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的西充实践

09.10.2015  11:49

    □ 杜雄 赵威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李阳

    秋色迷人。漫步西充县的城镇乡村,一阵阵扶贫新风如凉爽秋风掠过人们心间:产业扶贫惠泽百村,科教扶贫带动万家,社会扶贫温暖民心……丰富多彩的内容,扎实有效的成绩,不断涌现的亮点,展现出该县扶贫开发工作的生动画卷。

    近年来,65万勤劳勇敢的西充人民在西充县委、县政府带领下,坚持把提升县域综合竞争力作为推进全县发展的强力推手,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但是,在重峦叠嶂的大山深处,一些群众生活依然困难。到2014年,西充县仍有贫困户2.476万户、5.01万贫困人口,贫困率9.63%。

    今年7月,该县正式启动“精准扶贫三挂钩”活动,30名县级领导干部挂钩帮扶44个乡镇,97个县级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挂钩帮扶97个贫困村,5308名县乡干部挂钩帮扶24760户贫困户,通过“一帮四”的方式实现帮扶全覆盖。同时派出近百名县级各部门精干人员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各项帮扶工作随即全面展开,扶贫开发工作由“大水漫灌”转换为“精准滴灌”模式,扶贫攻坚由此再上了一个新台阶。

    找准穷根 注重基础开“药方

    “这次评选出来的贫困户和重点贫困户让人信服。”8月31日,在西充县仙林镇敬垭观村村委会的“三务”公开栏前,该村2社75岁的赵崇荣老大爷对记者说,作为村里的老党员,他参加了本次贫困户和重点贫困户的民主评议。

    “首先比困难,哪家有人生了大病,哪家有孩子上学,哪家有残疾人;其次比收入,哪家有人打工能挣钱;最后比年龄。”赵崇荣说,“层层筛选,评议激烈,群众服气。公示至今,没人提意见。

    赵崇荣所说的群众服气,是西充扶贫工作实施“六个精准”的必然结果。积极探索建立精准扶贫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为了实现精准扶贫,摸排工作必须细致入微,因此西充县委提出了扶持对象精准、扶贫项目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扶贫措施精准、驻村帮扶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六个精准”要求。

    “为了全面体现‘精准’的要求,我们高度重视扶持对象的摸排,要求各级党员干部深入开展进村入户调查。调查分为四步走:逐户核实、民主评议、公示上报、审批备案。”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副县长何德清告诉记者。

    为此,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求,对贫困户的摸排工作要做到“八个摸清楚”,即人口组成情况、身体状况和劳动力状况、家庭成员和子女的教育状况、就业情况、基本生活情况、家庭收入情况和支出情况、产业情况、住房及水电气视讯的配套情况要摸清楚;对贫困村的基本情况要做到“四个摸清楚”,即交通水利等基本设施的情况,教育、卫生、电力、电商等公共服务的情况,主导产业发展情况,本村政军学商等各界社会资源情况要摸清楚。

    “通过一个多月的深入调研摸排,全县的扶持对象基本实现了精准识别。”何德清介绍,全县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2.476万户、贫困人口5.01万、贫困村97个,贫困率9.63%。

    一份档案一份情。建档立卡不仅是简单地登记名字,还要分析是什么原因致贫,再逐户制定帮扶措施,有针对性地予以扶持。这项基础工作完成后,扶贫开发将告别底数不清、目标不准的“漫灌”扶贫阶段,转而进入更加有的放矢、精准到户的“滴灌”扶贫新阶段。

    精准发力 全面推动突出重点

    这几天,西充金泉乡板登垭村3社残疾人何泽金喜上眉梢,他家近30平方米的院坝、上下台阶、洗衣板等已用水泥混凝土砌成,这是县残联无偿为他家进行的无障碍设施改造。何泽金笑呵呵地说:“现在下雨也不怕到院坝遛弯了。

    “我们村有残疾人29人,其中有7户18人属于贫困人员。”该村支部书记李开裕介绍,如何帮助这些残疾人脱贫几乎成了村(两)委一班人的一块心病,如今县残联实施的无障碍设施项目建设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李开裕说:“这样的项目使该村10户残疾人家庭受益,真是帮到了点子上。

    “在对帮扶对象实施帮扶政策时,县委、县政府特别强调精准发力、突出重点。”据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县扶贫移民局局长李洪介绍,该县分类制定贫困户帮扶措施,采取“3+7”模式,分类实施重点贫困户和一般贫困户帮扶措施,提高了帮扶的实效性。

