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德阳市建幸福美丽新村1200个

28.05.2015  11:03

近日,德阳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德阳市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行动方案(2015-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20年建成幸福美丽新村1200个,力争突破1300个,占到全市行政村的85%以上,力争达到90%;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全面完成农村廉租房安置任务数,全市农村基本达到“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建设目标。

 

同时,《方案》对2015年、2017年的新村建设工作目标进行明确,到今年年底,建成幸福美丽新村645个,力争建成720个,主要分布在部分平原、浅丘地区和有特色的深丘地区。2017年建成935个,力争建成1000个,基本覆盖平原、浅丘地区和部分深丘地区。

 

如何与全面小康相适应?

 

坚持五大工作原则

 

坚持城乡一体。主动融入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

 

坚持农民主体。一切为了农民,一切依靠农民,让农民做主,让农民受益,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坚持产业先行。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目标,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促进新村与产业互动融合。

 

坚持美化环境。切实保护山林、水体自然生态,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现代生活与田园风光相互促进、相映生辉。

 

坚持分类指导。从平原、浅陵和深丘地区实际出发,建设各具特色的幸福美丽新村。

 

幸福美丽新村什么样?

 

共六项核心指标

 

方案》明确,以行政村为单位,幸福美丽新村的核心指标包括:

 

农民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要达到1-2万元。

 

主导产业。要有1至2个优势特色产业,农民主导产业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

 

农村住房。农村人均住房面积40平方米左右,住房建设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实现人人住有所居、住得安全。

 

公共服务。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达到300平方米,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达到100%。

 

环境治理。农村院落整治面达到100%,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

 

农村文化。每年组织群众性文体活动4次以上,群众参与面达到80%。

 

新村建设如何推进?

 

重点实施五大行动

 

扶贫解困行动。把扶贫解困作为新村建设首要任务,把解决贫困群众住房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加大对区域内贫困地区以工代赈项目支持,对全市连片特困地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中的贫困村或基础条件较落后的村,优先安排以工代赈投入;对居住环境恶劣、无法就地脱贫、愿意易地安置的农村建卡贫困户,优先安排易地搬迁建房。抓紧编制完成各级农村危房改造中长期规划,统筹协调安排不同地区、不同类别的农村危房改造。推进农村廉租房建设,分期分批解决农村无房户、危房户、住房困难户基本住房问题。实施科技人才支持贫困地区计划。实施新村扶贫、基础扶贫、产业扶贫、能力扶贫和生态扶贫工程,强化精准扶贫工作。

 

产业提升行动。调整产业结构,创新生产经营体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平原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千斤粮万元钱”粮经复合型产业基地,推进现代农业基地景区化建设,积极发展循环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实施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建设工程,提升农机化作业能力和综合水平。

 

旧村改造行动。以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农房改造新建和传统村庄院落民居保护修复为重点,实现全市旧村落改造提升全覆盖。编制旧村落改造提升规划,加快推进“1+6”村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一户一宅和建新拆旧,及时复垦旧宅基地。

 

环境整治行动。由治理脏乱差入手,全面开展农村院落整治,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继续实施“美丽乡村新面貌行动计划”,加快创建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庄。实施“生态细胞工程”,创建生态文明乡村。开展沟渠、堰塘环境整治,加强广场、道路、院坝卫生管理,建立健全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机制,因地制宜处理生活污水,全面治理农村面源污染。积极推广“微田园”建设做法。

 

文化传承行动。组织开展传统村庄院落民居和历史文化村落的甄别鉴定,对符合保护条件的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策进行保护和修缮,着力打造一批传统文化价值突出和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浓郁的传统村庄院落。继续推进“幸福美丽新村(社区)文化院坝”试点工作,推进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德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