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看病“难与贵” 四川在路上
改革,是2014年贯穿我省卫生计生工作的主线。
2014年,四川卫生事业工作人员交出这样一份成绩单: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320元;全省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同比增长5.35%,执业(助理)医师、执业护士同比增加5.71%、11.71%;三甲医院平均预约比例达到20.51%;全省公立医院门诊费用、住院费用增速同比下降6.77%、3.89%……
成绩单的背后,是人民群众所享受的卫生服务在提升。我们看到,四川,正在着力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道路上加速前进。
关键词:
分级诊疗
镜头:2015年2月12日上午,身患丙肝的安岳县村民黄珍芳走进四川省人民医院感染科,把县医院开具的双向转诊单交给医生。半小时后,黄珍芳办理完所有入院手续,住进了省医院给她安排的病房。原以为至少要等两三天才能入院的黄珍芳,后来才知道她走了一回“分级诊疗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
号难挂、队难排、院难住——人们对到大医院看病微词颇多。几乎每个工作日,华西医院、省医院的门诊大厅挂号处都是人头攒动。华西医院肝胆科副主任李富宇告诉记者,到门诊找他看病的人,有三成根本不需要他这个二级专家处理。
2014年10月1日,分级诊疗在我省全面实施。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沈骥说,分级诊疗就是要逐步改变过去的就诊模式,让重病患者到大医院、常见病患者在基层就诊。
各地各医疗机构闻风而动,有的与基层建立医联体,有的以托管形式带动基层。省医院与成都成华区卫生局签订合作协议,在人才互动、信息共享、检查结果互认等多方面实现合作,避免患者重复检查,降低就医费用。华西医院拿出了共享华西医院品牌、共建分级医疗体系和病人分级就医路线、帮助基层医院建设特色专科等资源与基层医院分享。
统计显示,分级诊疗实施以来,部属医院、省属医院、区域医疗中心领头医院月均门(急)诊人次和住院人次占全省公立医院总人次比重,较之前分别下降0.56%、0.13%、0.28%和0.02%、0.25%、0.19%,县级医院月均门(急)诊人次、住院人次占全省公立医院总人次比重,分别增长0.31%、0.06%;部属、省属三级医院病人挂号、候诊、取药总体时间,较之前平均缩短19%左右。
关键词:
平价药品
镜头:2015年1月9日11时,巴中市恩阳区人民医院门诊取药处,恩阳区登科社区65岁身患冠心病的李成华老人拿着医生的处方前来取药。取药处的公告牌提示:通心络胶囊以前31.05元,现在26.4元;阿莫西林(0.25g)以前一盒7元,现在6元。“不要小看每种药只少了几元钱,像我这样的老病号,去年一年节省了1500余元。”李成华老人说。
13.69亿元——这是去年我省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全省366所县级公立医院减收的金额。
2013年10月1日,我省在全国率先全面启动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政策,“以药养医”在县级公立医院告别了历史舞台。
全力缓解“看病贵”,我省还在所有公立医院中建立处方、医嘱和检查检验单动态监测、分析点评、公示通报、约谈整改4项制度,切实防止大检查、大处方和过度治疗。去年,全省公立医院门诊费用、住院费用增速同比下降6.77%、3.89%。
基本药物制度在我省继续得到巩固,群众可以从所有的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和村卫生室买到零利润的药品。让人高兴的是,还有80.43%的非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也实行了基本药物制度。
全省加强药品配送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市场清退制度。2014年,33家药品经营企业被取消基本药物配送资格,3家药品经营企业被列入一般不良记录,1家药品经营企业被列入“黑名单”。
关键词:
异地结算
镜头:因患慢阻肺,来自遂宁市的王方惠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已住院治疗11天。春节将至,她准备出院回家过年。2月13日,在医院结算窗口,王方惠和家人有些担心“钱没带够”。没想到窗口工作人员告诉王方惠,她只需付自己承担的费用,其余费用将由医院与当地新农合部门结算。“过去到成都看病,要我们垫支医药费,如果是大病还得四处借钱。现在实在太方便了。”王方惠很开心。
2014年10月起,一种新的报销模式——异地结算在我省启动。截至2014年底,全省22家新农合省级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实现异地结算,三个月时间共结报978人次,报销费用632.99万元。
去年,全省新农合参合人数6227.31万人,参合率99.29%,创历史新高。同时,财政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320元,同比增长14%,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达76.87%。为防止重大疾病患者因病致贫,我省不仅扩大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范围,还全面开展大病保险,新农合累计赔付10.10万人次,补偿4.35亿元。
关键词:
家庭医生
镜头:2月3日夜里12时,宜宾屏山县大乘镇三合村村医罗向兵的手机响了。电话里,一位村民说自己有些发烧,希望他到家里去看一下。放下电话,罗向兵就从暖暖的被窝里爬出来,带上药箱、骑上摩托,往村民家中赶去。
