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区外脱贫攻坚的“眉山模式”观察(上)
提前三年“交卷”的底气从何而来?
——片区外脱贫攻坚的“眉山模式”观察(上)
2016年递进培养班“脱贫攻坚”专题调研组
青神县以农产品电商销售带动贫困户脱贫。河坝子镇黄莹岭村2组贫困户樊君华为“小吴土鸡”电商商家,网上销售土鸡、土鸡蛋,每月纯收入超过400元。眉山网记者 邱文清 摄
编者按
2014年,眉山市被评为四川省四大扶贫片区外唯一的扶贫移民工作先进市;2016年2月19日,省委书记王东明对眉山精准脱贫工作给予高度肯定。今年4月,眉山市2016年递进培训二班学员组成调研组,在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眉山日报社和市社科联大力支持下,深入区县乡镇开展《片区外脱贫攻坚的眉山模式》课题调研。现将调研报告整理刊发,希望能对解读脱贫攻坚的“眉山经验”有所裨益。
“奋战三年攻坚,率先全面脱贫。”2015年7月,四川省眉山市委坚定喊响:2017年实现全市10.94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16个贫困村全部“摘帽”。2016年2月19日,继2014年被评为四川省四大扶贫片区外唯一的扶贫移民工作先进市之后,眉山精准扶贫工作再获“点赞”:在“成都平原经济圈工作座谈会”上,省委书记王东明对眉山精准脱贫工作给予高度肯定。
数据显示,眉山全市农村贫困人口已由2011年的45.5万人减少到2015年6.576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7.66%下降到4.4%;贫困村从316个减少到133个,脱贫摘帽183个。
目标坚定,数据向好,领导肯定,眉山提前三年交出全面脱贫“答卷”的信心十足!这种底气到底从何而来?4月18日—28日,眉山市2016年递进培养班调研组走区县、到乡镇,进村组、访群众,问干部、看变化,一线观察眉山脱贫攻坚实践以及背后独特的“眉山经验”。
观察之
——敢为人先、自我加压,勇于担当脱贫攻坚大局使命
“率先实现次级突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省委对眉山的殷切期望和深情嘱托。贯彻省委“两个率先”要求不能打折扣,实现全面小康更不能有“短板”,必须“一个都不能少”。
市委强调,要着眼全面小康大局,敢为人先,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背水一战、决战决胜的勇气和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斗志,坚决啃下这块硬骨头,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
“基础条件相对较好、贫困人口较少、贫困程度不深,有条件在全省率先完成扶贫攻坚任务。”在准确研判市情基础上,眉山市委坚定提出:2015年、2016年每年减贫5万人,到2017年全市10.94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16个贫困村全部“摘帽”,坚决实现“奋战三年攻坚,率先全面脱贫”目标。
提前三年率先实现全面脱贫——眉山市委自我加压,跳起摸高、迎难而上、持续加力,这既是贯彻落实省委“两个率先”的坚决表态,更体现着眉山干部群众着眼大局、敢为人先的使命担当。
“作为全省连片特困地区‘四大片区’以外的眉山,就是要敢背水一战,走出一条具有眉山特色、体现发展阶段、符合群众利益的脱贫攻坚之路。”市委书记李静认为。
综合性强、涉及面广,脱贫攻坚只有高位统揽、系统谋划,才能更好地统筹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克难攻坚。
市委坚持问题导向,出台《关于决战“1593”扶贫攻坚确保实现“两个率先”的决定》,落实由12位市级领导牵头、15个市级部门负责,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文件,形成了基础扶贫、教育和能力扶贫、农业产业扶贫等17个专项方案,统筹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克难攻坚,高位统揽全市扶贫攻坚系统工程。
