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东风强基础 互动发展助脱贫——瓦店乡太平村脱贫攻坚纪实

24.08.2017  23:44

 

今年,是中江县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瓦店乡太平村地处瓦店乡场镇,处于龙泉山脉尾端。全村辖10个社,501户,1351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8户115人,其中2014至2016年已脱贫32户80人,2017年计划脱贫15户32人(2015年自然死亡一户一人)。

巧借东风,改善发展条件

太平村平均海拔500米,但是地势起伏大,属于低山区,该村大部分村民生活在山上,缺水问题和交通不便严重影响了该村群众的生活和生产,还严重制约了该村的经济发展。鉴于该村基础条件的落后和较高的贫困发生率,市县落实了德阳市委常委张述芬联系和中江县科协、德阳市总工会、德阳市天然气公司、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个单位开展“五个一”帮扶。

该村三委认识到市县的高度重视是该村改变落后面貌的良好契机。于是大胆规划,积极争取,广泛动员,良性互动。

一是在市、县帮扶单位的支持下,实施坡改梯项目共计680亩,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整合了土地资源,为集约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二是实施了1、2、3、4社社道路硬化共计3公里,为群众出行和产业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三是整治了1、2、3、4、6社水沟共计4公里,完成了星火支渠与三湾大堰塘连接水沟的建设工程;完成了三湾大堰塘的清淤、防渗、排洪整治工程,兴建了提灌站1座,并完成了提灌站出水口、蓄水池的道路建设共计600米,解决了2、3、4、5、6社村民的人畜饮水和生产用水。

交通、用水条件改善后,该村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得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方便多了。

引入产业,带动群众增收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生命线。贫困户之所以贫困,就是因为缺乏项目、缺乏技术、缺少资金,说穿了缺乏产业。

通过中江县科协的帮助,中江县万生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与太平村达成协议,计划到该村发展道地药材产业。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在环山道路产业带种植丹参、芍药和菊花,形成集药材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今年上半年,万生农业公司在该村产业带种植丹参200亩,拉开了太平村道地药材产业基地建设序幕。贫困户及村民以300元每亩/年的价格将闲置土地流转给万生农业公司,并优先到丹参基地干活打零工,公司按照40元/天支付工资,贫困户通过打零工增加了收入,促进脱贫早日实现。该村5社贫困户尹玉和,有视力残疾,家中还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母亲,因残疾、缺乏技术和资金致贫。自从在丹参基地务工后,在公司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能完成施肥、打药、除草等工作,每月能挣七、八百元,还能就近照顾年迈的母亲。

由于能就近务工,增加收入,村民对丹参的种植和管理积极性较高,通过前期的有效管理,目前,丹参长势良好,即将丰收。万生农业公司下一步计划扩大基地规模,种植约800亩芍药和菊花,吸纳更多的贫困户务工,促进当地经济持续发展。

借力发展,增强“造血功能

为了使贫困户尽快脱贫,太平村帮扶单位德阳市总工会、德阳市天然气公司、四川省建筑技术职业学院、中江县科协共同捐资,为每户贫困户提供2000元的产业帮扶启动资金,根据贫困户的发展意愿,为其购买猪、牛、鸡等家畜家禽进行养殖。该村2社贫困户石显碧,家中人口3人,小儿子尹玉文患有尿毒症,长期高昂的治疗费用导致家中生活十分困难。今年,该户利用2000元帮扶启动资金加上自家部分投入购买了两头牛和3只小猪。经过悉心照料,牛和猪均长得很壮实,2头牛价值约2万元,加上3头猪,石显碧家能增加近3万元的收入。尝到甜头的他明年还要扩大养殖规模。

2017年,该村应脱贫贫困户15户,目前,已有12户获得产业发展帮扶启动资金。通过发展养殖业,贫困户的收入都有较大增长,预计今年都能顺利脱贫。看到走在前面的12户的发展成效,另外3户再也坐不住了,已经开始选择发展项目。

向往“四好”,追求小康生活

通过产业扶贫、外出务工、危房改造等项目的开展,太平村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该村通过组织开展农民夜校,播放特色产业发展视频,大力开展“四好”(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宣传教育。要求乡亲们垃圾不乱扔,柴草不乱堆,衣服不乱晾,禽畜不散养。贫困户更加注重家庭清洁和环境卫生,逐渐形成了良好的习惯。同时,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群众广大群众的精神风貌也在逐渐改观。日子美、心气顺、环境好!该村群众正在脱贫奔康的路上小步快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