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扶贫攻坚的青川路径

20.06.2014  10:37

 

大院回族乡花果村新貌。

 

经过近三年的发展,昔日落后的三凤村群众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2011年,青川县拉开了全县首轮10个特困村3年帮扶转化战略的大幕。几年中,该县以基层组织建设年、“富民惠民安民”党建主题活动为载体,积极为基层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切实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如今,已进入扶贫攻坚的最后一年,特困村帮扶转化工作成效如何?特困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态产业成为脱困希望

 

连日来,记者在该县大坝乡南溪村、红光乡小荆村、大院回族乡花果村、石坝乡五一村、苏河乡三凤村、姚渡镇王家村等地不断收获惊喜:昔日“特困村”在党员群众的携手努力下,正大踏步朝着“小康村”迈进。记者所到之处,这些特困村呈现出了你追我赶的局面,一个个美丽新村在青川的大山深处延伸。

 

咯咯咯……”阳光下,马公乡三台村土鸡养殖大户冯国兰一边忙着招呼,一边将黄灿灿的玉米四散撒开,成群结队肥硕的土鸡立即一拥而上,抢个不停。“我家总共饲养了5000多只土鸡,估计一年后会有不低于30000元的收入。”冯国兰高兴地说。

 

去年,马公乡将锅坛、朝阳、三台3个村连同先锋村一并纳入特困村规划建设,完成屋基(地名)至窝前(地名)3.7公里路基改造及硬化,为这个平均海拔1200多米、全县最偏远的山乡打开了发展产业的方便之门。乡党委政府充分利用该乡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土鸡养殖优越条件,采取“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专业户”模式,扶持建立1个专业合作社、2个示范村,培育30个专业户,力争3年内全乡土鸡养殖达8万只。此外,栽植银杏4.2万株,发展核桃、柴胡及其他中药材1700余亩,为马公乡群众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生活要小康,产业是保障。青川围绕全县建设生态产品基地县、生态旅游强县、生态文明示范县“三大目标”,为10个特困村每村投入45万元产业发展资金,发展各种优势生态产业。目前,全县10个特困村养殖生猪3000多头、土鸡80000多只、长毛兔6000多只,栽植银杏树140000余株、核桃600亩,种植食用菌50亩。蓬勃发展的产业将为

 

特困村户均增收1000多元。

 

南溪村的变化

 

2014年1月15日,当广元市委常委、青川县委书记向此德第6次来到特困村——大坝乡南溪村调研时,大院子社村民代仕华拉着他的手激动地说:“焦裕禄当年改变了南考,如今,向书记改变了我们南溪村。南溪村老百姓永远感谢您!

 

大坝乡党委书记张正涛告诉记者,2012年以来,县上累计投入各种帮扶资金700余万元,彻底改变了南溪村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优化了居住环境。同时,帮助村民发展产业。如今,南溪村家家户户都发展了银杏、土鸡、生猪、魔芋等产业。仅代仕华一户去年就栽植银杏500余株。南溪村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的2600元增加到2012年的4000多元。

 

输血”与“造血”并举

 

要不是县上惠民帮扶中心和乡上领导们送来7000多元,我家孩子不会那么顺利住院,也不会恢复的这么好。”大坝乡白血病患者王小虎的母亲满怀感激。

 

通过灾后重建,青川老百姓住进了新房,但由于受地理条件制约、经济基础薄弱,全县返贫现象较为严重。为此,该县从2012年开始,陆续出台“十大救助制度”,对因灾因病返贫、洪灾、火灾受损户、重大疾病患者等各类困难人群实施救助,从而构建起以城乡低保为基础、临时救助为补充、各项救助制度相配套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

 

在10个特困村建设转化工作中,青川县加大“十大”救助制度救助力度,迄今为止,全县累计发放各项社会救助资金5000多万元,45327名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有效救助。同时,“输血”与“造血”并举,对特困村项目和资金投入予以重点倾斜,加大扶贫开发。

 

在项目和资金倾斜的同时,该县扶贫移民、农、林、水、牧等相关部门,还为10个特困村开展30余次实用技术培训,并为每村安排1至2名技术人员定点服务,使每个特困家庭至少有1名技术明白人;按照“免学费、免住宿费、免生活费”的“三免”原则,为特困村免费培训技术型务工人员300多人,实现劳务收入1000多万元。(广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