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省市联合“发力”助梦想成真

19.10.2014  10:24
  为什么绵阳会成为国内第五个参照执行中关村政策的先行先试地区?10月18日,记者第一时间走访争取政策的相关参与人,揭开谜底。

   两大外因促成好事

  在绵阳市委副书记张锦明看来,中关村政策落地绵阳,有其现实因素。

  改革开放后,依托“三线”资源,“军转民科技兴市”战略在绵阳拉开序幕。长虹、九洲等一批全国知名“军转民”企业迅速崛起;在城区,科技人员数量高达21万,智力密集度在全国名列前茅;18家国防科研院所、14所高等院校、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分布其中,绵阳的科研实力令人瞩目。

  正是基于这样的实际,2000年,绵阳成为全国唯一一座以军民融合为主要特征的科技城。

  不过,科技城建设并非一帆风顺。“和中关村一样,绵阳科技城在军民融合的体制、机制、文化,以及‘民参军’过程中,面临不少问题。”绵阳科技城的建设者们在对比中发现,“这些问题在中关村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如果能让这些政策在绵阳科技城落地,将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绵阳少走弯路。”据悉,连续数年,绵阳一直通过科技城部际协调小组会议等渠道申请比照执行中关村相关政策。

  两大外因最终让科技城梦想成真:

  一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军民融合提出更具体的要求。当此背景下,绵阳科技城肩负新使命——去年科技城部际协调小组第11次会议召开后,国家提出,绵阳要“更好发挥军民融合‘试验田’的作用”的新任务。

  二是四川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城支持力度,为其不仅“量身定制”了十条支持政策措施,并给绵阳提出新目标——“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走在前列”。

   抓落地防“水土不服

  “在某种意义上说,作为四川第二大城市和科技资源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绵阳的创新发展成效,将为四川多点多极支撑发展乃至整个西部转型发展,探出一条新路。”在解读中关村政策落地绵阳科技城的意义时,有专家如是说。

  张锦明透露,去年以来,我省加大了对上争取中关村政策的力度。6月9日,国务院领导作出批示,请有关部门予以支持。随后,省市相关部门加紧与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单位的协调沟通,最终得偿所愿。

  如今,绵阳科技城成为继上海张江、武汉东湖、广东深圳3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安徽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后,第5个参照执行中关村政策的先行先试地区。

  分享成功喜悦的同时,绵阳科技城“压力也不小”。

  好政策会不会在绵阳科技城出现“水土不服”?在张锦明看来,科技城与中关村有相似之处,也有很多差异。“相比而言,绵阳科技城起步晚,市场发育程度不高,政策能否很好地执行将是未来绵阳面临的巨大挑战。

  两个月前绵阳就派出考察组,到北京中关村和安徽合芜蚌,对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实施过程进行案例式调研,以期“建立政策执行实施的协调机制和工作机制,制定政策执行的实施意见和具体操作办法。

  待正式文件出台后,绵阳将立即启动大范围的宣传和解读,争取政策早日“落地开花”。 (记者 李伟 吴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