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 聚焦“三农”发展争当“农村全面小康”排头兵

21.01.2016  09:34

 

 

 

 

 

 

 

 

□刘佳 文/图
    “十二五”时期,双流农业高位推进,农业产业、产权制度改革、新农村建设、脱贫攻坚等领域全面开花,为实现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十二五”时期,双流尽管面临农业产业基数大、盘子大,发展空间不足等情况,发展步伐却并未放缓,2014年实现农业增加值13.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511元,2015年预计农业增加值已达13.98亿元,年均增长2.8%;预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26元,年均增长约13%。
    在接下来的 “十三五”期间,双流将力争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率先实现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农村全面小康。
定位“高精尖”传统优势产业再升级
    草莓、葡萄、香梨等是双流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十二五”时期,双流现代农业取得新突破,冬草莓振兴计划成效显著,全产业链基本形成,成功创建“双流冬草莓”、“双流二荆条辣椒”、“黄甲麻羊”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
    双流农村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提升优势产业,推动产业高端高效发展上,双流主要采取了四个方面的做法:
    一是加快发展高端种业,着眼产业链前端,新建草莓、蓝莓、葡萄等种质资源圃、脱毒组培中心6个,实现年出草莓种苗2000万株、蓝莓种苗60万株、火龙果种苗8万株。
    二是加快发展精品种植,瞄准现代农业本质特征,围绕设施化、标准化,新建葡萄、草莓标准园1000亩,新建蓝莓示范园2个,规范提升汇众粮油、牧山香梨、永安红提等示范基地4个。
    三是稳步推进农产品加工和物流业,结合建设用地实际和物流优势,加快推进粮油精深加工等3个项目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率达48%,大力发展冷链物流,新建冷藏库、气调库5000立方米,新购冷链运输车10辆。
    四是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充分发挥综合优势,拓展农业功能。
    2016年,狠抓“产业转型升级”仍然是双流农业工作的重心。双流将以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为重点,优化提升草莓、红提、香梨等特色产业,着力抓好良种培育、技术提升、设施栽培、品牌营销等环节,逐渐形成“产+销”一条龙的全产业体系。大力实施紫山药、蓝莓、改良土壤3个3年行动计划,力争建成紫山药基地2000亩,蓝莓基地5000亩,改良土壤、培肥地力3000亩。
培育新增长点助推现代农业实现腾飞
    “十二五”期间,双流尽管面临 “农业发展空间不够”“农业主导产业不够突出”“农业要素投入不够”“农业产业链条不够完善”等“短板”,但双流创新发展路径,培育产业新增长极,继续高位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实现了“互联网+”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双流鼓励农户因地制宜发展农事体验、果蔬采摘和庭院经济等,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目前已在“三带”(即成新蒲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带、锦江流域休闲农业示范带、牧山文化生态旅游观光带)建成草莓都市莓园展示基地10个,引导汇众公司等12个业主发展“互联网+农业”、农超对接、田间超市等模式。2016年,双流将在“三带”高水平发展农业科普亲子教育基地3家,新建休闲采摘乡村主题酒店2家,草莓都市莓园展示基地4个。
    加强载体建设,不断完善农业经营机制,将主体培育、高标准农田建设、创新利益联结方式和经营机制、各项政策等要素集中投向“三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7955次,新型农民科技培训600人,规范合作社8家,提升家庭农场、现代农庄、种植大户10家,县市龙头企业分别达47家、27家,推动解决现代农业 “谁来做”的问题。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围绕现代农业“怎么做”,着力深化完善永安红提园 “大园区+小业主”、汇众“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模式。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根据“小、散、乱”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全县土地流转10.33万亩,土地规模经营率达46.5%。
深化农村产改健全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目前,双流在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为核心的各项农村改革方面已走在全省前列。一是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试验。按照全市部署和县上安排,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初步形成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评估办法》。二是开展股份量化改革试验。修订完善《农村集体资产股权登记管理办法》,制定《农村集体资产股权交易管理办法》。在胜利镇、西航港街道开展股份量化改革试点。三是开展审计监督。全面完成128个村(社区)财务审计工作,督促指导各镇(街道)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分类别、分情况进行限期整改。
    “我们开展村(社区)财务审计监督的目的在于发现问题,弥补制度缺陷。”双流农村发展局农经科副科长李列介绍:“目前针对审计当中发现的村 (社区)财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双流县制定了《双流县农村财务管理办法》、《双流县农村财务公开实施细则》、《关于规范农村财务公开工作的通知》,对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和监督进行了规范。
    双流农村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双流将继续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改革试点,创新土地经营权信托流转方式,积极探索土地流转中介服务机构,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赠予流转,加快农村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进一步盘活农村集体资源。全力推动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探索集体资产股份有偿退出、继承、转让与赠与的实现形式。试点村(社区)引导和鼓励权利人将持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入股到股份制经营主体,按规定量化股权,经营收益按股分红。
新村建设如火如荼共谋幸福“新双流
    “十二五”时期,全域双流完成5批30个新农村建设和永安、黄甲等12个镇24个村(社区)市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金桥昆山村被评为“中国十佳小康村”。
    据悉,双流在打造幸福美丽新村示范中,突出 “产村相融”,按照“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微田园”模式,以土地整治为抓手,整体推进以实现“业兴、家富、人和、村美”。
    一是突出民主决策。坚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建立群众“说了算”的自主决策机制。按照“1+6+N”标准,推进九江“锦秀泉城”市级新农村绿色家园等建设。
    二是同步推进产业发展。坚持产村配套,在新建、提升、保护农民聚居点的同时,配套发展冬草莓、紫山药、蓝莓、香梨以及休闲农业等产业。
    三是创新投融资机制。以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为依托,采取农户自筹、引进社会资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与社会业主合作(股)、向“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专项资金”借款等方式,自主实施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2015年,双流建设新村示范村(聚居点)8个,超额完成5个,改造、保护新村聚居点24个,超额完成6个;农户自筹资金3034.3万元,计划融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抵押贷款3.03亿元。
做好精准扶贫工作不让一个“老乡”掉队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扶贫工作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一极。近年来,双流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四改六治理工程”为抓手,坚持统筹扶贫、精准扶贫、造血扶贫和开放扶贫,大力实施“6+1”计划。
    一是注重精准。针对不同的贫困类型和原因,分类施策、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完成16个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村扶持项目99个,新识别城乡相对贫困户1072户。
    二是注重统筹。县财政3年共安排扶持资金2880万元,2015年县财政安排下达精准扶持相对贫困户专项资金330万元,撬动各类财政资金、社会资金约1897.837万元。
    三是注重“造血”。坚持“一村一品、一户一策”,根据农户意愿,量身制订具体的脱贫计划和帮扶措施。
    四是注重“保障”。落实“县领导对口联系,县级部门定点帮扶”的工作机制,落实向相对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举措,帮扶联系村发展。对识别出的贫困户建档立卡,每户明确一名县级部门帮扶责任人,逐户制定帮扶措施。加强扶贫项目和资金监管,建立相对贫困户进出管理机制,实行动态管理。
    在接下来的2016年,双流将继续着力造血扶贫,狠抓产业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发展高附加值产业,推动“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扶贫产业逐步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