“脱贫攻坚是政治任务,必须打赢!”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担任各级脱贫领导小组组长,亲力亲为抓扶贫,明确牵头市领导和责任单位,逐级立下军令状,层层签订责任书,把扶贫攻坚任务纳入区县、市级部门目标绩效考核,实行“一岗双责”、“一票否决”。
市级领导带队对各区县、市级部门进行扶贫攻坚实施常态化专项督查,层层“倒逼”,以“倒逼”机制,压实脱贫攻坚责任,形成党政主导、上下联动、多方参与的扶贫攻坚格局。市级三个部门因为目标任务完成不力被扣减2015年度绩效考核分。“脱贫攻坚真正成为各级党委、政府不折不扣的‘一把手工程’。”
2016年年底,是彭山、丹棱、青神三区县决战脱贫攻坚提前“两年基本完成”的关键节点。辖区内张场镇老峨山片区集中分布着岐山、万年等4个省定贫困村的丹棱县倍感压力,但信心满满:实现全面脱贫,是党委、政府必须的政治担当,集聚上级关心合力,激发干群内生动力,突出瞄准精准发力,丹棱有信心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五加二’、‘白加黑’基本就是现在张场镇、村干部的新常态。岐山村村主任王正海的工作笔记记着,一个月除了3天在干家里的事外,其余几乎都是全脱产在村忙扶贫。”丹棱县张场镇党委书记顾建峰介绍道。
东坡区、仁寿县贫困人口数量大、分布广,其中仁寿县有54281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占全市贫困人口的近一半。“三年基本完成、一年巩固提高”目标能否按时完成,不拖全市后腿,为阶段性脱贫攻坚划上圆满句号?
“家底清、算好账、有实招,用两年时间解决异地搬迁2.6万人和低保兜底2.6万人这两个脱贫攻坚的‘关键多数’,仁寿按时‘交卷’没有问题。”仁寿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张邦富介绍说。
观察之
——敢出实招、赋权压责,紧紧抓牢脱贫攻坚关键力量
党政同责抓扶贫,党建引领带脱贫,必须紧紧抓牢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这支脱贫攻坚“关键力量”,以党建统筹协调引领“聚合力”,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动力”,有效激发基层群众的“内动力”。
“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群众富不富,关键在干部”。根据贫困村实际情况,结合干部年龄、专业、经历、特长等,针对性“配对”,优选了解农村、熟悉农村、工作能力较强35名市级部门科级以上干部、281名区县、乡镇干部进驻316个贫困村驻村担任“第一书记”。“第一书记”中大专以上学历占97%,有涉农技术特长的占30%以上,市区县还抽调近千名干部组成工作组,强化驻村帮扶,决战扶贫攻坚。
“选好、配好,更要用好、管好。”市委组织部制定第一书记、驻村干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明确在扶贫项目安排、实施等9项决策实权和推动整村发展、促进贫困户脱贫、壮大集体经济等9项工作责任;建立考评制度,设置贫困人口减少和增收等22项量化指标,市领导带队直接深入贫困户家中开展高规格督查,对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实行日常、年度和任期考核。截至目前,已对5名岗位发生变化、3名履职情况不好、8名能力不强的“第一书记”作了调整。
“脱贫攻坚不是一天两天,‘第一书记’也不能转一圈就想升迁,关键要让贫困村彻底改观。”眉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两新党工委书记周代军认为,通过“两清单一考评”对第一书记“赋权、套责、严管、联评”,能够有效激励推动第一书记和结对帮扶干部在扶贫攻坚中主动作为、建功立业。“要压力、动力双管齐下,形成良好一线抓扶贫、一线真扶贫的导向。”
领导垂范、干部带头,最能有效动员和带动各阶层广泛参与脱贫攻坚,联系帮扶贫困群众。
