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联网工程:挑战世界之最,点亮高原之光

03.08.2014  15:58

  川藏联网工程:挑战世界之最,点亮高原之光

  今年3月18日,世界上最具建设挑战性的输变电工程——川藏联网工程开工建设。这是继青藏联网工程之后,又一项穿越高寒、高海拔地区的重大输变电工程。工程将联接西藏昌都电网与四川电网,是国家“十二五”支持西藏的重大建设项目,也是国家电网公司贯彻中央西藏战略工作部署、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举措。

  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方案。工程项目包括:新建乡城至巴塘至昌都500千伏线路1009.2公里,新建昌都至玉龙、昌都至邦达220千伏线路512公里,新建巴塘、昌都2座500千伏变电站和邦达、玉龙2座220千伏变电站。工程总投资66.3亿元。

  川藏联网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具建设挑战性的输变电工程

  一是施工环境恶劣,建设难度极其大。工程先后穿越巴楚河、金沙江、澜沧江等河谷和高山丛林,沿线多为高山峻岭和无人区,平均海拔3850米,最高海拔4980米,高山峻岭地段约占65%,地形陡峭,线路起伏落差大,部分区域坡度在35°-65°,基本为悬崖。工程位于世界上地质构造最为复杂、地质灾害分布最广的“三江”断裂带,工程全线地质破碎区段长度2×175千米,破碎区段铁塔共626基,地质构造异常复杂,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风险隐患大,大型机具功能作用难以发挥,人工、机械降效严重,施工建设极其艰难。

  二是交通运输条件差,物料运送异常艰难。相比青藏联网工程,工程设备材料用量更大,沿线运输无铁路、高速公路可利用。约40万吨设备物资,包括铁塔、高压电抗器、主变压器等大件设备,需从成都、大理和丽江沿路途艰险的川藏和滇藏公路,超长距离运抵现场。沿途需翻越多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大雪山以及原始森林、冰川峡谷,人烟稀少,部分地段难以通行,阻车、断通时有发生。特别是察雅至芒康约240公里的乡村土路,道路狭窄崎岖,行车异常艰险,却仍需承担超过10万吨物资运输的繁重任务。

  工程全线约60%的塔位为车辆无法到达区域,只能架设轻型货运索道。川藏联网工程架设1.5t级货运索道900余条,架设长度1100余公里,服务铁塔1800余基。单条索道最长4522米,最大单跨档距1920米,最大单跨高差910米,最大悬倾角52度,最多支架21跨,索道架设规模前所未有。

  三是高原生理健康保障困难。沿线大部分地区处于低气压、缺氧、严寒、大风、强幅射等区域,自然环境、气候条件极其恶劣,极易引发肺水肿、脑水肿等高原疾病,治疗及应急救援十分困难,确保参建人员生命健康任务艰巨。

  针对地质灾害和交通安全巨大风险,川藏联网工程在国内电网建设中首次开展了地质灾害和交通安全专项监理工作。地质灾害专项监理以全线普查,重点驻查的方式展开,对全线基础的地质稳定性进行逐一监理并对工程建设期内各参建单位在现场的营地进行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以保证工程建设期和生产运行期内的安全;交通安全监理主要在各线路标段开展,监理的内容包括:道路风险分析、重点路段车辆车速限定、驾驶员综合技能考核、车辆维护保养及性能检查等,确保人车匹配、车路匹配、路速匹配,从而减少或杜绝较大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针对恶劣的道路条件,建立了“兵站式”物资运输和工班制道路保通相结合的物资运输保障体系。在风险提示、车况检查、司机培训、油料供应、后勤保障全方面提高物资运输管控水平。在材料站,从源头控制运输物资量,严禁超载;在检查点,从过程控制车辆速度,严禁超速;特别是危险路段,提前把控,严禁夜间行车,有效保障了物资运输顺利进行。

  针对生命保障难题,川藏联网工程在施工沿线建立26个医疗站点,配置了符合高原特点的救护车辆和医疗设施,安装四个固定式高压氧舱,并建成了覆盖全线的三级医疗保障体系,确保建设者上得去、站得稳、干得好。此外还建立健全习服、体检、应急等制度,坚持“三不”原则(不习服不上线、不体检不上线、不培训不上线),实现“三零”目标(零死亡、零伤残、零疫情传播),确保参建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针对施工区域生态脆弱,全过程、全方位开展环保、水保监理监测工作。建立了指挥部、设计、施工、监理“四位一体”的环保水保管理体系,把建设“绿色环保工程”理念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确保藏区江河水源不受污染,动植物繁衍生息不受影响。

  针对工程沿线通讯盲区,装备卫星通讯设备,建成了覆盖全线的通信指挥系统,确保指挥畅通、协调有力。

  针对工程建设和运营特殊难题,开展了“施工难点突破、地质灾害预防、管理效率提升、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维护方便”等5大类17项研究专题,深入推进技术及管理创新。

  川藏联网工程是引领康巴藏区实现历史跨越的伟大工程

  川藏联网工程不仅将有力支撑西藏昌都和四川甘孜州南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要,结束西藏昌都地区长期孤网运行的历史,并将从根本上解决西藏昌都和四川甘孜南部地区严重缺电和无电地区通电问题,为该藏区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极大地支持其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改善西藏昌都和四川甘孜西南部人民的生活水平,对于维护藏区安全稳定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是把党的温暖和关怀送到藏区百姓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和“光明工程”。

  此外,昌都地区和甘孜南部地区水电资源十分丰富,工程的建成投运将大大提高水电外送能力,满足未来金沙江、澜沧江和玉曲河水电开发送出需要,对于加快昌都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昌都地区、甘孜巴塘地区乃至川藏两地藏区的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截止7月28日,变电工程土建主体结构基本完成,电气设备已陆续进行安装。线路工程:地线架设完成792.61公里,占比52.41%;导线放线施工完成715.71公里,占比47.33%;导线紧线施工完成592.56公里,占比39.19%;附件安装完成1030基,占比37.31%;工程验收完成78基,占比2.83%;铁塔组立累计完成2734基。全体参建单位决心在艰险中保安全,在艰难中树丰碑,力争2014年底实现工程建成投运,将川藏联网工程建设成造福藏区人民群众的光明工程,造福康巴的吉祥天路。(四川台记者马婧雯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