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边:“精准扶贫” 脱贫致富奔小康

11.06.2015  10:48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已实施四年,时值“十二五”收官之际,扶贫地区“怎样脱贫?”成为国人十分关心的话题。

 

从国家要求,到省上部署,再到村头院坝龙门阵,无不高频聚焦——精准扶贫。

 

如果说2014年是精准扶贫改革政策年,今年无疑是精准扶贫的落地年。

 

至此,四川扶贫进入“精准扶贫”时代!

 

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早已打响“精准扶贫”这场攻坚战。

 

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由“争扶贫”到“真扶贫”。2014年以来,马边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积极转变扶贫方式,找准脱贫路子,做好特色文章,为扶贫开发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如今的马边告别了过去的茅草房、木板房和土墙房,人们住进了漂亮整洁、家具齐全的农家“别墅”。

 

全省最大的彝家新寨在这里,乐山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小学在这里……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扶贫举措,不仅让越来越多的彝汉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尚”,更让昔日边远落后的穷山村,成为了美丽幸福的新彝寨。

 

深入扶贫 彝家新寨遍地开花

 

从成都出发,下犍为,过沐川,蜿蜒曲折的省道103线在绿树翠竹掩映下,穿梭于崇山峻岭中,坚毅地向前延伸。一进马边,座座彝家新寨扑面而来,宛如颗颗璀璨的珍珠,镶嵌在小凉山腹地。

 

青山环抱,茂林修竹,一座座农家“别墅”在彝族红黄黑三原色的点缀下,格外惹眼。正在家门前“微田园”劳作的烟峰乡烟峰村村民俄奇拉提,好客地邀记者进屋一叙。

 

屋外瓜果飘香,鲜花环绕;屋内窗明几净,漂亮整洁。四室一厅120平方米的屋子里,各种家电一应俱全。“钢炉、储柜、碗柜、餐桌椅是政府免费添置的‘四件套’,墙上的婚纱照也是搬进新房后补拍的……”俄奇拉提微笑着说,“以前住在半山上的房子,冬不御寒,夏不隔热,人畜混住,难受得很。现在的环境做梦都没想到。

 

这只是马边扶贫工作成绩的一个剪影。

 

马边的巨变远不止于此。巨变,来自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2011年底,中央审议通过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我省大小凉山彝区被纳入国家重点支持的14个片区之一。地处小凉山腹地的马边彝族自治县,以彝家新寨建设为主要抓手,目前已建成新寨130个,占该县行政村总数的64%。

 

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乌蒙山片区扶贫开发战略的实施,中纪委、省纪委定点扶贫,给马边带来发展新机遇。

 

尤其是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推进“彝家新寨”建设,省、市、县各级确保配套资金、专项投入。2010年至今,马边已累计投入16.5亿元,建设完成130个村9518户“彝家新寨”,解决了4.8万人的住房难题,并配套修建村内道路500.47公里,实现用电、用水入户,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用电难、用水难问题。

 

去年以来,马边彝族自治县大力实施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和乌蒙山片区区域扶贫攻坚,完成20个村1675户彝家新寨住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市率先出台《扶贫担保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探索实施金融扶贫;深入开展“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工作,转移输出劳动力5.3万人,实现劳务经济收入5.3亿元。

 

今年是扶贫开发工作‘收官五年上台阶’之年;同时又是‘谋划十年同步奔小康’之年。既要立足当前,狠抓全年工作任务落实;又要着眼长远,研究部署好今后一个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 今年2月3日,在全市扶贫开发暨彝家新寨建设现场会上,乐山市委书记唐坚如是要求。

 

对此,今年,马边彝家新寨建设项目将再投21862万元,实施20个村1662户彝家新寨住房及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到2017年,马边将彻底消除‘三房’。”展望未来,马边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曲别曲一信心满满。

 

精准识别 由“争扶贫”到“真扶贫

 

为创新农村扶贫开发,马边2014年率先在全市启动“精准扶贫”。

 

如何准确识别扶贫对象,不搞大水漫灌?滴水定穴核实扶贫户,成为决定“精准扶贫”成败的重要因素。

 

加强领导,组建机构,制定措施。该县成立了由李夫铁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扶贫移民局、县统计局、县民政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了驻村工作队120个,乡(镇)领导机构20个,县级督导组95个;同时,还研究制定了《关于深入推进2015—2020年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

 

推行“六不准四优先”贫困人口识别法。对户在人不在、有稳定收入来源、参加邪教组织等6类人群排除在识别范围以外,对家庭成员中有残疾人员、享受低保、因病因灾致贫和“三房”户优先考虑准入。

 

