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着力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25.02.2015  12:38

 

四川省区域医疗中心分布示意图。

  改革,是2014年贯穿我省卫生计生工作的主线。

  2014年,四川卫生事业工作人员交出这样一份成绩单: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320元;全省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同比增长5.35%,执业(助理)医师、执业护士同比增加5.71%、11.71%;三甲医院平均预约比例达到20.51%;全省公立医院门诊费用、住院费用增速同比下降6.77%、3.89%……

  成绩单的背后,是人民群众所享受的卫生服务在提升。我们看到,四川,正在着力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道路上加速前进。

   关键词:

  分级诊疗

  镜头:2015年2月12日上午,身患丙肝的安岳县村民黄珍芳走进四川省人民医院感染科,把县医院开具的双向转诊单交给医生。半小时后,黄珍芳办理完所有入院手续,住进了省医院给她安排的病房。原以为至少要等两三天才能入院的黄珍芳,后来才知道她走了一回“分级诊疗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

  号难挂、队难排、院难住——人们对到大医院看病微词颇多。几乎每个工作日,华西医院、省医院的门诊大厅挂号处都是人头攒动。华西医院肝胆科副主任李富宇告诉记者,到门诊找他看病的人,有三成根本不需要他这个二级专家处理。

  2014年10月1日,分级诊疗在我省全面实施。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沈骥说,分级诊疗就是要逐步改变过去的就诊模式,让重病患者到大医院、常见病患者在基层就诊。

  各地各医疗机构闻风而动,有的与基层建立医联体,有的以托管形式带动基层。省医院与成都成华区卫生局签订合作协议,在人才互动、信息共享、检查结果互认等多方面实现合作,避免患者重复检查,降低就医费用。华西医院拿出了共享华西医院品牌、共建分级医疗体系和病人分级就医路线、帮助基层医院建设特色专科等资源与基层医院分享。

  统计显示,分级诊疗实施以来,部属医院、省属医院、区域医疗中心领头医院月均门(急)诊人次和住院人次占全省公立医院总人次比重,较之前分别下降0.56%、0.13%、0.28%和 0.02%、0.25%、0.19%,县级医院月均门(急)诊人次、住院人次占全省公立医院总人次比重,分别增长0.31%、0.06%;部属、省属三级医院病人挂号、候诊、取药总体时间,较之前平均缩短19%左右。

   关键词:

  平价药品

  镜头:2015年1月9日11时,巴中市恩阳区人民医院门诊取药处,恩阳区登科社区65岁身患冠心病的李成华老人拿着医生的处方前来取药。取药处的公告牌提示:通心络胶囊以前31.05元,现在26.4元;阿莫西林(0.25g)以前一盒7元,现在6元。“不要小看每种药只少了几元钱,像我这样的老病号,去年一年节省了1500余元。”李成华老人说。

  13.69亿元——这是去年我省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全省366所县级公立医院减收的金额。

  2013年10月1日,我省在全国率先全面启动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政策,“以药养医”在县级公立医院告别了历史舞台。

  全力缓解“看病贵”,我省还在所有公立医院中建立处方、医嘱和检查检验单动态监测、分析点评、公示通报、约谈整改4项制度,切实防止大检查、大处方和过度治疗。去年,全省公立医院门诊费用、住院费用增速同比下降6.77%、3.89%。

  基本药物制度在我省继续得到巩固,群众可以从所有的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和村卫生室买到零利润的药品。让人高兴的是,还有80.43%的非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也实行了基本药物制度。

  全省加强药品配送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市场清退制度。2014年,33家药品经营企业被取消基本药物配送资格,3家药品经营企业被列入一般不良记录,1家药品经营企业被列入“黑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