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川藏联网工程环保体系:工人撤离前需恢复草皮
“雪域新天路——川藏联网五跨金沙江”大型现场报道
环境保护:恢复草皮。
解读篇
四川新闻网巴塘8月3日讯(记者 董焦 )川藏联网工程是继青藏联网工程之后,又一项穿越高寒、高海拔地区的重大输变电工程。工程地处横断山脉三江流域,沿线沟壑纵横,地质破碎,高原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地表植被异常稀薄,施工环境保护成为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
按照设计标准,川藏联网工程将被建设成为环保优质工程。如何严格执行设计标准,让这一工程成为世界级的环保工程典范?如何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将线路架设地对动植物的影响降到最低?带着这些问题,8月3日,四川新闻网记者专访了川藏联网工程指挥部安质部副主任黄华明,并由他深入浅出地勾勒出了川藏联网工程的环保蓝图。
四川新闻网记者:川藏联网工程的环保规划体系是如何成型的?
黄华明:这项工程对环保的重视是从设计开始的。像这样一个平均海拔在3000至4000米的施工环境,沿途又都是干旱河谷地带,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将永久无法恢复,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提出了特别高的要求,专门在建设方针中提出了绿色环保方案。
我们建立了工程建设指挥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地灾监理和环水保监理“五位一体”的环保水保管理体系,由分管领导分管环水保工作,专人负责环水保工程。按照工程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环保水保专项方案,并在工程设计中采用海拉瓦数字化摄影测量系统进行精确选点选线,最大限度降低对高原植被的破坏和对地表的扰动。
同时,国家电网公司还将工程的环水保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投资1.88亿元,全力保障工程本体施工各项环水保措施及环水保专项治理工作的全面有效落实。
四川新闻网记者:这一环保体系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黄华明:我们必须保障三江流域的江河草原不受影响,野生动物的繁衍不受影响。在充分借鉴青藏联网工程环水保成果的基础上,川藏联网工程创新管理举措,引入第三方进行环水保和地灾监理,全过程、全方位开展工程全线环水保和地灾监理监测,合理规划林区和草地施工通道。在全国电网系统里,这是第三例,而在四川境内的电网工程里,这样做是第一次。
2013年11月,受工程指挥部委托,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西藏信和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分别成为川藏联网工程建设四川段和西藏段环水保工作监理单位,长期驻在现场,全过程参与环保水保监理工作。
环水保监理单位一进场就成立了川藏联网工程环保水保监理部,开展工程全线环保水保情况检查摸底,依据工程环保水保设计检查了工程现场环保水保措施落实情况;根据工程全线各施工标段实际情况及施工进度,完成了水土保持监测点的布设,定期进行水土保持监测数据的采集和监测资料的收集,并及时提出整改建议和措施;同时,编制了《川藏联网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和《川藏联网工程监测报告》,对工程的环水保工作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也为实现 “绿色环保”工程建设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