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科学扶贫造福百姓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余萍 李洋
广安市邻水县脱贫攻坚进展喜人。
2016年,邻水完成省上下达的14290名贫困人口脱贫任务。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帮助29388人实现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62142人下降至目前的33033人,贫困率下降至3.89%。
农家书屋、大棚蔬菜、特色产业……2016年12月,记者走进邻水,惊喜地看到,从物质扶贫到智力帮扶,从改善基础设施到发展特色产业,从“输血”“授之鱼”的传统扶贫到“造血”“授以渔”的现代扶贫,邻水县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脱贫攻坚生动局面,一个个贫困村、贫困户找到了脱贫奔康的“致富路”。
扶贫有思路——
对症下药 靶向治疗
扶贫必须先理清思路。在脱贫攻坚大决战中,邻水县委一班人首先做的就是深入分析,找出贫困症结,找准贫困根源,补齐贫困短板,做到有的放矢。
邻水是全省移民大县,也是全省脱贫攻坚四大片区之一,面临贫困量大、面宽、程度深的共性问题。还有个性问题:分散边远、底薄多灾、脱贫返贫现象突出,全县有152个贫困村6.49万农村贫困人口、1.43万城市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9.5%;三山两槽的地形地貌是贫困的根源之一,贫困村主要分布在二环山区、水淹区、旱山区、地质灾害沉陷区“四大区域”。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全县上下要突出扶贫举措精准,加快实施扶贫项目,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不断完善脱贫攻坚工作制度和保障体系,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扶贫济困,形成全社会参与脱贫攻坚的工作格局。”邻水县委书记赵璞对全县扶贫新路径成竹在胸。
邻水先后编制完成“十三五”脱贫攻坚等规划,出台脱贫攻坚工作意见和计划,制定“六大片区”扶贫建设方案;指导各乡镇、各贫困村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修改完善脱贫规划和帮扶措施;围绕实现库区特困移民脱贫致富目标,编制完成相应的建设方案。
在邻水县决策层看来,精准扶贫就是要对症下药、靶向治疗。贫困人口“分散边远”,就得交通先行,让“致富路”连通村社,让百姓出行、经营不再被客观条件困扰;“底薄多灾”,就要根据当地特色扶贫造血,以产业扶贫为主,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培育,发展符合农户实际的致富特色产业,不断拓宽增收渠道;解决“脱贫返贫”,就要坚持把扶持兜底作为基本保障,以“全覆盖、可持续”为目标,结合省市相关扶持政策,统一汇编全县住房保障、教育资助、医疗救助、生活保障、残疾扶持、就业创业“六大扶贫政策”,织密筑牢政策兜底保障网,确保“不落一户、不掉一人”。
按照正确的思路、强有力的举措,邻水扶贫工作有条不紊地持续推进。
扶贫有作为——
修通致富路 建起产业带
在观音桥镇六合寨村杨家 ,村民杨修荣的家中,刚杀的两头猪摆在后院,灶头传来阵阵米香,绿油油的各种蔬菜干净地码在菜板上……“中午有十个客人预定了位置,我要为他们准备最新鲜的农家菜!”曾经是村里的特困户,如今已是杨家生态休闲庄的老板,杨修荣谈起致富经,脸上满是喜悦和憧憬。
“多亏门前的这条路,为我带来四面八方的客人!”杨修荣一家有十多口人,以往靠种地度日,人多粮少,一年的总收入不过几千元,异常艰难。如今,每个周末他都会接待平均十桌的客人,在黄金周等节假日,七天的收入就能上万元。
脱贫致富,产业发展是核心。为实现产业扶贫,近年来,邻水县打破乡、村界限,建设起特色效益扶贫环线,并在“111”环线建设的基础上,以点连线、以线扩面,全力推进特色效益扶贫片区建设。
到2016年底,环线内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产业发展支撑有力,公共服务基本完善,实现9个贫困村摘帽、752户3097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并带动周边片区18个贫困村摘帽、3218户8490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条40公里的环线成为当地百姓心目中名副其实的“致富路”。
“我家对面现在正在建设各种特色产业基地,到时候会有更多成都、重庆的游客来参观游玩,我的生意会更加红火。”杨修荣口中的特色产业基地,是邻水镇依托贫困村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大力发展的优质蔬菜、生态经济林果及药材等特色致富产业,和坡地家禽、草食牲畜等特色规模养殖产业基地。为发展特色产业,全县还组建了5个农业技术服务团,强化对产业的扶贫指导。
通过产村相融、农旅结合、整合资源、标准建设、成片推进,邻水县以重点扶贫项目建设为支撑,基础设施改善与特色产业培育并重,人居环境改善与乡村风貌塑造相结合,因地制宜,按照“产业规模化、区域多元化”要求,成片推进增收致富产业发展,整合优势资源,全力打造特色效益扶贫片区,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推进全县全域脱贫攻坚。同时,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邻水县围绕食品加工发展新型工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等带来新机遇。
围绕投入保障,邻水还着力项目资金整合。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统筹整合各类资金,加大扶贫投入。截至目前,共整合筹集项目扶贫资金73646万元,其中,用于贫困户项目27884万元,贫困村项目45762万元。发挥财政资金放大作用,撬动各方资金投入、滚动使用。统筹整合全县涉农资金项目,任务一次下达,分年度验收,做好项目实施指导。抓好扶贫及移民项目的监督检查,确保廉洁扶贫、高效扶贫。
正是这样,高效廉洁地将项目资金花在刀刃上,既建设特色产业,又实现道路、水利设施、通信网络、安全用电等目标任务到乡镇、到村,并加强指导督促各乡镇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如今,该县新建通村公路310公里,整治病险水库17座,修建山坪塘23座、蓄水池120口、灌溉渠系10公里,用电问题全部得以解决,网络覆盖率达到70%。扶贫真切落实到位,百姓有了赖以生存的产业和优渥的环境,不知不觉地就富裕起来。