创新模式,采取“贫困程度排序”分档。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分解落实指标,各组采取分档排序的方式,把农户分为特困户、一般户、富裕户三档进行民主排序,对有争议的农户实行民主评议,以得票多少而确定名单。

 

严格把关,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按照“申报—评议—公示—审核—公告—上报”六个环节的工作程序开展工作,最终确定扶贫对象。

 

通过“广泛发动、收入排序、民主评议、层层审核”的方式,将全县95个贫困村和3.6万贫困人口进行建档立卡、分级负责、动态管理,切实提高扶贫精准度。

 

因户施策,实施精准措施。对全县贫困户,按照因病、因残、因灾、因学和缺技术进行分类,根据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因户施策,建立帮扶档案,实施精准扶贫。对低保户、五保户等农村因病因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实行托底保障;对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扶贫对象,通过彝家新寨、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基础设施扶贫、文教卫生扶贫、社会保障扶贫、金融扶贫等方式,助其脱贫。

 

驻村联户,实施精准帮扶。全县54个县级部门和9个企事业单位对全县95个贫困村采取“一对一”形式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全县33名县级领导、一般党员领导干部1801人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8796户采取“一对几”形式开展联户帮扶;并开展“第一书记”工作、“挂包帮”工作。目前,51个市级部门、2个对口帮扶县、54个县级部门和4名市级领导、33名县级领导、1801名一般干部、61名大学生村官、29名党外代表人士分别与该县20个乡镇118村2个社区10283户贫困户结成对子,积极到村入户开展帮扶工作,落实到位帮扶措施2981条。

 

2014年全县扶贫解困人口6120人。马边“精准扶贫”工作得到了中央扶贫办的充分肯定。

 

今年5月7日,县委书记郭正强率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民建镇兴隆村调研时指出,“精准扶贫”就是要把帮扶措施落实到村、到组、到户。要迅速走访,摸清底数,根据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户制定帮扶措施,将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2015年,马边县将继续推进“精准扶贫”,认真落实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措施。计划投入资金37014.412万元,实施彝家新寨建设、乡村道路通畅与大交通建设、农田水利建设、教育扶贫提升、职业技术培训、特色产业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构建、产业发展服务、卫生健康改善、现代文明普及等“十项扶贫工程”。全年计划扶贫解困人口6258人。

 

产业扶贫 由“输血”转“造血

 

减贫脱贫,关键在产业。近年来,马边县积极培育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努力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两年前,民主乡雪峰村村民使一罗批在综合扶贫开发项目帮助下,依托政府引进的金凉山农业开发公司养殖项目,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方式,免费得到50多头乌金猪种猪。“养猪每年能赚五六万元,家里的冰箱、彩电都是靠养猪钱买回来的。”使一罗批说。

 

在下溪镇珍珠桥村互助组村民罗汉阿机家里,她告诉记者:“在去年整村推进扶贫项目中,政府给我们改土改田每亩1000元,还免费提供了茶苗和技术;并给我们每户买了一头牛,交给养牛专业合作社饲养,我们每年每户只管分2000元的红利就是了,且一直要分8年的红。”谈起彝民生活时,她满脸笑容:“娃儿在外打工,媳妇在家带小孩。一家人生活得很好,很幸福。

 

造血”产业,让大量使一罗批、罗汉阿机们“”中生“”,脱贫致富。

 

马边依托林、茶、畜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引导每个村发展主导产业,实行“一村一品一特色”。民主乡光华村沙溪沟养殖基地,成立生态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建成生猪生态养殖示范小区;下溪镇珍珠桥村种植“马边绿一号”茶叶220亩;大竹堡乡新山村种植核桃150亩,梅子坝乡楠木坪村建设500亩高产马铃薯示范基地……全县林、茶、畜三大产业实现产值11.5亿元。利用高山独特的生态优势,马边正打造全国最大的有机禽蛋散养基地。今年,基地与劳动乡柏香村、民主乡光华村等10个乡镇农户签订养殖协议,带动农户1000余户。

 

不仅要“”中生“”,更要坐地生财。拥有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马边,瞄准旅游扶贫。申报国家旅游扶贫开发试验区,请来南开大学专家调查规划。目前,莲花山村已率先发展起农家乐、彝家乐,玛瑙村苗寨、穿牛鼻旅游休闲度假区等旅游项目也正在全力打造中。

 

最近,烟峰乡烟峰村已成功入选全国旅游扶贫试点村,无疑将对马边的旅游扶贫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2014年,为破解群众增收困难和农村组织化程度不高的瓶颈,我县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方式,初步形成了‘扶贫担保贷款’和‘五环一滚动’的发展模式,将以往的‘被动输血’转变为现在的‘主动造血’,找到了促农增收的‘金钥匙’,并走在了全市的前列。”马边彝族自治县副县长彭晓东如是告诉记者。

