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引领扶贫产业全面开花——绵阳梓潼倾力探索产业扶贫模式

14.09.2017  18:23

 

梓潼属省定丘陵旱山区扶贫开发县。全县精准识别贫困村29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687户19964人。近年来,针对贫困村类型多样、插花式扶贫任务艰巨的实际,该县以协会为纽带,组织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扶贫特色产业,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协会+”种养循环产业扶贫模式,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奔康。

培育主体全部脱贫“不落伍

崭新的簸箕里铺着红绸布,红绸布上是一扎扎分好的人民币,看上去就透着一股喜气。今年5月19日,梓潼县许州镇栏杆村举行“1+5”扶贫代养场“扶贫猪”分红大会,全镇108户贫困户现场分红21.84万元。“没操啥心,没费啥劲就分到了钱,感谢党和政府为我们办的大实事。”接过所得红利,65岁的贫困户宋含明一脸激动。“我准备拿钱买一批鸡苗,争取早日脱贫。”宋含明与其他贫困户一样,他们所在的村都不是贫困村,但是,他是许州镇柑橘协会的会员,也是许州镇生猪协会的会员,凭着双重会员身份,宋含明实现了脱贫路上不落伍。

近年来,梓潼县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贫困村以村、非贫困村以乡(镇)组建扶贫专业合作社,实现脱贫对象、贫困户及贫困村全参与、全覆盖。通过组织成立扶贫专业合作社、引导进入种养业协会、支持协会与龙头企业战略合作、协调金融机构为贫困户发放信贷,解决了贫困户无劳动力、无技术、无资金、无风险抵御能力、无销售渠道等问题,充分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奔康的内生动力。截至目前,全县已发展扶贫专业合作社44个,成立了生猪养殖、蛋鸡养殖、蜜柚种植、水稻制种等各类专业种养协会23家。

链接产业全程参与“不掉队

这几天太阳好,大家抓紧时间凉晒,种子不要发霉了,否则,就卖不了好价钱哟!”眼下,正值水稻制种收割季节,在演武乡小亭村一组,脱贫“达人”马玉林有点忙,除了了现场“支招”外,他还要协助公司上门收购。

马玉林是演武乡小亭村一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他参加了乡里办的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通过驻村农技专家面对面、手把手传授,虚心好学的他迅速掌握了水稻制种防控病虫害实用技术,发展水稻制种6亩,每亩单产400斤,仅此一项全年纯收入达2万元,成为全村“脱贫致富明星”。

马玉林通过学科技、用科技脱贫致富,成为其他贫困户争相效仿的榜样。同时,他还加入了生猪养殖、水稻制种、柑橘协会。今年,在马玉林示范带动下,周边10户贫困户发展水稻制种30余亩,他还和其他4户贫困户一起种植了柑橘80余亩。

“3年后,这片柑橘可望挂果,彻底拔掉“穷根”,不再是梦想!”。对于未来生活,和其它贫困户一样,马玉林信心满满。

值得一提的是,除此之外,演武乡还通过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等,对小亭村贫困户按照“一户一策”落实帮扶。

近年来,梓潼县通过协会指导扶贫专业合作社申请财政补助资金和产业扶持周转金,贫困户用扶贫小额信贷及财政补助资金,村集体用产业扶持周转金,折股入社,按股分红,进入产业链,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还可就近在养殖场、种植园务工,挣取劳务收入,实现了所有贫困户从入股、生产、经营、销售、分配等环节全程参与。

县生猪养殖协会协调正大、大北农等龙头企业全程提供仔猪、饲料、疫苗,回收育肥猪,并承担流动资金和生产、市场、疫病等风险;扶贫专业合作社按生猪增重数量、死亡率、肉料比与龙头企业结算生猪代养费,代养费与生猪市场价格无关,贫困户、贫困村收入稳定,实现了生猪养殖“零风险”。

同时,县蜜柚等种植协会以北京嘉博文科技有限公司为技术依托,与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创新“七统一分”的产业发展模式,有效解决了传统散户种植抗风险能力差的问题。生猪养殖与蜜柚种植配套发展,种植业消纳养殖粪污,从而实现种养结合、生态循环。

内联外引社会化服务“不漏户

今年8月25日,定远乡同心村高山生态扶贫专业合作社举行“1+5”扶贫代养场首期分红大会。68户贫困户和46名残疾群众共获得红利14.7万元。其中,每户贷款入股贫困农户分得红钊2110元,每名残疾群众分红220元,村集体分红2.46万元。这是梓潼县大力推广“协会+”种养循环产业扶贫模式,第三批贫困户从扶贫代养场中分到的红利。

近年来,梓潼县将脱贫攻坚着力点聚集到推动产业扶贫上来,创造性地探索出了“协会+”种养循环产业扶贫模式。县产业协会坚持内联外引,整合资源,聚合力量,实现脱贫服务全覆盖。对内联结贫困户,引导全县所有贫困户成立扶贫专业合作社,并将所有贫困户全员纳入扶贫专业合作社的服务体系,同时将所有扶贫专业合作社纳入协会会员统一管理、统一服务,抱团发展。对外引进龙头企业,先后与泰国正大、北京大北农、北京嘉博文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发展50万头生猪产业,配套发展20万亩蜜柚基地,为“协会+”种养循环产业扶贫模式注入了强劲动力。

同时,协会通过与扶贫专业合作社、金融机构、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等沟通协调,紧密协作,为贫困户构筑起全链条、无死角的现代化、标准化服务体系,实现了生产方式上种养循环、发展模式上抱团取暖、目标收益上多方共赢。

目前,梓潼县已将这种模式复制推广到水产养殖、林下种植、乡村旅游等多个领域,实现了全县29个贫困村和1.6万名贫困人口全覆盖。全县已修建扶贫生猪代养场42栋,发展蛋鸡养殖基地26个、蜜柚11.2万亩,水稻制种5.2万亩,12个贫困村摘帽、7242个贫困人口顺利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