扶贫有创新——
“常委先行”暖民心
体制机制再创新
2016年2月22日,邻水召开十二届县委第83次常委会,明确提出“精准脱贫常委先行”,邻水12个县委常委,每一个都成为脱贫攻坚的领头人。在赵璞看来,肩负全县发展重任的县委常委,只有在脱贫攻坚的熔炉里经过千锤百炼,才能真正成为脱贫攻坚的领头人。
如何不让“常委先行”只成为一句口号?邻水县委明确要求,县委常委定期研究脱贫工作、开展驻村帮扶、汇报脱贫进展、展示脱贫成果、报告履职情况。
2016年3月15日,邻水县委召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常委们各自汇报了脱贫工作开展情况,并逐一接受点评。“这其实是12个常委的竞赛。”邻水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志军说,“要是哪个常委负责的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效果不好,被比了下去,丢的不是个人面子,损伤的是县委的形象,绝对让人睡不着觉。”
以问题清单找短板、以任务清单抓落实、以工具清单保推动、以责任清单强督查,夜晚下乡调研,半个月去对口联系乡镇3次,亲自带队洽谈达成旅游开发协议……邻水县12个常委带队深入联系贫困村、贫困户,逐一查找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形成台账。
面对“扶贫”这场大攻坚、大决战,各级各部门必须从时代要求和全局高度出发,快速行动,以新的作风、新的面貌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奋力建设扶贫攻坚示范县。要快速行动,切实提高脱贫致富奔小康实效,决不拖全省、全市后腿,更要争示范走前列!
县上主要领导先后20余次深入基层调研,指导帮扶工作,探讨脱贫路子,推动工作落实。县委组织部、县直工委对152个贫困村派驻的“第一书记”到村情况、工作开展情况通过抽查工作日志、随机询问村民等方式进行明查暗访,确保“第一书记”住在贫困村,以利于真实了解和掌握扶贫情况。
目前,除县委常委外,邻水县还有3500余名党员干部建立了自身的脱贫攻坚工作“四张清单”。这些清单公之于众,在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纪委、组织部、督查办等部门皆有备案。
除了“常委先行”这种创新工作落实保障,邻水县产业发展模式也有创新,引导推行“贫困户+村集体+业主”盘活撂荒地发展产业模式、“菜单+贫困户”精准到户发展模式等“五大增收模式”,有效解决了贫困户收入问题,消除了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其经验总结文章《邻水县分区探索五种产业发展模式助推精准脱贫》刊发后反响强烈。同时,在广安市率先建立了农产品品种引进、检验检疫溯源机制,股权量化资产收益扶贫机制和“土地银行”机制等。
此外,创新痕迹动态管理也可圈可点。建立了“一码一簿一平台”痕迹动态管理体系,即:贫困户信息“二维码”、贫困户精准扶贫痕迹化管理记录簿、脱贫攻坚APP信息管理平台,确保脱贫摘帽可追溯、可查询、可评估,实现了脱贫攻坚痕迹化、科学化、信息化。
扶贫有实效——
实施易地搬迁
群众住进新家园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重大工程。结合脱贫攻坚,坚持政府主导、农户自愿的原则,邻水县2016年实施417户1347人搬迁安置任务,涉及23个乡镇42个村。正建设太和乡刘家庵村、柑子镇金关村等10个集中安置点。
截至2016年11月25日,417户1347人的住房建设任务完成188户,占计划45%,建主体194户,占计划46%;完成地圈梁浇筑12户,占计划3%;正在浇筑地圈梁的7户,占计划2%;完成平场16户,占计划4%。累计完成投资2783万元,完成投资占年住房及附属设施计划的83%。已向乡镇拨付住房建设30%启动资金952.6万元。
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复杂工程,怎么搬,搬到哪,谁说了算?“既要有政府的主导作用,也离不开群众的主体作用。”邻水县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邻水在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始终坚持“政策公开、对象公开、补助标准公开、申报程序公开”原则,突出群众是搬迁的主体,由真正符合搬迁条件的贫困群众说了算。
此外,邻水县将易地扶贫搬迁与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镇村一体化建设等相结合,注重原住户与移民户、贫困户与非贫困户有机融合,突出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重点,精准到村到户实施,让群众搬到好地方、住进新家园。
如今,邻水县对口帮扶成效最为明显的当属芭蕉村。走进村子,清新的环境让人眼前一亮,传统农村的“脏乱差”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村民们积极建设家园的蓬勃新风气。在省商务厅的对口支援下,村里的贫困户高中生享受到学费减免、优先推荐就业的待遇。
“念好山字经,主打旅游牌”。芭蕉村争取了项目资金913万元,建设桃李500亩,核桃300亩,药材200亩,发展林下养鸡5万余只;培育了铜锣山旅游度假区和九洞水特色餐饮一条街等旅游增收点,拓宽了群众致富渠道。2015年全村171户473名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在邻水县委县政府的引导下,邻水2016年省上下达的14290名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已全部完成。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帮助29388人实现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62142人下降至目前的33033人,贫困率下降至3.89%。
2017年,邻水县将以“建设脱贫攻坚示范县”为总目标,坚持“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统筹推进”总原则,以“四大类区、六大片区”为示范引领,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五个一批”目标,决战决胜“138”主战场,推动形成多点发力、众志成城的决战态势,举全县之力攻克脱贫攻坚堡垒,努力实现72个贫困村摘帽、6455户18145名贫困人口脱贫,全县贫困率下降至2%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