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扶贫领域“两化”公开现场会为啥选青川

31.07.2018  03:01

 

  7月28日,四川省扶贫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现场会在青川县召开。几十名来自全省相关县区扶贫领域的代表冒着大雨前往凉水镇考察参观,一路交流,一路感叹,不停地为青川脱贫攻坚“两化”公开工作点赞,并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发表青川之行的深切感受和肺腑之言:青川的脱贫攻坚“两化”公开实践,为各县区的试点工作树立了好榜样,提供了金点子,传受了好经验。

  现场为啥选青川

  现场会上,省扶贫和移民局副局长唐义给予青川扶贫领域“两化”公开工作很高的评价。他说,青川县扶贫领域“两化”公开平台,向人民群众全面展示了政府执政职能,人民群众也通过这个平台全面了解掌握各级党委、政府履职尽责的工作情况和他们关心、关注的个人相关事项。

  为啥现场会在青川召开,唐义谈了三点体会―――

  一是认识到位。体现在政治责任、民生工程两个方面。青川把“两化”试点纳入脱贫攻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灵活安排、科学部署、认真思考、极力推进。他们不是把两化试点作为单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而是针对群众最需要、最期盼的事情抓细抓实、很接地气、深入民心,在脱贫攻坚领域“两化”公开的平台上,青川把各项工作展示的淋漓尽致,给人深刻印象,说得清楚,道得明白,抓得实在,青川的做法为全省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样板。

  唐义深有感触地说,青川县凉水镇“两化”公开平台做法既有语音播报,又有手机互动,更有电视点评,群众有什么需求,都可以第一时间完成,把问题解决在了现场。在青川“两化”公开平台上,他们坚持“不要专家语言,不要理论语言,不要学术语言”,党员干部说得清,人民群众读得懂,值得各县区学习与借鉴。

  二是工作到位。体现在整个“两化”试点工作在涉及建设、使用、管理、运行各个环节当中,青川县委县政府工作站位高,联系实际紧,既推进了工作进程,又满足了群众需求。青川的做法,不是就“两化”抓“两化”,而是当作“苦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来抓。他们的脱贫攻坚“两化”公开平台,既展示了脱贫攻坚前期成效,又为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

  唐义向全体与会人员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情况:曾经,青川县凉水镇是全县信访事件最多的镇,群众有很多不知道的事情、很多有怨气的事情和自认为政府“做错”的事情,对党员干部猜疑多,不信任,干群关系一度紧张。但近年来,他们通过“两化”公开平台打通了与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从县到村全面联动,各种事项全面公开后,群众都知道了,都明白了,也就没有了上访,没有了猜忌,干群关系变得十分融洽。这是综合治理的一个成效,青川的经验做法值得各县区思考。

  三是成效到位。青川县脱贫攻坚领域“两化”公开成效到位体现在符合试点要求,符合脱贫攻坚实际,符合群众味口。

  唐义强调说,抓好“两化”公开试点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全省共选了8个县区作为先行试点单位,经过前期的辛苦努力,相关工作已进入最后节点。8月份,国家和省上将对8个试点单位进行总体评价和考核验收。希望各县区严格按照省上的规定和要求,紧密联系自身实际,抓好民生工程发展机遇,补好各自的短板,做好迎检工作。

  青川初心在哪里

  青川县委副书记、县长刘自强向与会代表隆重推荐了青川的生态优势:青川地处中国地理几何位置的中心,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县森林覆盖率72.99%,是名符其实的“天然大氧吧,全域山水画”,有“熊猫之乡”的美誉。境内的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唐家河被中外专家誉为“天然基因库”和岷山山系的“绿色明珠”,是全世界自然保护人士心中的圣地,是全世界低海拔地区野生动物遇见率最高的地方之一,入选首批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全球最佳保护地绿色名录。青川是国家首批重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全省仅三个),是全国最具魅力生态旅游县。

  刘自强动情地说,好山好水孕育优质农产品,青川有青川黑木耳等3个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和7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四川省首个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国家生态农业试点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中国名茶之乡、中国食用菌之乡。

  近年来,青川县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发展机遇,现已累计退出贫困村49个,减贫7191户22364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6.79%降至去年底的4.29%。探索的“飞地扶贫”“三资入股”“生态扶贫”等模式,有效解决了高山群众增收难、贫困群众发展产业难、农产品销售难、优势资源转化难等现实问题。积极响应国务院扶贫办、省市脱贫攻坚系列举措部署,在培育致富带头人、建立扶贫车间、创新扶贫产品销售体系、落实删繁就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践。2017年顺利通过了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国家省际交叉考核和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工作成效考核。

