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康精准脱贫“十军规”、“八覆盖”结九大硕果
出实招巧打组合拳 新一轮脱贫攻坚马尔康首战告捷
——马尔康精准脱贫“十军规”、“八覆盖”结九大硕果
一大早,日部乡英古村的哈四姐就打开了自家大门,迎接前来购买货品的客人。她告诉记者,由于家里没有田地,加之自己没有技术,家里十分困难,经过精准识别后,她家被认定为贫困户。今年驻村工作组、市里的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根据她家的情况制定了帮扶措施,帮她开起了小卖部,给她安排了环境保洁岗位,收入增加了,家里也通过小额贷款买上了小汽车,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今年以来,马尔康市结合实际,对脱贫标准进行了细化,通过“十军规”、“八覆盖”取得了九大成效,实现了脱贫首战告捷。
挂图作战立“军规” 精准发力落实处
走进卓克基镇纳足村,公示栏里巨幅脱贫攻坚作战图引起了记者注意。贫困户分布、产业帮扶、“五个一”人员情况......一项项数据都详细的记录在作战图中,第一书记杨晓虎告诉记者这只是马尔康市脱贫攻坚工作制度建设的一个缩影。
在脱贫工作中,该市始终把脱贫攻坚工作制度建设放在首位,订立了十条“军规”:即在工作中必须把脱贫攻坚放首位,深化认识抓脱贫;必须把贫困对象搞准确,锁定对象抓脱贫;必须合理确定年度任务,紧扣目标抓脱贫;必须对照脱贫退出标准,聚焦标准抓脱贫;必须深入分析致贫原因,对症施策抓脱贫;必须统筹安排项目资金,整合资金抓脱贫;必须调动各个方面力量,压实责任抓脱贫;必须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激发动力抓脱贫;必须全面加强档案管理,痕迹管理抓脱贫;必须严格遵守各项规定,依法守纪抓脱贫。
按照工作制度,纳足村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实施中蜂养殖基地的集体经济,并实施了贫困户发展长短结合的种养殖产业,开发安排了多项公益岗位。今年,该村贫困户实现了年人均纯收入7950元。
“十条‘军规’,为我们在精准实施“五个一批”、“10+3”扶贫工程中指明了工作方向,明确了开展工作的要求,真正做到精准发力,让我们在扶贫中少走了许多弯路。”卓克基镇党委书记阿南如是说。
帮扶力量“八覆盖” 政策倾斜出实招
“今年,来我家的领导明显多了,到我家的次数也勤了,各种政策扶持让我感觉到自己不努力脱贫,就对不起大家。”松岗镇哈飘村贫困户党玉珍之子牟红亮谈及今年自己家里脱贫路,不由自主的感叹道。
为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落实责任,强化责任担当,马尔康市推动“五个一”帮扶力量到乡(镇)到村到户,提出了脱贫攻坚工作实行“八个全覆盖”。即:市级党政领导包乡镇全覆盖。1个乡镇由1名市级党政领导承包,具体负责统筹协调承包乡镇的脱贫攻坚工作;市级领导包村全覆盖。1个贫困村由1名市级领导承包,具体负责统筹协调承包村的脱贫攻坚工作;承包乡镇的市级党政领导同时负责承包乡镇其他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市级部门(单位)包村全覆盖。1个贫困村由1个市级部门(单位)定点帮扶;1个市级部门(单位)负责承包1个或1个以上非贫困村,具体负责承包村的脱贫攻坚工作;驻村工作组包村全覆盖。1个贫困村由1个工作组驻村帮扶;1个工作组负责1个或1个以上非贫困村,具体负责承包村的脱贫攻坚工作;第一书记驻村全覆盖。每个村派驻1名第一书记,贫困村的第一书记从市级部门(单位)干部中抽派,非贫困村从乡镇干部中抽派;农技员驻村全覆盖。1个贫困村派驻1名农技员。1个乡镇非贫困村派驻1名农技员,具体负责承包村的农技服务工作;帮扶责任人包户全覆盖。由包村的市级部门(单位)负责指派,1户贫困户由1名干部作为责任人定点帮扶;指导员指导乡镇全覆盖。1个乡镇由市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定1名业务人员定向联系,具体负责联系指导承包乡镇的脱贫攻坚工作。
帮扶力量到位了,政策倾斜也不落下。今年以来,对发展产业的贫困对象给予了人均3000元的资金补助。每个村给予了100万元左右不等的资金补助,支持帮助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在29个贫困村建立了产业发展基金,金融机构有效发放了小额信贷,真正让贫困户有了发展动力,拓宽了贫困户发展渠道。
“今年,政府支持我家了6000元的产业发展扶贫资金,我养了19箱中蜂、58只鸡、4头牛,加上公益性岗位和就近务工,已收入了57191元,由于投入了49808元用于发展生产,我家的人均收入只能算3692元,但有了这次的投入,明年我家的收入一定会更高。”谈到今年的收入和未来的发展,牟红亮满怀信心。
