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跨”金沙江 13分钟一线飞天堑

04.08.2014  11:11

  川藏电力联网工程穿越金沙江段引线投放成功

  ■四川日报记者 刘川 四川在线记者 吴忧 陈荞 摄影 何海洋

  8月3日9时27分,一架八旋翼飞行器缓缓从位于四川境内海拔3014米的塔位出发,拉着一根3毫米的牵引线飞越1.6公里的金沙江。13分钟后,牵引线在对岸西藏境内的铁塔成功脱钩,标志着川藏电力联网工程在金沙江上完成首次跨越。

  西藏东部和四川甘孜南部地区,山高谷深、用电不便。3月18日,国家电网启动川藏电力联网工程建设,旨在为生活在这里的70万人提供可靠稳定的用电保障。该工程总投资66.3亿元,全长1500多公里,是继青藏联网工程后,又一项穿越高寒、高海拔地区的重大输变电工程,也是国家“十二五”支持西藏的重大建设项目。工程位于“三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断裂带,沿线多为高山峻岭和无人区,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建设难度最大的输变电工程。

  截至目前,该工程铁塔组立完成99.24%,变电工程土建主体结构已基本完成,电气设备正陆续进行安装。线路工程中地线架设完成54.19%,放线施工完成50.56%。工程预计年底建成投运。

  未来几天,川藏电力联网工程还将在56公里范围内进行4次跨越。“五跨金沙江”被誉为是整个放线过程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当天进行的放线更是难中之难。

  ■特写镜头

  一度悬停剪断导线重连

  8月3日,巴塘县苏瓦龙乡归洼村。

  天空一改往日的晴空万里,突然阴转多云,金沙江峡谷起风了。

  宿营在海拔3014米塔基旁的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员工冯毅和同事们早晨5点多就起来做准备;在对岸的金沙江西岸,冯毅的同事范苑也登上了接收导线的铁塔,为收线做准备——今天,他们将执行一项细致而艰难的任务:放飞川藏联网工程跨越金沙江的一级导引绳,为后面导线过江奠定基础。

   起飞 风速条件具备

  上午9点26分,前线指挥部传来指令:塔基旁的测风点数据显示,风速只有二三级,条件具备,准许起飞。

  9点27分,冯毅操控着八旋翼无人飞行器从山腰起飞。一秒,两秒,一分钟,两分钟……飞行器“嗡嗡”地朝着1.6公里外的西藏飞去。

  拴系在导引线的彩旗在风中剧烈摆动,从原本的垂立状都快成横起一条直线了,这显示,河谷的乱流正在对飞行中的八旋翼造成影响。此时,山下川藏联网指挥部里一片寂静,所有人的眼睛都紧盯着正在直播的央视视频画面。

  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公司员工黄鹏的手心也出汗了,他正以一米每秒的速度将导线一点一点地往前放送,以确保导引线和飞行器同步向前。

   悬停 牵引线发生缠绕

  然而,仅仅过了4分钟,状况还是出现了。当行至金沙江江心上空时,飞行器突然悬停了!前线指挥部里气氛陡然紧张。

  10秒、30秒、1分钟……时间一秒秒过去,飞行器还没有重新起飞的打算。“怎么回事?怎么悬停这么久?是因为央视在拍摄吗?”山下的大本营炸开了窝。

  消息传来,因为风力太强,飞行器牵引的线路突然与放线的轱辘缠绕在一起,飞行器无法继续前行。

  冯毅当机立断,将飞行器悬停在空中。黄鹏拿起旁边的剪刀把导线剪断,一边用手紧紧拽住连接飞行器的导线,一边招呼同事,“快接线,用另一根导线接上去”。在不到2分钟时间里,导线重新被连接。

  飞行器能否继续飞行?飞行器剩余电量能否支撑接下来的飞行?根据监测仪器提供的数值,现场指挥下令:继续飞行。

   重飞 高原电池续航近极限

  9点34分,飞行器重新向金沙江西岸飞去。9时36分,无人飞机成功飞临金沙江西岸塔基上空,凭着演练了无数次培养出来的直觉,冯毅用遥控器将导引绳自动释放。随后,挂着彩旗的导引绳缓缓落在塔基上。

  早已等待在距离塔基85米高空的接线人范苑,在固定好自己的安全绳后,向着脱钩的牵引绳缓缓爬去。“牵引绳接住了。”喜讯传来,指挥部里掌声雷动,“成功了,成功了!

  此时,快速返航的飞行器也稳稳降落在出发的塔基下。冯毅看了一下手中的表,9点40分——距离出发,时间已经过去了13分钟,与飞行器在高原上电池续航的最大极限14分钟,仅差一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