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用好“药方子”拔掉“穷根子”

05.08.2015  10:35

  ●上半年共投入各类扶贫移民资金6.82亿元,实现精准减贫43585人
  
  万源黄钟镇吴家沟村的村民们发现,村里突然多了好多“亲戚”——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扶贫攻坚战中,吴家沟村成为达州市职业技术学院、万源市委宣传部等5个单位的定点扶贫村。修桥、筑路、建微水窖,在相关部门的帮扶下,吴家沟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组道路、联户路都成了水泥路,出门方便得很;有了蓄水池,一拧龙头自来水就哗哗地来了。现在这条件真是越来越好了哦!”看着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吃了多年低保的贫困户老吴,在驻村干部的帮扶下,搞起烟叶种植和牛羊养殖,尝到了勤劳致富的甜头。
  
  致富奔小康,这个村民们期待多年的梦想,正逐渐成为现实……
  
  吴家沟村的变化,是达州扶贫开发工作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我市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手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两轮驱动”,实施“五大扶贫工程”,全力推动扶贫攻坚,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上半年,全市共投入各类扶贫移民资金6.82亿元,实现精准减贫43585人。

 

深化扶贫改革创新攻坚机制
  
  扶贫开发,不是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独角戏”,需要汇聚多方力量。今年以来,我市继续深化扶贫改革,创新攻坚机制,出台了精准扶贫等配套改革文件和支撑性的落实措施。市委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对口定点扶贫工作的通知》,确定了新一轮市领导对口联系、市直部门(单位)定点帮扶贫困村工作,大力推进“五大扶贫工程”和“六到农家”活动,着力解决贫困村、贫困户实际困难和问题。市政府制发了《扶贫开发重点工作实施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细化了道路畅通、饮水安全、电力保障、产业增收、乡村旅游、危房改造、卫生计生、文化建设、信息化、教育扶贫、技能培训、生态环境等12项重点工作,明确了部门(单位)的目标、任务和责任,强化了工作重点。
  
  以金融支持“扶贫惠农工程”为载体,我市整合扶贫惠农政策和财政金融资金等资源,建立各地风险补偿基金和精准扶贫发展基金,形成了新型金融与传统金融协调配合,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满足贫困地区群众及经济实体差异化、多层次的融资需求,实现金融服务全覆盖,切实解决贫困地区金融服务难题。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调节、政策优惠,推动社会扶贫资源动员规范化、资源配置精准化、资源使用专业化,形成了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强大合力,助推了扶贫攻坚。六大机制改革创新,有力地促进工作措施落地生根,形成多层次、宽领域集聚扶贫资源,汇聚扶贫攻坚力量,巩固提升政府、行业、社会大扶贫工作格局。

 

加快区域发展,实施精准扶贫
  
  以规划实施为支撑,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我市以区域发展带动精准扶贫,以精准扶贫促进区域发展,大力实施“五大扶贫工程”12项重点工作,切实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以《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达州部分)实施规划》、《达州市移民后扶整村推进示范片规划》为基础,坚持以贫困群众需求为第一要务,编制完成《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实施方案》、《达州市秦巴山片区连片扶贫实施方案》、《达州市扶贫开发项目实施方案》、《达州市移民后扶整村推进示范片实施方案》,推动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工作跟着计划走,扶贫开发工作实现了有遵循、项目化、成片化、造血式推进。
  
  以精准识别为基础,实行靶向扶持减贫。坚持分类指导,扎实做好精准识别,进一步夯实精准扶贫基础,精确“滴灌”到村到户。上半年,完成828个贫困村、23.2万户63.657万贫困人口规模识别建档立卡。全面落实“基础设施改善到村到户、干部结对帮扶到村到户、增收项目到村到户”等13项到村到户精准扶贫措施,因村施策、因户施治,把扶贫资金和项目精准地引导到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做到了帮扶规划到村、帮扶项目到户、帮扶责任到人。优化配置帮扶资源,组建828个驻村帮扶工作组(队),下派帮扶干部3247名,市级财政落实驻村帮扶项目资金、工作经费1320万元,实施点对点帮扶,实现了驻村帮扶干部工作组(队)对全市所有贫困村全覆盖、市县领导和帮扶单位对全市所有贫困村全覆盖、帮扶责任人对全市所有贫困户全覆盖的“三个全覆盖”工作格局。1—6月,精准减贫43585名农村贫困人口。(李强本报记者 谭楚甲)(达州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