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更高标准:干得最主动 走在最前列

18.10.2015  13:26

 

成都崇州市白头镇五星村生态湿地。

  (记者陈曦 王军)“从来没想到,可以住到这么好的房子!”龚学贵家住四川省成都崇州市白头镇五星村5组,现在一家五口居住在建筑面积240平方米的新居里,新房共两层,门口还带小花园。

    “我们现在过的是五星级生活哦。”在五星村,说起近两年的变化,“龚学贵”们津津乐道:村里成立了合作社,还引进了“盘古”和“柏萃”两个农业项目,种草莓、养殖稻田蟹,项目的进入解决了不少农民在家门口的就业问题。两年时间,全村人均收入从4800元猛增至12000元,摘掉了贫困村“帽子”。放眼望去,一排排白墙黑瓦水墨风的建筑错落有致,游客如织,产业兴旺,百亩稻香……

    这一切,都得益于成都扶贫攻坚工作的推进。

    2013年以来,成都市坚持“低保保生活、扶贫促发展”双轮驱动,统筹抓好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新村扶贫、生态扶贫和能力扶贫,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全面消除了国、省标准的贫困村,城乡群众温饱等基本需求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越是经济发达,越要抓好扶贫开发,决不能有丝毫懈怠。作为全省首位城市,成都理应在新阶段扶贫开发中干得最主动、走在最前列。”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称,当前成都扶贫开发已进入攻坚拔寨、高位求进的新阶段,全市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实现从全面小康向基本现代化的跨越,为四川“两个跨越”作出首位城市的应有贡献,力争到2017年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农村全面小康。

    在成都实施高标准城乡扶贫开发的进程中,“龚学贵”们的幸福指数仍将不断提升。

 

成都扶贫成绩单。(《成都日报》制图)

    从解决绝对贫困人口“缺吃少穿”,转向解决相对贫困人口“增收致富

    “樱桃节之后,游客少了些,但今年樱桃节,一个月就赚了20万元。”王文林是成都市蒲江县光明乡金华村一家农家乐的老板,她说现在的生活是自己不曾料到的。

    一颗颗小小的樱桃能产生多大的价值?“农业与旅游扶贫的有机结合,让金华村实现了从贫困村到乡村旅游‘田园之星’的蜕变。”村支书苏炳华直言,2014年金华村人均年收入14080元,比2009年人均增收7690元,增长120%,实现并超出了全乡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565元的目标。

    据成都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2013年初,成都将2012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7000元的村进行倒排序,确定100个相对贫困村作为第三轮第一批(2013-2015年)农村扶贫开发对象,在2015年底让100个相对贫困村甩掉“穷帽子”。

    同年9月,成都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加快建成农村全面小康的意见》,提出力争到2017年,实现农业高端产业倍增、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率先实现农村全面小康。

    短短两年时间,越来越多的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致富。2013年,100个相对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19元,同比增长18.1%;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325元,同比增长27%。

    “目前我们已经消除了绝对贫困,贫困线已经达到其他市州‘富裕线’水平。”成都市农委主任许兴国称,成都已经从“消除绝对贫困”转为“减少相对贫困”,按照“更高标准”的思路,成都扶贫并不是要“图温饱”,而是要“图发展”,实现均衡发展。

 

位于武侯区的人民南路科技商务区。

    以扶贫开发现实需要完善“五大兴市战略”推进举措,以“五大兴市战略”深入实施促进扶贫开发尽快见效

    今年国庆期间,在成都市武侯区玉林东路3号,一片占地约10来亩的地块正在打围。曾经居住在这里的194户老成都居民,即将告别狭窄的棚户区,奔向新生活。

    “这里仅仅用了30来天就完成了签约,现在居民们都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安置方式,地块将用作农贸市场、幼儿园等公服用地。”武侯区房管局危旧房改造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该区已完成7个项目的住户签约,走在成都五城区前列,此外还完成了“无证房”等特殊情况的项目推进。

    这是武侯区对成都“北改”和“四改六治理”给出的生动实践和双重注解:增进民生福祉和提升城市品质。武侯区区委书记巫敏表示,今年是该区棚户区改造的收官之年,全区克服各种困难和问题,全力推进棚改工作,让棚户区的群众共享改革成果。

