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进邓小平缅怀馆:手迹首次“解密” 北京“家”迁广安

18.08.2014  19:35

采用川东民居风格修建的邓小平故居缅怀馆外观。

四川新闻网广安8月18日讯(记者 陈淋 董焦) 环绕180度的投影屏幕上,逐次映出海和沙滩,漆黑的空间里,一束暖光突然从斜上方打下,罩在“海岸”边唯一一张藤椅上。藤椅尚留余温,似乎曾经坐在椅子上凝望这片海的人只是刚刚站了起来,准备沿着沙滩去走一走,看一看。

耳边涛声依旧,像是在低声讲述过去110年里,我们所经历的关于老人与海的所有故事。“我是祖国和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当那位世纪老人熟悉的乡音在耳边响起,他为国家民族所做出的牺牲与贡献,他一生三起三落的坎坷与艰险,他为中国未来画下的宏伟蓝图,都一一浮现眼前。

百年人生,他心系的是每一个普通民众的幸福生活。“我还想活到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时候,看到人民过上好的生活”,随着这两行字逐次出现在海天交界,置身回忆的人群已有人两眼盈泪,更多的人默然地低下头,陷入了长久的沉思。

这里是广安,新开馆的邓小平缅怀馆第四展厅——缅怀厅。2014年8月18日,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前夕,四川新闻网记者将陪同你一起,从这里走进小平同志的日常生活,回到小平同志的“”中,缅怀这位伟人波澜起伏的一生。

展墙内的文物记载了邓小平多年来一直坚信着共产主义理念。

4328平米缅怀馆 带您全面了解伟人邓小平

这个历经一年半建设的全新纪念馆今天是首次开馆,小到小平同志用过的碗筷、抽过的香烟,大到家里陈列的冰箱、餐桌,近到贴身穿着的睡衣、棉鞋,都将首次与公众见面。这次新落成的缅怀馆,得到邓小平同志家人的极大支持,仅在2010年到2012年间,他们就献出5317件珍贵文物送到广安市,其中有大部分是邓小平同志曾使用过的原件。而这一次,这些珍贵的文物,将悉数展现出来。

缅怀馆总建筑面积有4328平方米,展馆呈现着朴实的川东民居风格。整个缅怀馆分为一个序厅、三个展厅(包含北京故居场景复原厅)、一个缅怀影视厅,在这里,游客们能够直观地了解到邓小平同志的政治家形象、和蔼长辈形象、平民情怀。

邓小平用过的毛笔、笔架、镇纸、笔筒和墨盒。

小平同志北京的“” 迁居广安

在最近的热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邓小平同志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打动着不少观众的心。而在以《回家》为设计理念的缅怀馆,也透露出阵阵家的温情。 这份温情集中通过二楼的“北京 故居场景复原厅”展现得淋漓尽致。邓小平同志在北京故居里的餐厅、门窗、会客室、办公室都一一“搬回”他的故乡广安。在这里,游客们看到的圆型餐桌、老式电冰箱、老风格的柜子,甚至碗筷、水杯,孙子们亲手制作地送给爷爷的生日礼物,都是邓小平同志的家人捐献出来的,这些都是邓小平同志曾经使用过的实物。

除了这些有关家的实物首次露面,在缅怀馆内,邓小平同志的游泳、足球、桥牌兴趣爱好,也一展无余。那些参加桥牌比赛所获得奖杯、德国前总理科尔赠送的“足球集锦”录像带等,都是难得一见的珍贵物品。这些实物,也是首次展现在公众面前,让游客们可以真切感受到邓小平同志广泛的兴趣爱好。

邓小平关于会风问题的批示。

69份小平同志手迹 首次向公众“解密

在缅怀馆内,首次展现的东西还不止这些。在一个仅有十余平方米的“袖珍”展厅内,邓小平同志的批示、书信、文件草等手迹,如1975年10月写给毛主席的书信、1953年关于修筑康藏公路线路的复电、1981年4月在《关于进一步开发和建设攀枝花的几个问题》上的批示等,都是第一次“解密”在游客面前。

这些都是党和国家的珍贵史料,它们大多来自中央档案馆,都是高仿真复印件,基本上都是第一次“解密”呈现在公众面前。缅怀馆共搜集了180余份珍贵手迹,现在展示出来的有69份,180余份珍贵手迹将来会不定期轮换展出。

对外文化交流的展墙中,展示了不少珍贵文物。

缅怀馆序厅内陈列的雕塑家李向群作品《老乡同庚》,取材于小平同志1980年在攀登峨眉山时的一个真实故事。小平同志与一位在休息的老大娘攀谈时,发现两人同为76岁,遂认了“老根儿”。

一楼展厅展墙的走势按照江西“小平小道”的走势蜿蜒,展墙布于小道两侧。

美国总统乔治.布什送给邓小平的扑克及附信。

邓小平登上《时代》杂志封面。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赠送邓小平的“火箭运载车”模型。

邓小平起草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提纲。

邓小平用过的公文包。

邓小平语录:“开会讲话都要解决问题。

各族人民送给邓小平的礼物。

缅怀馆二层的手迹厅和生活情趣厅之间,是一条油画长廊,是艺术家们根据小平的人生轨迹所创作的。包括《走出广安》、《上海石库门》、《百色起义》、《大别山》、《决战淮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