  据刘自强介绍,自全国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青川县坚持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以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导向,紧扣扶贫中心工作,不断完善公开标准、优化公开事项目录、丰富公开内容、拓宽公开渠道、创新公开方式、强化组织保障,有力有效地推动了公开工作的开展,形成了政务公开试点与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度融合、互相促进的格局。随着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群众获取信息更加容易、办事更加方便快捷,有效助推了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开展,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刘自强表示,三人行,必有我师。兄弟县区在开展基层政务公开规范化标准化试点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实践成果,青川也将通过此次现场会,虚心听取各位与会代表的宝贵意见,认真学习兄弟县区先进经验,不断提高青川基层政务公开规范化标准化试点工作质量和水平,为顺利迎接国家考核验收打下坚实基础。

  青川创新是什么

  青川县扶贫和移民局局长刘会方向与会代表介绍了青川县脱贫领域“两化”公开工作的生动实践。

  一是公开内容制度化。依据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等事项,以及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内容,通过相关部门会商、“两代表一委员”会诊、“线上线下”问需、特邀监督员问效、等多种方式,多渠道搜集信息,形成了《青川县扶贫公开标准》和《青川县资料收集管理标准》,有效指导逐级有序公开。制定了《政务公开信息发布制度》《政务公开监督管理制度》等八项工作制度,建立了全链条约束管理机制。坚持把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五公开”贯穿于脱贫攻坚全流程、全过程,重点体现扶贫“六个精准”,对项目、资金下达文件和过程监管资料等实现在阳光下运行,实现政务公开与扶贫工作深度融合,杜绝“两张皮”现象。

  二是公开平台亲民化。结合“阳光村务”在36个乡镇分别建立微信公众号,设置“政务公开”“阳光热线”等栏目,将脱贫攻坚健康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等惠民政策及贫困村、贫困户工程项目资金拨付、实施进度等实行“无死角”全公开,群众通过手机终端就可获取想要知道的信息;将脱贫攻坚相关政策、办事流程以及相关要求录制音频,并通过“村村响”广播公开,让“不能看”的群众能听懂,目前79个贫困村“村村响”广播公开已全覆盖;开发电视平台,通过广电网络互动V网,将群众普遍关注的扶贫信息通过电视公开,让群众“看得到”,让群众广泛参与,接受全面监督。

  三是公开形式多样化。对政策、资金、公共项目建设等文件全文发布,体现信息的严谨性;对有办事流程、服务指南的信息采用文图发布,便于理解记忆;破解部分群众认字难题,对健康、教育、社会保障、金融扶贫等群众关注的惠民政策进行语音播报,让群众对惠民政策入脑、入心;扶贫干部将群众关注的民生政策通过访谈、现场直播的方式编制成小视频发布,发挥“曝光台”、“先锋榜”、“大喇叭”的作用,增强群众参与性和互动性。

  与会代表怎么说

  通过在青川的考察学习与交流,各县区与会代普遍有着深刻的体会,他们纷纷表示,青川的脱贫攻坚“两化”公开工作既有制度的上严谨,又有方式上的灵活,更有平台上的创新,值得各县区深入思考与学习。

  攀枝花西区代表雷振东:这次青川之行感受很深,个人认为,青川的“两化”公开平台建设是一个创新,不仅仅是机关工作人员、党员干部能看懂,而且广大群众看了也能一目了然,一看就明白。青川的“两化”公开工作达到了上能接天线,把政策讲透了;下能接地气,把内容演活了;中间有灵气,把工作做实了。

  德阳什邡市代表谢华:青川的经验做法,科学严谨,方法灵活,工作到位,真正做到了“三个合拍”,即与中央的精神要求合拍,与改善民生的实际合拍,与青川自身的特色合拍。

  绵阳盐亭县代表陶先标:青川县坚持针对性、个性化地设置公开方式,在信息页面中插入动漫、视频、图片,增加阅读的趣味性,让不同年龄、文化层次、理解能力的群众都能轻松获取信息,让群众通过“公众号”实现“易获取”。

  凉山西昌市代表王华:青川的探索实践,真正实现了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让群众少跑一次和网上办公的要求,真正打通了与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刘保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