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青年话两会:从实际出发 依靠精准扶贫“拔穷根”
资料图片
3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长郭建群代表在发言中,回忆起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十八洞村考察的情景,着重介绍了近两年“精准扶贫”进展情况。
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扶贫工作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走进农村访贫问苦,经常了解农村贫困情况,亲自抓扶贫工作。为此,他提出“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的要求,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要致富,还得靠产业。今年,国家各项惠民政策和民生项目将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深入开展定点扶贫、东西协作扶贫,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其目的就是授人以渔,帮助贫困地区增加“造血功能”,解决长远问题。由此可见,唯有“造血功能”强了,农民才能真正脱贫。
按照总体战略部署,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前正处于决胜阶段。我们需要清醒认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存在着很多短板,其中农村还有几千万人口的贫困则是最突出的短板,必须合理安排公共资源、动员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从各地实践看,在吃透当地情况的基础上,搞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常常成效明显。而搞大水漫灌、一刀切的地方,往往事与愿违。在一些地方,市场行情没摸清,本地特点又没把握住,通过行政力量,一窝蜂地兴起养兔热、种植热,结果在市场上栽了跟头,群众不但没富起来,还让大量投入打了水漂。可见,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才能避免“花架子”,找到脱贫的“金点子”。
依据精准脱贫的思想,就要求创新体制机制,组织动员并整合扶贫资金,把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捆绑集中使用,推动扶贫开发项目与行业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试点安排相衔接,扶贫开发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特色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融合起来,既作用于地贫困地区,更要作用于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这样才能加大扶贫投入,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果。为此,要组织动员并整合人才和人力资源,集中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脱贫,在贫困乡建立扶贫工作站,在贫困村选派好第一书记、建设好驻村工作队,配合村两委落实帮扶措施和帮扶责任,保证贫困户有人帮、有人扶。
我们期待,沿着精准扶贫的路子,借助社会合力的推动,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将会是一个渐行渐近的美好现实。(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赵虎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