    所谓“3+7”模式,是指对重点贫困户主要采取3种方式进行帮扶,对一般贫困户则采取产业带动、就业培训、医疗救助等7种方式进行帮扶。李洪告诉记者,对因患大病、长期慢性病等疾病而致贫的贫困户,通过新农合、大病医疗救助等方式实现医疗保障;对贫困程度深或家庭成员中无一人享受低保政策的贫困户,给予最低生活保障;对家庭经济困难、常年在家居住且居住条件恶劣的贫困户,通过房屋整治、庭院打造、改厨改厕等方式,改善其居住环境。

    而对于一般贫困户,则采取产业带动、就业培训、医疗救助等7种方式进行帮扶。在帮扶过程中,重点加强帮扶对象的造血功能。记者翻阅该县近期将出台的贫困户分类扶持措施制定指导文件发现,对有劳动力的贫困户,主要从医疗救助、教育资助、产业带动、劳务输出、技能培训、住房保障、子女赡养七方面进行全面准确扶持。同时,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收集汇总全县贫困村(户)的脱贫需求,分门别类对接行业扶贫项目,为行业扶贫规划打下基础。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像板登垭村一样,该县的贫困村很多老大难问题在帮扶活动中得到解决。槐树镇观音坝村断头路建设、山坪塘整治在县纪委的帮扶下,即将得到解决;永清乡公子坪村12社的堰塘漏水问题、2社7户农户饮用水问题、3社村民外出交通便桥排危问题以及社社通广播等问题,在县林业局的帮扶下,有的已经解决,有的正在项目实施中。

    滴水穿石 上下联动形成效应

    在该县的决策部署和强力推进下,西充全县5.01万贫困人口正逐步脱贫,逐渐摸索出一条精准扶贫的“西充模式”。

    “县领导小组要切实履行牵头揽总的责任,县级部门要认真履行扶贫开发的行业责任和联系点的帮扶责任,既要抓好联系点的帮扶工作,又要抓好全县行业扶贫的方案制定、指导督促、项目支持等工作。”西充县县委书记韩伦红强调认为,驻村“第一书记”要履行好指导帮扶责任,切实抓好民生改善、产业发展、基础建设等重点工作,主动谋划、统筹安排、扎实推进辖区内的扶贫工作。

    根据第一阶段的“精准摸排”,该县将扶贫项目进行汇总,分门别类将任务下达到各相关职能部门。“对没有资金和项目的县级部门联系的贫困村,我们在全县扶贫资源的分配上将重点倾斜。”李洪介绍,县内上下联动已经形成良好态势。

    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三位一体”扶贫开发战略,争取省级专项扶贫资金1.1亿元,围绕“基础扶贫、产业扶贫、能力扶贫、新村扶贫、民生扶贫”五大扶贫工程,培育充国香桃、有机禽蛋为主的古楼、槐树连片产业扶贫,集中打造了莲池观音堂、凤鸣镇双龙桥村、义兴镇书房山村、古楼赵家庙村等48个扶贫新村,承办了16个亚非洲国家考察扶贫开发学习考察现场会,组织承办了全国乡村旅游扶贫西充点现场会。

    西充县财政已落实3000万元的专项扶贫资金,并按逐年增加20%的要求列入财政预算。确保专项资金落到实处,该县制定出科学详细的到村、到户资金使用分配方案,整合用好民政、残联等方面的资金,确保每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决不允许挤占挪用、挥霍浪费。对挪用、不规范使用的相关单位将从重处理,县纪委、组织部、目督办和有关职能部门组成的联合督查组将定期、不定期对帮扶工作进行督查。

    通过对贫困的“精准制导、定点清除”,改“漫灌”为“滴灌”,宝贵的扶贫力量集中用到最急需的地方。西充在产业扶贫、新村扶贫、连片扶贫、旅游扶贫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总结提炼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前不久,全国旅游扶贫现场会在西充县召开,全面反映该县凤鸣镇双龙桥村经的经验《强化四轮驱动,实现乡村旅游扶贫四同步》,作为四川四个典型材料之一,收入全国旅游扶贫现场案例,将于近期在《中国扶贫》杂志上刊发交流。

    且喜扶贫吹号角,欣迎雨露润民心。

    一场扶贫攻坚的战役,取得了阶段性战果,新一轮扶贫攻坚的决战,正在西充悄然打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的梦想,在西充正一步步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