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政策将给绵阳科技城带来什么?

19.10.2014  10:24
  10月18日,重磅消息传来:国家相关部委已同意绵阳科技城比照执行中关村政策。

  科技城比照中关村执行的政策是什么?将给绵阳带来哪些利好因素?记者就此走访了四川省、绵阳市两级科技主管部门,以及相关科研院所和企业。

   含金量

  中关村政策首次“落户”西部

  2009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随后,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关村实施鼓励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的“1+6”系列先行先试改革政策。其中主要包括中央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试点、税收优惠试点、股权激励改革试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试点等6方面政策。

  此次国家相关部委同意绵阳科技城,比照执行中关村政策。

  科技城范围内中央级事业单位,可自主处置价值800万元以下的科技成果;相关技术人员获得股权奖励,一次缴纳个人所得税可以在5年内分期缴纳……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既是目前西部地区在激励院所、企业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能够获得的力度最大的政策,又切中了绵阳创新驱动发展的要害。

  绵阳是我国重要的国防军工科研生产基地,拥有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为代表的大型军工科研机构18家,以长虹、九洲等为代表的大中型骨干企业50余家,两院院士25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800多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65万余人,在许多重要科技领域聚集着大量高层次人才。

  丰富的创新要素,加上创新环境,让人们对科技城有了更新期待。

   自主权

  最大限度为巨人“松绑

  “科技城范围内中央级事业单位,可自主处置价值800万元以下的科技成果。科技成果价值在800万元以内的收益全留归单位,超过800万元少于5000万元的收益90%留归单位。”“过去对于科技成果怎么处置,我们自己说了不算,大家的积极性也就没那么高。”比照中关村政策实施的第一条,就是中央级事业单位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试点,对此,中国兵器工业第五八研究所副所长谢勇相当兴奋,“这几乎把我们的手脚完全放开了。

  中央级的大型军工科研机构,是绵阳的核心优势与特色,也是其科技力量最强所在。绵阳走军民融合特色自主创新路子的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和激发这些单位及其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产生强大的内生动力。

  除提高科技成果处置的自主权外,中关村政策还在科技成果奖励、科技项目经费使用等方面,为绵阳的科技巨人们“松绑”。

  政策提出:院校和科研院所经批准以科技成果作价入股企业,可按科技成果评估作价金额20%-30%的比例折算为股权奖励有关人员;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经批复新立项科研项目中,开展间接费用补偿、科研经费项目分段拨付、后补助和增加经费使用自主权等试点。

  在绵阳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周钰看来,激励机制的破题,将使这些中央级科研院所在能量释放的同时,进一步增加其推进军民融合的主动性。

   积极性

  最大范围聚集创新要素

  “太给力了,这绝对是意外的惊喜。”中视迪威激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彦民听到他最需要的信息——员工获得股权奖励,个人所得税可分期缴纳。

  这家从北京迁来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四川为数不多的几家从事激光显示的公司,目前正处于产业化的关键阶段,“前景非常好,但最头痛的是怎么源源不断地把人才招来。

  给员工股份,本来是一个好办法,但操作起来很难实现。“我给他500万元的股权,股份还没变现,他就需要一次性缴纳个人所得税100多万元,怎么可能?”比照中关村政策执行后,高新技术企业技术人员,获得股权奖励,可以在5年内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

  税收试点相关政策,是比照执行中关村政策的亮点。除对股权奖励的相关规定外,政策还规定将高新技术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比例由2.5%提高到8%,以鼓励企业加大对员工教育培训的投入;扩大列入加计扣除的研究开发费用范围。

  陈彦民认为,此举将使企业和技术人员的创新热情一并提高。

  比照执行中关村政策的效应,不仅仅在于政策。“而是吸引更多的企业、院所、人才来到绵阳,最大范围聚集创新要素。”据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透露,下一步有关部门还将和绵阳市一道,细化相关政策,梳理出符合绵阳发展需要的、具有军民融合特色的政策清单。“中关村的政策,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中关村根据实际需要研究提出来之后,国家有关部委批准的,绵阳也应该科学系统地梳理出自己的需求。”  (记者 张岚 邹俊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