工作落地见实效 脱贫攻坚结硕果
今年,通过多措并举,扎实攻坚,马尔康市脱贫攻坚工作结出九大硕果,各项任务超额完成。
在年初,省下达7个贫困村793人,州下达10个贫困村1121人脱贫目标任务的基础上,经省州市三级严格的验收考核和第三方评估,我市29个贫困村,11个实现了脱贫退出,410户、1446人实现了脱贫。对2014年、2015年已脱贫的贫困对象进行了复核认定,均达到了脱贫标准。全市贫困发生率从8.59%下降至4.38%。
产业发展闯出新路。根据资源禀赋条件,优选项目,食用菌、油菜种植,中蜂、牦牛养殖等产业培育趋于成熟。
就业增收渠道拓宽。共开展各类培训29期1640人次,培训贫困对象219人次。帮助229名贫困人口实现了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210个、护林员岗位303个,安排了贫困人员就业。指导帮助18名贫困家庭大中专毕业生实现了就业创业。
基本保障实现兜底。贫困村卫生室全部达标。与华西医院、省骨科医院建立了远程会诊、双向转诊、义诊巡诊机制。对贫困人口开展了免费体检。建立了贫困人口就医数据库。制定出台了《卫生扶贫救助基金管理办法》对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实行了特殊医疗救助。市属医疗机构就医实现了零支付。15年免费教育全面推进。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家和省督导评估认定。制定出台了《教育扶贫救助基金管理办法》,在全面落实上级各项教育助学政策的基础上,对农村和城镇经济困难家庭全日制本专科在读学生,每学年给予了1000元至2500元不等的资金资助。对上级下达易地扶贫搬迁任务17户、52人,超前实施,34户、114人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严格按照“人均不足25平方米的扩建,可维修加固的维修加固、不能维修加固的新建”的要求,183户贫困户实施了危房改造。1038名贫困对象纳入了低保保障,实行了“两线合一”。99名残疾人纳入了低保或大骨节病救助。
公共服务日趋完善。对12个村进行了安全饮水工程改造,410户、1446人脱贫对象实现了自流饮水进家门、安全饮水。实施了松岗镇丹波村10千伏线路改造和8个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保障了贫困群众的生活用电。对13个贫困村的卫生室进行了改造提升,配备了基本医疗设备,加强了村医培训,提高了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对13个贫困村的文化室进行了改造提升,配备了成套的文化器材、广播器材和图书。新安装了2500套“村村通”设备,实现了贫困户电视户户通。
发展条件逐步夯实。投入资金4107.85万元,重点在29个贫困村新建改造道路36公里,实施安保工程53.3公里,基本实现了通村道路硬化。对全市通讯网络覆盖情况进行了普查,对13个计划脱贫退出的村实施了通讯网络改造,行政村2G语言通信覆盖率已达96.2%,3G/4G网络覆盖率已达73.3%,有线宽带覆盖率已达41%。投资735.6万元,在6个贫困村实施了6个河道治理工程,实施了3个贫困村4个泥石流治理工程。
乡村文明显著提升。从功能分区合理、物品摆放整齐、院舍清扫干净、门牌标准规范、衣着得体整洁等方面帮助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从村规民约自律到位、法制宣传进村入户到位、矛盾纠纷调处到位、发展环境整治到位、村容村貌整治到位和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加强村务公开、加强三资管理、加强党员管理、加强设施管理等方面,全面加强了基层建设。
干群关系更加密切。通过脱贫攻坚,“5+1”力量下沉、干实事,指导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强化了干部与群众的交流互动,干部赢得了群众的认同,在让群众看到更多致富希望的同时,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凝聚了人心。
干部队伍得到锤炼。首战之年,大量的脱贫攻坚工作在摸索中前进,细致、严谨的工作要求,既检验了干部的能力和作风,又使干部在工作中学到了不少新东西,提高了干部的能力,转变了作风。
“虽然一项项成果振奋人心,但马尔康脱贫工作依然任重道远,我们会继续努力做好这项工作,脱贫攻坚我们在路上。”该市市委副书记、市长窦孝解如是说。(马尔康市政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