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路上迈出铿锵步伐 理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走笔
截至目前,理县贫困人口已由2011年的10317人下降到2015年的2907人……
全县共培育专合组织193家,扶持壮大欣怡农场等家庭农场13个,近万名群众在专合组织的带动下实现居家灵活就业,摘掉了贫困帽子……
2015年接待游客突破4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6亿元,累计有近万人通过乡村旅游步入脱贫奔康的快车道……
一组组数据,让人备受鼓舞。在全面启动扶贫工作过程中,理县县委、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安排部署扶贫工作,并按照省委“五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要求,结合理县实际,坚持把目标明确到年、安排到月,任务具体到乡到村、落实到户到人,紧盯全区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从一村一户的实际出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集中力量推动扶贫攻坚,交出了一张张让群众满意的答卷。
干部驻村把脉确保群众摘下“贫困帽”
为让广大贫困群众早日脱贫实现小康梦想,理县将精准扶贫作为政府工作重中之重,在已确定的36村基础上,2015年,又经过“一进二访、三严三实”精准识贫,确认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787户2907人。
如何让贫困村跟上经济发展步伐,改变落后面貌?如何让农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2015年,理县强力推进党建扶贫行动,积极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确保到2018年末能够摘下贫困县“帽子”,让全县36个贫困村、787户、2907名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在上孟乡日京村,“第一书记”杨学军正带领着村里的百姓,一起参与村里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他的身上,随身携带着一个笔记本,上面记录着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整村脱贫的详细计划等。
“自从杨书记来到我们村以后,村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贫困户陈永康告诉记者,日京村是理县最偏、最远、最高的一个山寨,又经历过“5·12”汶川特大地震,增收致富一直都是全村人的梦想和希望。
走进田间地头和村民面对面交流,深入农户家详细调查、了解致贫原因并登记造册,作为村里的“第一书记”,杨学军每天早出晚归,为每户贫困户制定详细的脱贫计划,帮助所驻村理思路、引资金、上项目、调结构,增强了贫困户致富的信心。
“如何让村民们按时脱贫,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事情。我作为‘第一书记’的使命,就是要让全村人都能够脱贫。”杨学军告诉记者,如今村里的面貌正在渐渐改变,村民们的日子也在逐渐发生改变。
“现在村里的桥好了、路通了、水来了,我们就能发展产业了,致富就有信心了。”陈永康告诉记者,这两年,在党的惠民政策照耀下,老百姓的收入越来越高,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造血式”产业扶贫因地制宜拔掉穷根
地处高半山的佳山村,经过产业扶贫后,改变了传统农作物玉米、土豆种植,选择了以青红脆李、糖心红富士为主的特色水果种植。如今的佳山村,放眼望去,任意一个田间地头,都能看到整齐的果树林。可观的经济效益,到位的政策扶持,让当地村民们对调整产业结构更有了信心,特色水果产业也正在成为佳山村每家每户致富道路上的新盼头。
“我们这儿属于典型的高半山。通过国家的扶持,全村进行了调整产业结构,种上了李子、樱桃,还有冰糖心红富士,现在的收入比较可观,有的一年收入好几十万元。”对于村子的变化,桃坪镇佳山村委会主任龙升贵看在眼里,甜在心头。
在理县的村村寨寨,随着产业调整,一个个专业合作社也散发出活力。余惠军就是木卡乡九子村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成员。作为曾经有名的特困户,余惠军主动申请加入合作社,学习水果栽植管理技术。在县扶贫部门的帮助下,他开始转变思路,家里8亩地全部种上了特色水果。科学栽植,精心管理,余惠军种植的水果色泽鲜艳、口味纯正,一度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每年六万元稳定的收入,让这个四口之家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高山、海子、森林、特色羌居……虽然拥有大量优质的旅游资源,但由于地理位置,蒲溪乡至今仍戴着“贫困乡”的帽子。从2013年开始,理县启动古羌文化体验示范区工程,并立足于“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和国家5A级景区”的标准,以景区建设和农乡统筹相结合,民族风情和生态园区保护相结合的方式,在杂谷脑河谷中建设一个独具特色的古羌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区。蒲溪乡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传统的羌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到来。
“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也吃上了‘旅游饭’,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看着慕名而来的游客与日俱增,蒲溪乡休溪村村民王保荣感慨良多。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在扶贫工作大会上,县委书记蔡清礼反复强调。如今,随着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全面提升,产业结构调整成果正在逐步惠及高山远寨,在一片片整理一新的土地上,在一亩亩果树成林的高半山,在一幢幢新建、改装的乡村酒店农家客舍里,写在老百姓脸上的是满满的希望。
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理县将依托良好的发展基础,进一步牢固树立“精准脱贫到户,产业扶贫连片,致富奔康全域”的战略思维,多措并举,实现山上山下一个样,国道沿线和高山远寨一个样的立体发展局面,全力推进山顶绿树葱郁,山腰瓜果飘香,山脚无公害蔬菜的产业布局,以乡村旅游为龙头带动,推进文旅相融,农旅互动的产业链向高山远寨辐射,正真推动理县走上健康可持续的脱贫致富之路。(阿坝日报罗蕤 王子涵 孟正伟 记者 颜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