“不摘帽不松劲、不脱贫不脱钩。”全市总结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活动两年帮助2.8万户贫困户顺利脱贫经验,深化完善部门帮村、干部帮户工作机制,市和区县704个部门与316个贫困村,2万名党员、干部与38000户贫困户结对,实行“一对一”、“多对一”台账式结对帮扶,推动机关干部真帮实扶。彭山区成立13个扶贫党总支、84个扶贫党支部,整体联动加强贫困村扶贫攻坚,带动全区754名“两代表一委员”结对帮扶957名贫困群众。2015年,全市联系部门和结对帮扶干部为贫困群众办好事实事9200件,服务群众9668人次,回应群众诉求3.3万个。
走出好作风,联出真感情。2016年4月,全市1.8万名机关干部开展“脱贫攻坚周”集中走访活动,市和区县部门为联系村落实帮扶项目1800余个,落实帮扶项目资金近4亿元,解决实际问题3100余个;党员、干部帮助贫困户找准发展项目1.2万余个,落实发展资金9600余万元。眉山日报社、洪雅林场40余名联系干部连续两周深入脱贫攻坚联系村柳江镇五里村落实植树绿化、生态养殖产业和公共服务阵地建设帮扶资金11万元。
“在真走基层中转作风、在真情帮扶中出实招,让联系村生产真正有变化、贫困群众生活有改观,这是作为扶贫攻坚‘第一书记’联系部门必须要有的大局意识和真抓实干的责任担当。”洪雅林场场长李福荣认为。
观察之
——敢下深水、定向“滴灌”,全面提升脱贫攻坚精准效度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要解扶贫难题、破脱贫瓶颈,真正让贫困群众祛贫根、奔富路,必须找准“穷根”,定向“点穴”,重点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四大问题,避免盲目性,提高精准度。
脱贫攻坚该“扶持谁”?
“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档、市有卷”,市、县(区)、乡、村四级下深水,把功夫用在深入调查、查缺补漏上,做好贫困识别、建档立卡、数据比对、排查核实,摸清了家底,全市10.94万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建档立卡,基本信息入库造册上网,一清二楚、了然于胸,扶贫对象得到精确识别。
脱贫攻坚具体“怎么扶”?
因人因户施策,突出“因村派人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开展“点对点”服务,不“摘帽”不松劲,不脱贫不“脱钩”。每个贫困村都有一名县以上领导干部、一个帮扶部门、一个驻村工作组、一名 “第一书记”、一名农业科技人员,确保“沉得下、干得实、有成效”;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0%用于精准扶贫,坚持项目实施普惠到村、特殊关爱特惠到户。
资金精准投放,确保钱用在“刀刃”上。眉山市坚持扶贫目标、权责、资金、任务“四到县”制度,赋予区县扶贫资金更多整合使用自主权,把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社会组织非定向帮扶资金捆绑起来使用。对因病、因残、因灾需要改建房屋的农村D级危房贫困户,除享受住建部门危房改造补助金外,还以加固6000元每户、重建3万元每户标准享受扶贫移民部门追加补助资金,确保贫困群众不因房屋改建再次陷入贫困。
如何保证脱贫之后“退得稳”?
脱贫攻坚既要防止“脱贫不摘帽”的拖延病,更要注意“摘帽就撒手”的急躁症。眉山以动态管理实施脱贫验收评估和动态统计监测,严格评估,按照摘帽标准验收,对已脱贫的逐户销号,返贫的重新挂号,当年没有脱贫的延续到下一年再脱贫,确保扶“真贫”。
“扶上马还要送一程”,市财政落实贫困村“摘帽”奖补专项资金,明确贫困村退出时,市财政按省级贫困村10万元/村、市级贫困村5万元/村标准奖补区、县政府,统筹用于脱贫攻坚工作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激励贫困村有序退出;对已脱贫的贫困户,在一定时期内继续享受相关政策。
“贫困群众定得准,因人施策帮到位,脱贫之后退得稳。”眉山瞄准穷根定向“点穴”、精准“滴灌”,实行“点对点”服务、“一对一”救助、“多对一”帮扶,正在向着“发展生产、促进就业、易地搬迁、发展教育”各脱贫一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政策兜底再脱贫一批的目标坚定迈进。
(调研组成员: 邱文清 李智 杨文莉 杨博 执笔:邱文清)(来源:眉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