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特困村”迈向“小康村” 美丽新村在大山深处延伸
□特约记者 刘保刚
自2011年起,青川县拉开了全县首轮10个特困村3年帮扶转化战略的大幕。如今,已进入扶贫攻坚的最后一年,特困村帮扶转化工作成效如何?特困村群众的生产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连日来,记者在该县马公乡三台村、大坝乡南溪村等地不断收获惊喜:昔日“特困村”在党员群众的携手努力下,正大踏步朝着“小康村”迈进,一个个美丽新村在青川的大山深处延伸……
生态产业助农增收
“咯咯咯……”阳光下,马公乡三台村土鸡养殖大户冯国兰将玉米四散撒开,成群结队的土鸡立即一拥而上。“我家总共饲养了5000多只土鸡,估计一年后会有不低于30000元的纯收入。”冯国兰高兴地说。
去年,马公乡将锅坛、朝阳、三台3个村连同先锋村一并纳入特困村规划建设,完成屋基(地名)至窝前(地名)3.7公里路基改造及硬化,为这个平均海拔1200多米、全县最偏远的山乡打开了发展产业的方便之门。乡党委政府充分利用该乡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土鸡养殖优越条件,扶持建立1个专业合作社、2个示范村,培育30个专业户,力争3年内全乡土鸡养殖达8万只。
围绕全县建设生态产品基地县、生态旅游强县、生态文明示范县“三大目标”,为10个特困村每村投入45万元产业发展资金,发展各种优势生态产业。目前,全县10个特困村养殖生猪3000多头、土鸡80000多只、长毛兔6000多只,栽植银杏树140000余株、核桃600亩,种植食用菌50亩。蓬勃发展的产业将为特困村户均增收1000多元。
把群众事放在心上
1月15日,当广元市委常委、青川县委书记向此德第6次来到特困村——大坝乡南溪村调研时,村民代仕华拉着向此德的手激动地说:“我们南溪村变化太大了!南溪村老百姓永远感谢党和党的各级好干部!”
大坝乡党委书记张正涛告诉记者,2012年以来,县上累计投入各种帮扶资金700余万元,彻底改变了南溪村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同时,帮助村民发展产业。如今,南溪村家家户户都发展了银杏、土鸡、生猪、魔芋等产业。仅代仕华一户去年就栽植银杏500余株。南溪村人均纯收入大幅增长:从2011年的2600元增加到2012年的3500元。
通过灾后重建,青川老百姓住进了新房,但受地理条件制约、经济基础薄弱,全县返贫现象较为严重。该县从2012年开始,陆续出台“十大救助制度”,对因灾因病返贫基层干部、党员、重大疾病患者等各类困难人群实施救助。在10个特困村建设转化工作中,青川县加大“十大”救助制度救助力度,2013年,该县就对特困村1100多名各类特困群众实施救助,发放救助金达近240余万元。同时,该县“输血”与“造血”并举,对特困村项目和资金投入予以重点倾斜,加大扶贫开发。目前,给10个特困村投入产业发展资金580余万元,安排或覆盖10余个项目。县扶贫移民、农、林、水、牧等相关部门为10个特困村开展30余次实用技术培训,并为每村安排1至2名技术人员定点服务,使每个特困家庭至少有1名技术明白人;为特困村免费培训技术型务工人员300多人,实现劳务收入8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