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电力联网工程穿越金沙江段引线投放成功

04.08.2014  13:46

 

  8月3日,一架八旋翼飞行器从乡城-巴塘500千伏线路工程的N133005号塔下起飞,载着一级导引绳飞往金沙江西岸的N133012号塔并成功放下,为此后的导线安装奠定基础。曹志刚 四川日报记者 何海洋 摄

  8月3日上午9点30分许,一架八旋翼无人飞机迎着峡谷的晨风,成功载着一根一级导引绳运送至河谷对岸的铁塔上。这标志着,川藏联网工程施工最难的“硬骨头”——“五跨金沙江”放线正式开始。虽然,放出的这根导线直径仅6毫米,但却承载着藏区人民千百年来追逐光明的梦想。

  川藏联网工程是继青藏联网工程后,又一项穿越高寒、高海拔地区的重大输变电工程。工程经四川甘孜州乡城县、巴塘县及西藏昌都地区的芒康县、江达县、八宿县、察雅县和昌都县,动态投资66.3亿元。

  据了解,目前川藏联网工程整体进展顺利。截至7月底,该工程变电工程土建主体结构基本完成,而线路工程地线架设完成792.61公里,占比52.41%;导线放线施工完成715.71公里,占比47.33%……

  据介绍,该整体工程有望于今年内投运,届时西藏昌都和四川甘孜南部地区严重缺电问题将得以彻底解决,对加快西藏东部和金沙江上游发展意义重大。

  现场:

  一路有惊无险 飞跨放线成功

  昨晨9点26分,在众人期盼中,尾部挂有导引绳的八旋翼飞机起飞。飞行器飞出500米后,开始完全由地面人员遥控。只见飞行器轰鸣着,从金沙江四川岸,飞往西藏岸!

  9点29分,意外突然发生。因为出现线路缠绕,飞行器在江中心上空出现悬停。工作人员当机立断,将缠绕的线路剪断,重新接线放线继续。9点38分,飞抵既定铁塔上空后,准备抛绳。从机身自带的监控视频中,记者看到,飞机准确地进行抛线。一级导线成功搭在铁塔上,此时地面大本营掌声雷动,放线成功!接着,导引绳被拣获,接下来将进行5次导引绳牵引。

  虽然完成了放线,但此时八旋翼飞机剩余电量已经不足,飞行器立即原路返回。9点40分,飞行器一路有惊无险地返回起飞点。从其起飞到降落,飞行了13分钟,几乎接近14分钟的电池飞行极限。在指挥部的四川省电力公司负责人说:“这次成功放线是我们电力应急中心员工长期锻炼的结果,说明我们是一支经得起考验的电力铁军”。

  据介绍,首次展放一级导线成功后,接下来工作人员将通过一级导引绳展放二级导引绳、三级导引绳……接下来还将进行牵引5次导线,口径将越来越大。5次导线牵引完成后,将正式牵引电缆,电缆重量为首次牵引导引线重量的890倍,将达2—3吨。

  揭秘:

  保护生态五跨金沙绕开保护区

  川藏联网工程“五跨金沙江”被誉为整个放线工程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因为乡城-巴塘500千伏线路和巴塘-昌都500千伏线路架设将连续5次跨越金沙江,在川藏两地迂回前行——在我国电力建设史上,同一等级输变电工程在高原、高海拔地区连续进行五次大档距、长高差的跨越还是首次。

  此次放线,为什么必须采用无人机放线来实现“五跨金沙江”的创举呢?前线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向华西都市报记者介绍,由于横断山脉纵贯巴塘全县,地形复杂,险峰峻岭,沟壑纵横,很难找到一块面积足够大的平地建设500千伏变电站,方圆几十公里唯有象鼻山符合站址条件。

  而金沙江在与流经巴塘县城的巴楚河交汇处,转了一个“C”形弯。500千伏巴塘—昌都输电线路从巴塘变电站出来后正好遇上金沙江“C”形弯,根据这一特殊地形,线路设计需要两跨金沙江。而两次跨越后线路在四川境内,线路走向为四川巴塘县—西藏芒康县,需要再次跨越金沙江到西藏境内。该负责人指出,“实际上仅从工程角度来说,三跨即可实现线路需要。

  那为什么还要增加两次跨越?该负责人翻开地图道,乡城—巴塘输电线路正好经过了竹巴龙自然保护区,这里以矮岩羊等野生动物和藏区高原珍稀植物资源闻名于世。在为藏区带来光明的同时,还得考虑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因此他们在原有三跨基础上新增两次跨越,使得线路绕开了自然保护区,从而为当地野生动物繁衍栖息,腾挪出更大空间。

  难度:

  三大世界难题考验高原输变电

  继青藏联网工程后,今年3月18日,我国又一项穿越高寒、高海拔地区的重大输变电工程——川藏联网工程开工建设。该工程连接西藏昌都电网与四川电网,是国家“十二五”支持西藏的重大建设项目。由于线路多为高山峻岭和无人区,平均海拔3850米,最高海拔4980米。加之沿线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灾害频发,因此又被誉为世界上最具建设挑战性的输变电工程。

  省电力公司负责人介绍,川藏联网工程完成后将有力支撑起西藏昌都和四川甘孜南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从根本上解决该地区的严重缺电和无电历史。同时还可优化电网结构,满足今后昌都地区水电开发外送需求。

  和青藏联网工程一样,川藏联网建设同样面临着施工环境恶劣、运输条件差、高原生活保障等三大困难。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负责人介绍,工程全线地质构造异常复杂,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风险隐患大。同时,约40万吨设备物资,需从外地沿川藏和滇藏公路,超长距离运抵现场。没有铁路、没有高速路,加之高原低气压、缺氧等恶劣自然环境,给参建人员带来了极大挑战。

  意义:

  川电奇兵克艰险为藏区送光明

  觉得巴塘旅游发展迅速,湖南妹子刘敏去年留在巴塘县城开了一家湘菜馆。

  但她遇到了难题:平时电力不稳还常停电,而到了雨季,电线经常被风吹断。“不能让顾客摸黑吃饭吧?”指着店里的发电机,刘敏盼望着供电能早日越来越稳定。

  刘敏的期盼,将很快变为现实。1.5万余名电力建设者正日夜奋战在康巴高原上。

  省电力公司负责人介绍,针对地质灾害危险,川藏联网工程在国内相关建设中首次开展了地质灾害和交通安全专项建立工程,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逐一排查。针对恶劣的道路条件,建设了“兵站式”物资运输和工班制道路保通相结合的物资保障体系,有效保障了物资运输顺利进行。

  华西都市报记者 余行 实习生 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