从2014年3月起,罗向兵与村里600多位村民签订服务协议,成了大家的家庭医生。从此,村民的病可以第一时间在家门口得到治疗,既避免了村民小病拖成大病,也能让村医们通过周到服务获得一定收入。对病情较重的患者,罗向兵会将病人转诊到卫生院或县医院。
去年,我省已有132个县(市、区)开展乡村(社区)医生签约服务,签约率达54.12%,居全国前列。平昌县乡村医生与农村居民签约服务覆盖率达100%,签约率达85%,实现了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和签约率双达标。
与此同时,签约村民们有了自己的健康档案,曾经生过什么病,是否按时吃药、吃的什么药,都一一记录在健康档案上。去年,全省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95.75%,同比增长2.91个百分点;高血压、糖尿病管理率分别为53.57%、42.84%,同比增长2.95、4.31个百分点。
■短评
用更好的医疗服务守护百姓健康
2014,卫生计生机构迎来改革之年。
以人为本,卫生工作变管理为服务。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取消药品加成,建立双向转诊便捷通道……这些举措让患者节省了医疗费用,降低了就医成本,缓解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些好的尝试证明,只要转变观念,卫生服务事业大有可为。
听民声,顺民意,解民忧。卫生计生事业改革的目的和指向只有一个:服务百姓健康、促进家庭幸福。新的一年,医疗改革将步入深水区。
我们期待,从老百姓最期盼的领域改起,全面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患者的就医感受;从老百姓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改起,增强医护人员业务素质,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我们期待,新的一年,四川医疗卫生事业会有更多精彩。
十大区域医疗中心:采取区域划片的方式,全省共划分为十大区域医疗中心。其中第一层次作为核心区,第二层次划分为九个辅区,分别为川东北辅区、川西北辅区、川北辅区、川东辅区、川南辅区、川中南辅区、攀西辅区、西康辅区、天府新区辅区。
服务划分
川东北辅区:由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作为领头医院,将医疗技术覆盖南充市,辐射遂宁市、广安市、巴中市。
川西北辅区:由绵阳市中心医院作为领头医院,将医疗技术覆盖绵阳市,辐射德阳市、遂宁市、阿坝州。
川北辅区:由广元市中心医院作为领头医院,将医疗技术覆盖广元市,辐射巴中市及川、陕、甘三省结合部。
川东辅区:由达州市中心医院作为领头医院,将医疗技术覆盖达州市,辐射广安市及川、渝、鄂、陕结合部。
川南辅区:由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作为领头医院,将医疗技术覆盖泸州市,辐射内江市、自贡市及川、滇、黔、渝结合部。
川中南辅区:由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作为领头医院,将医疗技术覆盖宜宾市,辐射乐山市、凉山州及川、滇、黔部分地区。
攀西辅区:由攀枝花市中心医院作为领头医院,将医疗技术覆盖攀枝花市,辐射凉山州及云南部分地区。
西康辅区:由雅安市人民医院作为领头医院,将医疗技术覆盖雅安市,辐射眉山市、甘孜州、阿坝州及凉山州。
天府新区辅区:由成都市卫生局指定一所领头医院,将医疗技术覆盖成都市,辐射资阳市、眉山市。
核心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作为领头医院,将医疗技术覆盖全省,辐射周边省份。
审批时间缩短 取消生育证有效年度规定
计生服务减了手续 多了口碑
拿到单独两孩生育证那一刻,胡小平有些激动,不是因为可以生自己的第二个孩子,而是没想到办理生育证会如此快捷和简单。
胡小平是宜宾市长宁县井江乡新田村人,符合“单独两孩”条件。但是想要再生一个孩子的他一直很犹豫:两口子都在深圳打工,没有那么多时间回乡办手续。去年7月回老家,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胡小平提出了申请。原以为会像过去一样等上几个月,没想到仅仅20天,生育证就拿到手了。
去年3月20日,我省启动单独两孩政策。各级人口计生部门深入社区、乡村,组织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发放专题宣传资料,在最短时间内让新政策家喻户晓。
最大程度方便群众办理再生育审批。为此,对符合单独两孩政策家庭的申请启动简易审批程序,实行“一改三减少四取消”:
改书面申请为网上申请(预约),通过“四川省计生网上便民服务平台——单独两孩政策预约审批系统”,实现了再生育审批从申请、核查到审批的全程网络化;
将申请人提供的相关资料复印件由过去5-7种减少为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复印件3种;审批时限由过去的90日减少为22个工作日,公示时间由7个工作日减少为5个工作日;
对申请人情况清楚、资料齐全的,取消调查笔录程序,取消对批准生育的申请人下达和送达“批准再生育决定书”程序,取消生育证有效年度规定,取消基层附加的不合理再生育审批程序。
一件件贴心的服务措施,让群众真切地感受到温暖。
什邡市隐峰镇寿增村的杨海荣、郭红夫妇是我省首例领到单独两孩生育证的家庭,从去年3月24日提出申请,到拿到生育证仅用了5天时间。
宜宾市翠屏区南岸街道龙湾社区的王宇、李涛夫妇在申请办理单独两孩生育证过程中,其父母均无法提供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南岸街道计生办电话请长宁镇计生办协查王宇父母的婚育情况,随后在第20个工作日将生育证送到王宇夫妇手中。“从办证到拿证,我们一点路都没跑。”王宇夫妇说。
人口计生技术服务系统和妇幼保健系统还提供技术保障,为准备生育的夫妇提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再生育家庭开展孕前、孕期、分娩全程技术服务。
