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阳:应势而为 实现全面小康
新彝寨、新生活。
突出民生保障,推进民居扶贫。
实施绵羊短期育肥扶持项目,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全县150名贫困村第一书记迅速到村任职,引领群众开展扶贫解困,发展致富产业,实施精准帮扶,推动贫困群众限期脱贫、精准脱贫。
联乡部门驻点帮扶,联系项目,联系资金。
联乡干部驻村包户,包产业发展,包增收致富,包脱贫达小康。
……
在金阳大地上,一场声势浩大的精准扶贫攻坚战正在全面有序展开,全县上下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坚定信心,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奋力夺取“脱贫困、奔小康”的新胜利,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准确定位 精准发力
受特殊的社会历史原因、边缘化地理环境和较差的自然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金阳县贫困面宽、贫困量大、贫困程度深的状况还未实现根本转变。全县扶贫开发已由解决基本问题向解决根本问题、由持久战向攻坚战、由整体向精准转变,扶贫开发已经到了决战决胜的最紧要关头。到2020年,实现全县3.15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扶贫攻坚的时间更紧、任务更重、难度更大。
为决战决胜、如期摘帽、同步小康,该县深刻认清扶贫开发的困难与问题,深入研究加快脱贫脱困的措施与对策,全心锁定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有效借力国家、省州关于实施新一轮扶贫攻坚的重要政策与重大机遇,对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总体部署。
县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吹响了全县扶贫开发攻坚的冲锋号。
之后,该县迅速召开扶贫攻坚动员会,州委副书记、州长罗凉清莅临会议指导,全面部署落实扶贫攻坚工作任务,乡、村层层召开动员会,动员全县上下统一思想,举全县之力,坚决限时打赢扶贫攻坚总体战,确保2019年全面完成脱贫“摘帽”。
为确保扶贫攻坚顺利推进,该县建立了“县级负总责,乡镇负主体责任,村(社区)抓落实”的扶贫开发管理体制,全面落实扶贫工作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坚持“五个一”联系工作制度,在县级领导分别联系34个乡镇、34个贫困村、结对帮扶96户贫困户工作的基础上,安排了74个县直机关、省州垂管驻县单位和国有企业“一把手”挂任34个乡镇党委第一副书记,结对帮扶222户贫困户;选派38名县直机关优秀年轻骨干到21个极度贫困村和17个后进村分别挂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村主任助理,结对帮扶114户贫困户,做到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组、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联系人。
同时,出台了《金阳县贫困村第一书记管理办法〈试行〉》、《关于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建档立卡贫困村任第一书记的意见》等6个文件,各乡镇党委书记分别与所辖驻村第一书记签订责任书,对第一书记实行“周记月考年评”工作日志制度,要求第一书记与村干部同出勤同考核,全年到岗情况记录不少于150次,工作日志不少于150篇,认真履行四项职责,做好八项重点工作,开展“三定三建”活动,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突出重点 攻坚克难
锁定同步全面小康目标,围绕精准扶贫,突出民生、产业、基础等重点项目,抓基础、抓产业、抓民生,集中力量决战全面小康。
突出民生保障,推进扶贫攻坚。把全县新增财力的80%用于民生工作,大力实施“十项民生项目”和“十二项扶贫工程”。在上级财政持续加大投入的基础上,转变扶贫方式、引导多元投入,涉农金融机构每年按不低于3亿元的贷款总量,向农村发放信用贷款,发展特色产业,促进贫困人口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增强“造血”功能,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全县每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6294人左右,到2019年,实现全县3.15万贫困人口脱贫,实现“十二五”目标。
突出“立体”特色林业,壮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林业生态产业,加快发展“林上林下”经济,统筹发展立体林业、现代农牧产业和劳务经济,积极发展水电、风电、光电等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确保到2019年,全县“三棵树”(青花椒、核桃、华山松)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00万亩、50万亩、20万亩,争取到2020年实现立体林业经济人均收入10000元。
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把交通、电力和安全饮水作为扶贫攻坚重点工程加以实施,实施新一轮“交通大会战”,大力推进金沙江水运凉山港金阳作业区规划,加快启动跨金阳河特大桥、对坪溜索改桥等工程建设,加快农村公路、乡镇客运站等工程建设,力争2018年完成全县通乡油路和通村水泥路建设,乡镇、村通畅率达到100%,以交通提速推动扶贫提速;改善水电设施,解决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推进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开展“五小水利”等工程建设;力争在2015年至2020年期间,投资5.56亿元建设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110KV及以下项目15项,彻底解决全县86个村1.53万户6万余人用电难问题。
机制保障 确保实效
构建务实管用的政策支撑体系、责任分工机制和工作推进机制,保障扶贫资源充分利用、精准扶贫有序实施、扶贫成效稳步提高。
全面落实扶贫开发攻坚责任。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工作责任制,细化和落实各级责任,县级主要做好总体部署、项目落地、资金监管、督察督办、指导落实、检查验收等工作;乡镇主要做好组织动员、推动实施、进度安排、资金使用、信息统计等工作;村(社区)主要做好组织和带领群众推进扶贫项目实施、登记造册、监督管理、信息反馈等工作,形成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签订脱贫责任书,建立扶贫开发攻坚项目台账,每年下达的减贫任务完成一项销号一项。
构建扶贫资源多元投入机制。构建扶贫工作多元支持机制,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村。整合民生资源,重点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对同一个区域同步投入、集中使用。加大全县新增财力对扶贫开发的投入,足额配套重点民生项目。小额担保贷款、青年创业贷款、妇女创业贷款等各项贷款向贫困乡村、贫困户倾斜。金融机构存款主要用于县内信贷投放,确保每年各项贷款规模高于上年。
完善精准扶贫开发考评制度。建立扶贫攻坚台账制度,细化分解目标任务,规范建档立卡、推行挂图作业,对规划执行、措施落实、资金使用、工作进展等实行全程考评、跟踪督查。全面落实问责问效制度,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对不能按期“摘帽”或造假“摘帽”的,严肃问责,追究相关领导和单位的责任。
落实驻村帮扶制度。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到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因村派人,按需选派各级干部组成驻村帮扶工作组,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1个帮扶单位、一支驻村工作队、1名“第一书记”,每个贫困户都有1个帮扶责任人。(凉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