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私人定制”圆贫困群众小康梦

09.07.2015  10:54

 

通过精准扶贫,刘昌华找到脱贫项目——养殖肉兔。

  “量体裁衣”、“私人定制”这些高大上的词汇如今也与扶贫工作联系起来了。2015年,中江县对全县36796户、9.2455万余名贫困群众实施精准扶贫,针对每一户、每一个贫困群众制定专属的脱贫计划和帮扶方案,计划用三年时间分阶段实现全部脱贫,最终实现共同小康。

   因人施策:

  从“大水漫灌”到“精确滴灌

  5月21日,中江县东北镇洪沟村,62岁的村民刘昌华打开家里的兔舍给300多只肉兔喂饲料。刘昌华家曾是小康家庭,却因病返贫。2015年中江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后,刘昌华被列入扶贫帮扶对象。镇村按照有关规定除将其列入低保户以外,还针对其有养兔的经验和要求,专门为其量身打造了兔业养殖帮扶计划,并送来仔兔和饲料,还安排镇畜牧站的技术人员上门指导。如今300多只仔兔长势喜人,全部销售后仅此一项就能获利5000多元,超过中江县的贫困标准,实现脱贫。

  县扶贫移民办主任陈俊说,如果说过去的扶贫做法是“大水漫灌”的话,那么精准化扶贫就是“精确滴灌”。通过全面掌握数量、分布、贫困程度等基本情况,然后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分析脱贫门路,制定帮扶措施,落实帮扶责任等,使所有扶贫措施与贫困户的实际相衔接,从而做到因人施策,实现扶真贫、真扶贫。

  在东北镇,像刘昌华一样,全镇803户、2032名贫困群众都建有精准扶贫贫困户台账,上面清晰地记录了每位群众的家庭基本情况、基本生活条件、帮扶责任人、帮扶措施、扶贫计划落实情况等。村支部书记肖世喜说,“每个帮扶计划都与本人见面,并得到本人认可,必须要切实可行。

  点对点帮扶:

  精准扶贫“七到户

  今年4月,《中江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方案(2015—2017年)》出台,明确提出了“结对帮扶到户、产业扶持到户、技能培训到户、住房改造到户、健康保障到户、生活救助到户、教育帮扶到户”。

  目前,中江县已在全市率先启动了“321”结对帮扶到户举措,即:县级领导结对帮扶3户以上困难群众,实职科级领导结对帮扶2户以上困难群众,一般党员干部结对帮扶1户以上困难群众。帮扶责任人负责为贫困户出主意、想办法和给予必要的培训、资金、物资、技术、信息等方面支持,帮助其尽快脱贫致富。结对帮扶干部每月至少要到帮扶对象家中上门服务一次,并做好相应的对口帮扶“民情日记”。

  为加快贫困人口脱贫步伐,中江县安排专项扶贫资金,针对贫困人口点对点精准扶持。2015年计划安排专项扶贫资金570万元,利用小额信贷和贫困互助资金项目,发放生产性互助资金贷款3910万元,引导和扶持贫困农户发展生产,拓宽增收渠道。同时加大劳务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完成劳务扶贫培训1200人次,实用技术培训10000余人次,提升贫困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

   全面覆盖:

  产业兴村奔小康

  为确保实现对贫困户全覆盖,中江县要求按照到村专项扶贫资金不低于20%的比例,对贫困人口从人居环境、生产发展、能力提升等进行全方位扶持。村内小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采取民建、民管、民受益的民主管理模式,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建设管理,提升项目建设效益。

  2014年全县投入到贫困村的各类资金达2.23亿元,其中专项扶贫资金4433万元,行业部门投入资金13037万元,群众自筹、以劳折资4830万元。全县贫困村建成村组道路102公里,整治堰塘21口、渠道11.8千米,发展大棚蔬菜种植200亩、西瓜种植2259亩、丹参种植3937亩、白芍种植1990亩、新栽和技改核桃1180亩,种植青花椒200亩、生姜1450亩,引种肉羊764头。并通过扶贫贴息贷款项目建立优质小麦、水稻、丹参、大豆等各类生产基地18.4万亩,带动农户15.7万户,有效地提升了贫困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为实现全面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文/图德阳日报记者 杜晓鹏 通讯员 陈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