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打造“精准扶贫”大格局:大数据+一户一策
羊城晚报记者 张林
从乳源瑶族自治县一六镇新修的乡道蜿蜒而入,青瓦白墙、透着客家风韵的乌石岭新村出现在眼前。此前,村里基本是土坯房。在省纪委的大力帮扶下,到了2015年,低矮破旧的土坯房变成了双拼式别墅,共29栋58套。“做梦都想不到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63岁的村民老林高兴地说。
这是广东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建设大数据扶贫信息系统和实施“一户一策”工作成果的一个缩影。据统计,2013年至2015年9月,全省共实施重点帮扶村扶贫项目7.06万个、相对贫困户扶持项目184.9万个。截至2014年底,全省相对贫困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为7023元,较帮扶前增长一倍多,完成了年度贫困户增收目标任务;2013年至2014年实现减贫人口超过60万。
准确瞄准:
大数据系统实时监测
在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要求,强调扶贫要注重精准发力。同年,广东省新一轮“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工作启动。在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胡春华强调要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坚持分类指导,强化工作合力,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新一轮扶贫“双到”工作中。
在新一轮的3年扶贫“攻坚战”里,广东省扶贫工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六个精准”“四个切实”的要求,落实胡春华的指示,建设大数据扶贫信息系统,并依托大数据实施精细管理、精确瞄准、动态监测,打造广东省“精准扶贫”大格局。
根据工作安排,共有2571个重点帮扶村,20.9万户相对贫困户、90.6万人,成为广东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扶贫对象。
扶贫任务的准确瞄准是广东落实“六个精准”中的扶持对象精准的关键。为此,广东探索创新“瞄准”机制,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摸查,建档立卡,录入电脑,通过大数据,进行动态管理,为精准扶贫夯实基础。
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初步确认的重点帮扶村、相对贫困户对象,分配落实到省直、中直驻穗单位和珠三角发达市,然后由帮扶单位派出驻村工作组。根据扶贫标准和当地确认的扶贫对象名单,驻村工作队挨家挨户再次调查核实。
驻村工作组通过《贫困村(户)帮扶记录簿》进行登记,依据贫困户基本情况、致贫原因等,制定年度及3年帮扶规划,建立了一套大数据系统——“广东扶贫信息系统”,数据直通镇、县、市、省。
精准扶贫:
做到“一户一策”
记者了解到,广东新一轮扶贫中确认的2571个重点帮扶村、20.9万户相对贫困户、90.6万人的贫困数据和脱贫动态,都可以在扶贫信息管理系统中定点、定人、定村实时查询。通过帮扶干部驻村的实时监测,随时更新大数据,实现数据动态监测和贫困对象动态进出。
目前,广东省扶贫信息网及与之对接的各县“子网”均已开通,有关市、县同时安排专人负责。
省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通过扶贫信息系统瞄准“真贫”外,信息系统内还详细录入了贫困户(村)的致贫原因,为落实“一村一法,一户一策”,对症下药,提出符合村、户实际情况及特点的综合扶贫开发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扶贫进度:
扫二维码一目了然
2015年12月,省政府召开精准扶贫识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全面开展扶贫对象识别建档立卡工作。
乐昌市廊田镇是“粤北粮仓”,有着优良的种养传统。该镇2013年以来致力于打造“肉兔生态养殖专业镇”,借助于帮扶该镇白山村、东庄村的东莞市清溪镇的力量,建起了肉兔养殖示范推广基地,辐射带动全镇17个村委会。
据介绍,2013年6月,东莞市清溪镇5名驻村扶贫干部到位后,首先摸清了贫困“家底”。扶贫干部为每户贫困户设立一个二维码,想要了解贫困户的情况和扶贫进度,只需用手机扫一扫二维码,所有情况便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