    “面对新时期扶贫开发,市委市政府特别关注了城市贫困群体,实施精准扶贫,非常符合成都实际。”参与过成都东郊生活区和北城改造工程的成都建工集团董事长杨祖华如是说。

    近年来,随着交通先行、产业倍增、立城优城、三圈一体、全域开放“五大兴市战略”的深入实施,作为四川首位城市的成都,经济继续保持逆势上行、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2014年,全市经济总量和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分别历史性地突破万亿和千亿大关,工业增速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一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8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410元,分别增长9.8%和11%。在西部地区率先达到全面小康社会的主要指标,站上了“新常态、万亿级”的全新起点。

    问题也随着发展而来。当城乡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提升,资源条件的致贫因素大幅减弱,缺文化、缺技术、缺资金、缺服务、缺保障等社会因素逐渐成为致贫的主因。城市贫困问题与农村贫困问题相互叠加,成为发展的突出“短板”。同时,随着城市改造和人口流动不断加快,原本聚居的城市贫困人口时有迁移,呈现大杂居、小聚居格局。

    “这种状况,源于城市二元结构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同时存在。不把这些‘短板’补齐,成都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含金量’就会大打折扣。”黄新初说,“五大兴市战略”是治蓉兴蓉的重要抓手,对扶贫开发具有重要的牵引作用。要把二者统筹起来,以扶贫开发现实需要完善“五大兴市战略”推进举措,以“五大兴市战略”深入实施促进扶贫开发尽快见效。

 

成都扶贫组合拳。(《成都日报》制图)

      如何统筹推进、抓紧抓好、尽快见效?成都给出的答案再次刷新认知:

    ---按照脱贫与致富、扶贫与发展、当前与长远“三结合”的原则,把扶贫开发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统筹考虑,全面对接城乡产业发展、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生态保护等规划。

    ---立足成都作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的城市地位,契合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国际化的历史使命,做到站位高远、视野前瞻,切实增强规划的引领性和激励性;

    ---要认识到扶贫开发是一项底线性的工作,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好高骛远,严格把握好“”,使各项目标举措契合城市发展阶段和水平,做到可承受、可持续。

      全面吹响扶贫攻坚的号角,致力于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基本现代化国际化步伐

    “在成都,扶贫开发工作已经进入了崭新阶段。”成都市农委主任许兴国称,今年是成都第三轮第一批农村扶贫开发的收尾年。下半年不仅要实现“100个相对贫困村脱贫摘帽”的目标,还要高标准做好收尾工作,确保年内实现相对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个百分点,实现第三轮第一批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完美收官。

 

成都创新扶贫体制机制,分类帮扶精准扶贫。(《成都日报》制图)

      随着第三轮第一批扶贫开发工作的结束,成都也将迎来新一轮的扶贫开发:

    瞄准相对贫困户,分类施策精准减少城乡相对贫困;聚焦相对贫困村,整体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致力共同富裕,城乡居民生活更加富足文明;主动担当担责,大力支援民族地区振兴发展;创新体制机制,构建扶贫开发工作新格局……

    今年8月10日,成都市委召开十二届五次全会,以市委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扶贫开发工作,并通过电视电话会议的形式将精神第一时间传递到区(市)县,审议通过了《关于坚持高标准推进城乡扶贫开发的实施意见》。

    站在从“全面小康”向“基本现代化”跨越的战略高度,成都提出坚持精准靶向、分类施策,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城乡统筹、区域联动,整体提升、持续发展的原则,确立了5个方面22项重点工作,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夯实“两大载体”:聚焦农村贫困,着力建好幸福美丽新村;聚焦城市贫困,深入推进以“北改”工程为龙头的城市改造。

    ---实施“六大行动”:富民产业发展行动、基础设施改善行动、公共服务提升行动、社会保障兜底行动、生态环境治理行动、脱贫主体培育行动;

    ---做强 “四大支撑”:组织支撑、资金支撑、帮扶支撑、作风支撑。

    “就成都而言,无论是所处的发展阶段、肩负的历史使命,还是面临的现实需要、承担的城市责任,都要求我们把扶贫开发作为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任务来抓紧抓好。”黄新初称,高标准推进扶贫开发,是伴随成都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长期任务,体现了成都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宏大抱负,是成都实现“稳增长”的重大抓手,也是成都作为四川首位城市必须承担的城市责任。

  “我们将切实发挥首位城市的带头带动引领示范辐射作用,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良智说,一是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扶贫开发任务,深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抓好相对贫困户的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工作,率先在全国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二是积极帮助甘孜州10个县早日脱贫、奔小康,走在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前列。同时,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建园区建设,做好芦山“4.20”地震对口援建后续工作,努力为全省同步实现小康作出更大贡献。

  吹响扶贫攻坚的号角,成都正致力于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基本现代化国际化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