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易地搬迁“挪穷窝” 齐心协力奔富路

08.09.2016  21:15

 

  一条条村道水泥路蜿蜒向前延伸,修水利、改农房的场面热火朝天,昔日的荒山荒坡如今栽上了成片果树……在易地扶贫搬迁中,安居区坚持“群众搬迁到哪儿,基础设施就建设到哪儿,公共服务就布点到哪儿”,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能致富”。截至目前,全区涉及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乡镇都已破土动工,今年784户贫困户2587个贫困人口有望搬进新居。

  9月3日,安居区观音镇双油坊村村道边,瓜香梨甜。绿树掩映下,挖掘机舞动着臂膀。

  “按照这个速度,过年就能搬进新家。”村民肖大爷激动地说,几十年来,他一直住在山沟的土坯房中,做梦也没想到,今年安居区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能改变他家的生活。

  挪穷窝:科学规划精准搬迁

  安居区有82个贫困村,占全区行政村的17.3%,贫困人口20169户57852人,贫困面宽、量大、程度深。其中,需要易地扶贫搬迁的贫困人口就有上万人。贫困人口多分布在深沟山丘,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扶贫任务异常艰巨。

  “拔穷根”必须先“挪穷窝”。安居区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安居区易地搬迁“十三五”规划》《安居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十三五”实施方案》及《安居区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实施计划》。根据规划,2016年计划搬迁规模为6101人,其中建卡贫困户3581人,同步搬迁其他农户2520人。

  搬迁谁,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根据安居区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明确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建设政策的通知》,享受易地扶贫搬迁建房补助政策的对象是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无房户、危房户、差房户及有意搬迁农户。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对象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户均辅助用房不超过30平方米。所有住房均按照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坚持与脱贫攻坚结合,兼顾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采取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并重,主要采取集中安置,因地制宜分散安置的安置方式。

  对象锁定后,安居区紧盯脱贫“靶心”,全力开火,做到“一个也不能漏、一个也不能少”。针对一代人修几次房、代代都为修房忙的实际,安居区采取“八步工作法”(即贫困户自我申报、群众评议、乡镇审核、群众再评议、张榜公示、乡镇汇总、区上复查、生成数据),对搬迁对象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确保政策、项目、资金等精准滴灌到需要搬迁的贫困户。

  “大到聚居点的选址、户数,小到房屋结构、屋顶斜度,每个细节都充分考虑,每个环节都让我们参与讨论,集体作出决策。”观音镇双油坊村村民蔡全说。

  搬得出:政府主导群众主体

  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怎么搬,搬到哪,谁说了算?“既要政府主导,也离不开群众的主体作用。”安居区始终坚持政策公开、对象公开、补助标准公开、申报程序公开的原则,在迁、建、管等各个环节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在前期工作中,安居区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强化政策宣传,重点就易地扶贫搬迁的安置方式、搬迁对象、补助标准、认定程序、房屋标准、建设方式、配套设施等内容进行宣传,针对群众关心的搬迁后土地、山林、产权等问题进行回应。

  在搬迁方案制订上,充分尊重群众生产生活习惯,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特点,合理确定安置方案,宜聚则聚、宜散则散。在决定是否搬迁的问题上,不搞大包大揽,不搞行政命令,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由符合搬迁条件的贫困群众说了算。

  为保证住房建设质量,区规划局编制了《易地扶贫搬迁农户住房设计图集》供农户自主选择自建或联建。同时,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质量安全监管人员、驻村“第一书记”负责村组、聚居点建设,确保房屋规划、建设、管理全覆盖。

  安居区严格执行国家易地扶贫搬迁资金有关管理办法,规范资金使用。易地扶贫搬迁资金封闭运行、专款专用,严禁挪作它用。发改、扶贫、财政、人民银行、监察、审计等部门加强对资金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同时,把易地扶贫搬迁年度实施情况纳入扶贫绩效考核范围,组织力量对搬迁对象确定、住房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搬迁对象脱贫销号等情况,分阶段组织开展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年度考核依据。

  白马镇刺桐垭村村民姜婆婆今年73岁,一家3口一直蜗居在漏风漏雨的茅草屋中。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实施后,她家没投入多少资金就圆了安居梦。“这下日子有盼头了!”姜婆婆开心地说。

  能致富:完善配套培育产业

  “搬进了新房子,还要过上好日子。”如何让易地扶贫搬迁户致富?安居区不仅给老百姓选好聚居位置,还选准产业,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

  安居将易地扶贫搬迁分为就地搬迁和易地搬迁。居住地附近有适合搬迁的地方,就近搬迁,并带动村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居住地附近没有适合搬迁的地方,依托城镇化或条件较好的公路沿线易地搬迁,帮助村民解决就业问题,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能致富”。

  “群众搬迁到哪,基础设施就建设到哪,公共服务就布点到哪。”区扶贫移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中兴镇五香庙村属边远落后、旱片死角区域的贫困村。全村现有168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4户贫困人口272人。一年前,这个村没有活动阵地,没有文化卫生室,产业以传统农业为主。如今,这里莲藕成片,活动阵地焕然一新,基础设施健全,“过去交通不便,村民靠传统种植维持生计。村道路修通后,不少村民靠发展种养业实现了增收,村里的小洋房逐渐多了起来。”村支书罗从明告诉记者,该村采取“业主带项目、出资金、出技术,农户出土地,整村连片推进”的方式,目前已连片栽种莲藕百余亩。

  据悉,安居区所有涉及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乡镇都已在8月31日前动工,确保贫困户年底能住上新房。同时,安居区还规定,全区28个县级领导必须每月到所联系的贫困村蹲点3天,和群众同吃同住,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群众所想,共同谋划脱贫攻坚之路。

  “搬迁是手段,脱贫是根本。整个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必须以贫困户为核心,通过搬迁让贫困户越过贫困线,实现‘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目标。”在全区脱贫攻坚推进会上,区委书记雷云的话掷地有声。如今,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的实施,安居的农村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产业逐渐兴起,农民生活明显改善,整个社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