据了解,截至去年12月,全省共审批单独两孩80193对,平均办理审批时间为10.11个工作日,审批及时率为99.49%。
民族地区群众健康水平持续提升
●孕产妇死亡率同比下降28.23%
●每千人口卫技人员同比增长0.39%
2月15日,记者从省卫生计生委了解到,2014年我省继续大力推进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发展,全年投入资金10亿元,用于医疗能力建设、医疗保障水平提高、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公共卫生服务等,民族地区群众健康水平得到持续提高,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同比下降28.23%、26.32%、26.44%。
新年伊始,甘孜州得荣县人民医院传来消息:在对口支援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倾力帮助下,医院成功实施了首例胃镜诊疗检查。得荣县人民医院在医疗水平上的发展,得益于我省自2007年起开展的对口支援行动。2014年,全省下派7100人次到民族地区开展对口支援,同比增长27%,开展示范手术870台次;巡回医疗下派医务人员4500人次,诊治农牧民21万人次;完成32个藏区县级医院远程会诊系统建设。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服务,已成为民族地区医疗水平提升的加速器。
为加速缩短民族地区与内地的卫生事业差距,省卫生计生委围绕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难点,积极推进“十年行动计划”、藏区“六大民生工程”、彝区“十项扶贫工程”。去年,我省落实中央和省财政资金近6.2亿元,实施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医疗机构项目2949个,为16个高海拔县配置高压氧舱。培训卫生管理人员、医师、护士4000余人次,通过定向培养、社会招聘等多种形式,充实卫生队伍。目前,民族地区卫技人员增长到4725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8333人、注册护士15290人,每千人口卫技人员为5.11人,同比增长0.39%。民族地区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达到全省平均标准35元,其中藏区达到40元,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1.01%。
针对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我省以三州及对口支援医院的医疗技术力量和设备为依托,对乡镇卫生院主要卫技人员开展常用检验设备、X射线诊断设备、B超等设备的操作及常见疾病诊断培训。提高32个藏区县基本公共卫生工作补助经费标准,达到40元。共安排资金1090万元用于包括健康管理在内的藏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三州地区大型医疗、检查设备的使用率提高了38.81%。
2014 卫生计生大事记
◎3月20日,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我省单独两孩政策正式实施。截至2014年底,全省99808对单独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批准88185例,出生28396人。
◎4月2日,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成立。沈骥为省卫生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
◎云南鲁甸地震发生后,四川是唯一接收鲁甸地震伤员的省份,受到李克强总理称赞和国家卫生计生委通报表扬。
◎9月4日,德阳市人民医院院长范天勇被追授为“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
◎10月1日起四川省全面实施分级诊疗制度,成为全国第二个全面推行分级诊疗制度的省份。
◎10月30日,成都中医药大学刘敏如教授获全国第二届“国医大师”称号,成为目前全国唯一的女国医大师。
◎11月,省卫生计生委和省财政厅联合下发《关于改革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体制的通知》,建立“三公开”、“两分离”的新型征收管理体制。这项改革走在了全国前列。
◎四川全面启动实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省366所县级公立医院破除以药补医,57所县级公立医院推行管办分离试点,77所县级公立医院建立法人治理结构,321所县级公立医院落实院长责任制,170个县(市、区)县级公立医院实行全员竞聘上岗并按合同管理。
◎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药品、医用耗材全部实行网上采购。我省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高值医用耗材10个大类、32个类别全部品种省级挂网阳光采购的省份。
◎22家新农合省级定点医院全部实现异地结算,共结报978人次,报销费用632.99万元。
◎凉山州越西县等9个县成立中(彝)医医院,改写了凉山州彝族聚居区无县级中(彝)医医院历史。
◎全省孕产妇死亡率连续12年低于西部平均水平,婴儿死亡率连续7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凉山州昭觉县妇保院院长俄木阿呷被评为全国最美基层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