动实施世行第六期扶贫项目,以扶贫新村、巴山新居为载体,着力实施“六到农家”行动。启动实施整村推进334个。继续抓好“4·20”芦山地震193个贫困村灾后恢复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