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川藏联网工程环保体系:工人撤离塔位前 必须把草皮移回原处回铺

03.08.2014  09:21

雪域新天路——川藏联网五跨金沙江”大型现场报道

环境保护:恢复草皮。

四川新闻网巴塘8月3日讯(记者 董焦 ) 川藏联网工程是继青藏联网工程之后,又一项穿越高寒、高海拔地区的重大输变电工程。工程地处横断山脉三江流域,沿线沟壑纵横,地质破碎,高原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地表植被异常稀薄,施工环境保护成为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

按照设计标准,川藏联网工程将被建设成为环保优质工程。如何严格执行设计标准,让这一工程成为世界级的环保工程典范?如何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将线路架设地对动植物的影响降到最低?带着这些问题,8月3日,四川新闻网记者专访了川藏联网工程指挥部安质部副主任黄华明,并由他深入浅出地勾勒出了川藏联网工程的环保蓝图。

四川新闻网记者:川藏联网工程的环保规划体系是如何成型的?

黄华明:这项工程对环保的重视是从设计开始的。像这样一个平均海拔在3000至4000米的施工环境,沿途又都是干旱河谷地带,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将永久无法恢复,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提出了特别高的要求,专门在建设方针中提出了绿色环保方案。

我们建立了工程建设指挥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地灾监理和环水保监理“五位一体”的环保水保管理体系,由分管领导分管环水保工作,专人负责环水保工程。按照工程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环保水保专项方案,并在工程设计中采用海拉瓦数字化摄影测量系统进行精确选点选线,最大限度降低对高原植被的破坏和对地表的扰动。

同时,国家电网公司还将工程的环水保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投资1.88亿元,全力保障工程本体施工各项环水保措施及环水保专项治理工作的全面有效落实。

四川新闻网记者:这一环保体系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黄华明:我们必须保障三江流域的江河草原不受影响,野生动物的繁衍不受影响。在充分借鉴青藏联网工程环水保成果的基础上,川藏联网工程创新管理举措,引入第三方进行环水保和地灾监理,全过程、全方位开展工程全线环水保和地灾监理监测,合理规划林区和草地施工通道。在全国电网系统里,这是第三例,而在四川境内的电网工程里,这样做是第一次。

2013年11月,受工程指挥部委托,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西藏信和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分别成为川藏联网工程建设四川段和西藏段环水保工作监理单位,长期驻在现场,全过程参与环保水保监理工作。

环水保监理单位一进场就成立了川藏联网工程环保水保监理部,开展工程全线环保水保情况检查摸底,依据工程环保水保设计检查了工程现场环保水保措施落实情况;根据工程全线各施工标段实际情况及施工进度,完成了水土保持监测点的布设,定期进行水土保持监测数据的采集和监测资料的收集,并及时提出整改建议和措施;同时,编制了《川藏联网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和《川藏联网工程监测报告》,对工程的环水保工作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也为实现 “绿色环保”工程建设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川新闻网记者:在施工中环保措施是如何具体呈现的呢?

黄华明:具体表现的话,我们要求工程各施工项目部在塔基施工区、施工便道、牵引场、张力场、施工营地等区域设置了统一的围栏和标识,限制人员、车辆及工程机械活动范围和工作区域,减少地表扰动面积;在施工人员聚居地设置垃圾回收池和垃圾桶,集中存放并定期清运垃圾;在施工场地和路段铺设棕垫、钢板、草垫及彩条布等,防止人员、施工机械直接踩踏或碾压草地,充分保护地表植被不被破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标段在施工前先将施工区域的原生草皮进行剥离,移至它处并进行养护,待施工结束后,再将剥离的草皮移回原处进行回铺,全面恢复地表植被;对开挖造成地表植被破坏的地段播撒适合高原生长的草籽并进行养护,直到长出绿草。塔基开挖过程中,先将熟土(表土)、生土分别堆放,并采取隔离(铺设棕垫、彩条布等)、拦挡、覆盖等措施,回填时先将生土回填,熟土最后置于表面,以保证植被的恢复。

此外呢,我们规定永久、临时工程的取土场、弃土场、砂石料场等不得设置于河道,严禁侵占湿地;湿地中修建施工便道时采用钢板临时铺垫并做好临时排水系统,不能切断和阻隔地表径流。

在高寒草原区、高寒草甸(或湿地)区,新布设的施工道路应避免车辆与原地面直接接触,采取在原地面铺设草垫(或棕垫)隔离后在草垫上铺盖钢板的措施;基础施工时先在施工区内采取隔离(铺设草垫或棕垫)、原生草皮剥离等植被保护措施,防止施工活动破坏地表植被。在工程施工区域及周边设置有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牌和森林防火保护宣传牌,广泛开展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等培训活动。

四川新闻网记者:具体到对野生植物的保护上有哪些举措呢?

黄华明:我们对动植物保护有个规划,在环保管理上形成详细的体系,五家单位的各自职能都有详细分配。每级塔位的环保都有详细的规划设计,从设计上抓起,总体最终建成后,植被将恢复300多万平米。设计上专门出了环境报表,对环境方面存在的影响都有评估。

我们每一级塔位施工,都严格执行环保设计,施工时挖出的余土,都堆放有序,会重新覆盖。设计推荐的草籽,撒上后是不是长得很好,经过试验,再进行推广,这个效果现在在巴塘变电站都已经可以看见了。

尤其是高海拔地区,剪刀背等塔位比较险的位置,监理单位负责监督,施工单位负责落实;稍微地势平缓点的,我们通过公开招标,招了两家园林绿化单位,在高寒、高海拔地区具有植被恢复经验的成都亚弓环境艺术工程发展有限公司和苏州绿化发展有限公司分别对工程四川段和西藏段施工重点区域进行植被恢复,确保工程建设绿色环保。由他们来负责我们有高度要求的草原、关键植被恢复的塔位,以降低我们一线工人的工作量。总施工量大约100多万平米,和中科院寒旱所研究是挂钩的,寒旱所为绿化工程提供技术支持。

高山上的塔位,工人撤离前,必须把草皮移回原处进行回铺。专门的绿化环保水保监理,大概有八九十人,他们负责督促施工单位及两家园林绿化单位,是不是全部按要求做好,余土是不是严格外运,并按规定堆放。

目前这个工程,在全国环保水保措施、对动植物的保护和施工后对植被的恢复,是输变电线路工程中做得最好的,在全国的工程建设中,也是遥遥领先的。目前,工程全线各标段已启动实施植被恢复工作,预计在十月下旬将全面完成工程全线的植被恢复工作,争创环保优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