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池2017年将280个贫困村全部“摘帽”

05.08.2015  12:52

        中新四川网8月5日电(王爵 肖勇 罗武林)5日,记者从广安岳池县委十一届十七次全会获悉,岳池县首次以县委全会形式专题全面部署扶贫开发攻坚的会议,把扶贫开发作为“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一票否决工程”,举全县之力,聚全民之智,决战全面小康,全力精准扶贫。到2017年,10.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80个贫困村全部“摘帽”!

        “扶贫开发是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岳池县委书记郑鹏程的话,道出县委县政府的共识。据统计,2014年岳池贫困村280个、贫困户33258户、106878人。岳池县委县政府决定:把扶贫开发作为“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一票否决工程”,着力构建起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乔家镇陈家湾村3组的陈显贵,便在这次攻坚战中尝到了胜利果实。帮扶干部为他家制定了详细的脱贫规划,养牛、养鸡,种植水稻、玉米,去年全家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000元以上,顺利实现了脱贫。去年,60个村、12299户、39511人,如陈显贵一般成功摘掉贫困帽。去年,该县农村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106878人减少至67367人,贫困发生率从10.6%降至6.7%,全县贫困面貌得到初步改善。

        然而,在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倒计时的今天,岳池扶贫开发攻坚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郑鹏程多次强调,“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充分正视面临的问题。

        岳池贫困村、贫困人口数量分别占全市的34%、29.5%,是全市扶贫任务最重的县。其中,因病因残致贫占扶贫总数的71%,是扶贫开发攻坚的“硬骨头”。大多数贫困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欠账较多,水淹区、旱山区面积大,产业发展水平低,贫困户增产增收、脱贫致富难度较大。全县有城镇贫困人口2486户4058人,大多是因病、因灾致贫,由于没有土地保障,一旦陷入贫困,依靠自身极难脱贫。

        岳池县委县政府向市委市政府下了军令状:2017年消除绝对贫困,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绝不落下一人!

        在巨大的困难与挑战面前,如何完成这一神圣使命?7月14日,岳池县31名县级领导带领92个县级部门、群团组织、省市驻岳单位、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深入44个乡镇、13个社区开展专项督查调研。一沓沓深入、真实的调研结果,汇总到县委县政府。

        8月4日,该县有史以来第一次以县委全会专题研究部署扶贫开发工作。当天,《中共岳池县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与10个专项扶贫工作方案顺利通过。这“1+10”组合拳与此前出台的《岳池县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14-2020)》紧密对接,相辅相成,共同构建起岳池新阶段扶贫开发攻坚的总体设计。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时间表、任务书正式下达:每年消除贫困人口8000户2.4万人,到2017年消除绝对贫困,10.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80个贫困村全部“摘帽”;2020年全面巩固,不新增返贫人口;实现基本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全覆盖。

        岳池县决策层深知:制定扶贫开发攻坚规划、研究政策措施,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安排,在打基础、谋长远、见成效上下功夫,让贫困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然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所需的财力,绝对是个天文数字。根据周边地区的经验,要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一个贫困村少则需要投入三五百万,多则需要上千万。而2014年,岳池全县财政总收入还不到20亿元。

        基础差、底子薄,财力有限,资金缺口大,是岳池县坚决打赢这场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又一“拦路虎”。发展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也是脱贫奔康的根本途径。岳池县长汤才勇告诉记者:扶贫开发要与加快发展有机结合,以产业发展带动扶贫开发,用扶贫开发补齐发展“短板”。

        岳池明确产业发展路径:坚持“对照标准、缺啥补啥、完善布局、加速实施”的原则,夯实贫困乡镇基础条件,壮大主导产业,做到“一乡一业”;科学制定贫困村的扶贫规划,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做到“一村一品”;突出贫困群众个性需求,采取贫困户“点菜”、帮扶单位“下厨”的方式,为贫困户量身定做个性化的脱贫计划,做到“一户一策”。

        建立投入增长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统筹整合各类要素,实现扶贫资源向贫困村、贫困户集中;建立城镇居民及特殊困难群体帮扶机制,确保全面小康不落一人;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把产业红利装进群众腰包……一系列的机制创新,构建起务实管用的政策支撑体系。

        党员干部是扶贫开发攻坚的第一责任人,各类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共同参与扶贫开发的号召将持续发出。政府、市场、社会多方联动精准大扶贫格局将加速形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