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2013年度审计报告:查出违纪违规金额37.9亿

29.07.2014  10:38

制图姚海涛

  20个部门“三公”经费抽查显示:实际支出比上年减少1903万元,下降25.4%

  7月28日,四川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成都举行,会议听取了四川省审计厅厅长黄河作的《关于四川省2013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一年来,四川省审计厅完成审计项目120个,查出违纪违规问题金额37.90亿元,审计后增加财政收入21.70亿元;全省审计机关共移送涉嫌违法违规事项271件,移送人员137人,移送金额62亿元。

  据介绍,四川省审计厅对51个省直部门的“三公”经费、购买社会服务等5个专项进行了审计调查。“抽查20个部门2013年的‘三公’经费,实际支出比上年减少1903万元,下降25.4%”。审计项目120个 查出问题金额37.9亿元

  《报告》显示,一年来,四川省审计厅完成审计项目120个,查出违纪违规问题金额37.90亿元,审计后增加财政收入21.70亿元;提出审计整改建议被采纳191条,促进建立健全规章制度32项。同时,发挥了审计在打击经济犯罪和反腐倡廉中的“利剑”作用,一年来,全省审计机关共移送涉嫌违法违规事项271件,移送人员137人,移送金额62亿元,其中,移送司法机关15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147件,移送有关部门109件。

  黄河介绍,审计部门高度关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在守住国家建设资金最后一道关口上,共移送涉及工程建设方面的违法违规线索91件,涉及金额33亿元;在对国有企业的审计中,移送涉嫌通过母子公司关联交易谋取不合法利益,以及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损失、税费流失等案件线索6件,涉及金额3.51亿元;在违法违规多发群体的审计监督上,审计移送处理了乡镇、村社、街道办事处、卫生院等基层单位人员骗取各类国家补助、违规收费以及截留专项资金等违法违规线索38件。20部门“三公”经费 比上年减少1903万元

  黄河说,对51个省直部门的“三公”经费、购买社会服务等5个专项进行了审计调查,扩大了审计覆盖面。“抽查20个部门2013年“三公”经费,实际支出比上年减少1903万元,下降25.4%,支出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并呈明显下降趋势”。

  据介绍,“三公”经费管理使用不够规范,相关单位在《报告》中被“点了名”。一是未严格执行支出预算,由于审核控制不严和对临时性、特殊性支出的预算管理不到位,省冶金地质勘查局、省人防办的公务接待费分别超预算28.22万元、17.53万元;共青团四川省委等10个单位的车辆运行维护费共超预算415万元。二是管理和核算不合规。如省煤田地质局违规使用8辆编制在下属单位的公务用车,年末将超支费用转入差旅费;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单位未按经济分类设置明细会计核算科目,难以分清“三公”经费等各类支出金额。购买服务超预算 7单位超预算列支1789万元

  机关购买服务,是近年来省级机关整合利用社会资源的重头戏之一。黄河说,2013年购买服务总支出1.26亿元,对提高履职能力和效率起到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缺乏具体制度。购买服务的内容种类、数量规模、方式渠道、费用标准等均无具体管理办法,监督与评估机制也不健全,审计调查的项目85%未进行过绩效评价;二是缺乏统一规范。上述部门共聘用人员843名,相当于其财政供养在职人员的26.6%,其来源既有劳务公司派遣,也有自行招聘,平均月薪在2460元至3587元不等,购买物业管理服务费差异较大,支付费用最低为每月4.24元/平方米,最高达12.55元/平方米;三是缺乏预算控制。无预算、超预算支出现象较为普遍,有7个单位超预算列支1789万元,有5个单位无预算支出644万元,导致挤占挪用其他经费等问题。203个市本级建设项目39个项目超概算

  《报告》显示,全省审计机关2013年6月以来,对2.32万个政府投资项目进行了竣工结(决)算或跟踪审计,涉及概算投资2925.25亿元。“存在超概算投资比较普遍、违规招标等行为仍较突出、监管缺位严重影响工程造价的真实、准确性等问题”。

  黄河说,部分项目由于设计、地勘、可行性研究论证等前期工作不够深入且变更频繁,加之部分建设单位随意增加建设内容、提高建设标准,项目投资总额失控现象在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黄河介绍,“据12个市审计机关2013年对本级203个建设项目进行竣工决(结)算审计反映,有39个项目超概算,超概算金额5.23亿元,平均超概算率达33.9%。

  各地和部分省属单位程度不同地存在违规招投标等问题。经抽查,有238个项目以工程建设时间紧等为由,采取直接指定等方式变相规避公开招投标,涉及金额7.90亿元。“以成都中医药大学温江新校区教职工住宅一期工程为例,该项目未按规定公开招投标,以邀请招标确定中标单位,涉及金额8284万元”。

  由于工程技术力量不足等原因,监管缺位严重影响了工程造价的真实、准确性。“全省送审的1548亿元项目结(决)算金额中,审计发现多计工程量111.95亿元,工程材料送审价虚高14.48亿元,规费、税金计取不合规9.45亿,工程变更等虚报16.47亿元,设计费超标、虚构设备采购、超标发放或挤占挪用征地拆迁款、超标列支建设管理费等4.31亿元,平均审减率达10.1%。

  黄河说,审计机关对上述问题已作出处理处罚,通过依法审减高估冒算金额,为国家节约建设资金(挽回损失)156.66亿元。针对管理漏洞和制度缺陷提出审计建议,促进建立健全规章制度615项。

  华西都市报记者 张路延实习生谢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