 

授人以鱼,更要授之以渔。2014年,马边坚持“林、茶、畜”三大支柱产业,按照“一村一品一特色”的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对95个贫困村实施产业扶持。全年通过金融扶贫和彝区贫困户能力发展项目,引导756户3175人(其中,贫困户493户2070人)分别参与了5个种植和养殖专业合作社,为进一步扩大普及农村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提供了较好的实践经验。

 

聚力扶贫 共同致富奔小康

 

乐山提出,要先于全省奔小康。而“三县一区”的扶贫攻坚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乐山已完善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扶贫体系,形成了全市联动、聚力扶贫的大格局。

 

去年,以彝区扶贫为重点,乐山市政府两次专题组织市级各部门为彝区对接争取项目,整合投入彝区扶贫资金9.6亿元;专题组织开展企业家“乐善至美·情暖彝家”捐助活动,募集资金(物资)1811.84万元;市妇联多次组织、培训彝族妇女学习“刺绣”,成为“绣娘”;此外,中直和省直对口定点帮扶、“挂包帮”、“第一书记”、“栋梁工程·扶贫助学”等帮扶活动,有力促进了彝区扶贫开发工作的加速开展。

 

今年3月31日下午,由乐山市卫生局组织的“百名卫生人才援助马边行动”启动仪式在马边礼堂举行。100名来自市直属医疗机构和五通桥区、沙湾区、犍为县县级医疗机构的优秀医务人员,将为马边的卫生事业对口援助三年,这是该市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史无前例的城乡医疗资源对口援助行动。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县——马边,也正沐浴着国家扶贫政策的阳光,感受着社会各界爱心扶贫的温暖。

 

但地处小凉山腹地的马边彝族自治县,贫困面大、深,交通至今无高速公路,各方条件落后……群众上学难、看病难、出行难等问题仍需亟待解决。

 

如何解决?“除了经济上,更需要全域、全程、精细化的精准扶贫。”马边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夫铁说。

 

翻开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关于深入推进2015—2020年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马边县“精准扶贫”正在精准实施……

 

——积极开展教育扶贫。加快完善贫困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贫困学生资助力度,制定贫困村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项目规划。到2019年全县95个贫困村学校基础设施全面改善,达到国家基本办学条件标准。

 

——深入开展卫生医疗扶贫。加强乡镇、村两级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乡镇卫生院的支持力度。2019年前各乡镇卫生院全面达到四川省建设标准,实现每个建制乡镇有一所卫生院,每所卫生院配套一名以上全科医生,95个贫困村都有卫生所和医务工作人员。

 

——广泛开展文化广电扶贫。从2015年起3年内,以95个贫困村为工作重点,加大乡村文化活动广场、农家书屋、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村广播“村村响”投入力度。

 

——大力推进社会保障扶贫。帮助扶贫对象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加强扶贫对象的基本社会保障;对低保户、“五保户”两类扶贫对象实行兜底保障。

 

——努力开展就业扶贫。继续开展“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工作,落实扶贫对象就业、创业目标管理。以“扶贫户、扶贫低保户”为就业、创业的主要帮扶对象,通过提供免费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就业信息服务、职业技能培训等就业服务和小额贷款、创业培训、项目推介等创业服务,鼓励和帮助扶贫对象向工业园区企业、城市社区服务业、现代农业产业等领域转移就业或以自主创业形式实现就业。

 

——全力推进金融扶贫。建立金融扶持产业发展新机制,建立扶贫贷款贴息机制。用好用活扶贫担保基金,为从事基础农业发展、且与贫困户形成利益捆绑机制的小微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提供20%的贷款担保;对农业项目基地建设贫困户参与比例达到70%以上的小微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社给予5-10万元的贷款贴息。

 

纲举目张,马边每年规划20个贫困村实施扶贫项目,每个村综合扶贫资金不得低于300万元;2015年扶贫解困6258人,2016年扶贫解困5850人,2017年扶贫解困6340人,2018年扶贫解困5920人,2019年扶贫解困6218人。到2020 年,实现“”贫困、与全市同步小康目标。

 

到2017年,全县要有2/3以上扶贫户脱贫,实现贫困人口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义务教育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养老有保障。”县委书记郭正强的话掷地有声,“我们相信,只要沿着精准扶贫的方向一路往前走,马边就一定能实现既定的扶贫目标,实现与全国同步小康!

 

从“大水漫灌”到“精确滴灌”,帮扶到户,措施到人,帮助每个贫困户“拔穷根”,马边彝族自治县正走出一条“精准扶贫”的新路子。(四川经济日报 蒋培路 闫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