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风桑韵 宁南微田园生态新村
◆业兴、家富、人和、村美
◆新村、新居、新产业、新农民、新生活
◆特色鲜明、村容整洁、环境优美、资源节约、文化繁荣
初春时节,万物复苏,宁南好风光。
远望,山边、田间新建村落美不胜收;
进村,村容整洁、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齐全;
入户,富裕、文明、健康的好日子尽收眼底。
鸡犬声相闻,风格、色彩、装饰独特,山水田园风光和自然生态之美,独具宁南蚕桑之乡韵味的微田园生态新村新寨,已成为宁南随处可见的亮丽风景。
〈〈〈科学规划 特色鲜明
建设新农村,并不是一个新课题,对于各级党委政府来说,如何建,怎么建才是关键所在。
2010年以来,经过多番考察、讨论研究,宁南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要求和安排,按照“两化”互动、“三化”联动和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坚持新村、新居、新产业、新农民、新生活“五新一体”,以农业强为目标,农村美为重点,农民富为根本,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宁南县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宁南县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示范县总体规划》、《宁南县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规划》。
按照建设规划,村落民居按照“三打破、三提高”要求,对村庄进行统一规划,使住房、道路、休闲景观合理布局,做到依山就势、长藤串瓜、错落有致、美观大方;房屋建设以“前庭后院加小楼加屋檐”、“西式瓦铺装坡屋顶”的新民居为骨,以改房、改厨、改厕、改圈、人畜分离、厨厕分离改建民居为架,外观风貌按照“蜀风桑韵”要求统一塑造,即以白色和深灰色为基本色调,进行座脊挑檐、门窗勾画、外墙勒脚、墙体刷白和图案装饰。
至于户型设计,由县相关部门统一规划设计了多套房屋修建方案,由农户自主选择户型,采取统规联建、统规自建方式修建。
〈〈〈认真组织 整合投入
成立宁南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部门、乡镇和村组也成立相应机构,形成了县分管领导负总责,各乡镇、县级部门“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明确分工,各尽其责,落实责任,各级领导、干部真正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智慧、带着好的工作方式方法去抓项目工程。
在资金投入上,结合移民搬迁安置、集镇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工作,统筹省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彝家新寨、幸福美丽新村等项目,科学规划,认真组织,整合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各级各部门支农资金、农户自筹等共投入17.9亿元,扎实推进新村新寨建设,全面实施基础设施、新型村庄、产业发展、公共服务设施、社会管理等建设。
2012年,宁南县委、县政府为改变彝族村民的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在海子乡中坪村规划了该县第一个彝家新寨建设示范点。
从中坪村彝家新寨建设开始动工起,宁南县民宗局、新农办、水务局、林业局、交通局、能源办等相关部门的技术员和施工人员的办公地点就“搬”到了工地,因为村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及 公共服务建设、环境优化等公益性项目均由这些部门按其行业补助标准及方式进行施工。
〈〈〈产村相融 均衡发展
新农村建设不只是建新房这么简单,如何让村民过上富足的日子,日常生活方便,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才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
“我们宁南县建设新农村,要求就是:特色鲜明、村容整洁、环境优美、资源节约、文化繁荣;要实现的目标就是:业兴、家富、人和、村美。”宁南县农委主任刘宗华说。
2010年以来,宁南县更加注重新农村建设,坚持产村相融、基础配套、整村推进的方针,在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着重发展“蚕桑、林业、冬季马铃薯、烤烟、畜牧”五大富民产业,促进了全县农民增产增收。
2014年,全县新栽桑树3400万株,养蚕27.23万张,产茧25.09万担,蚕农收入4.43亿元,“养蚕量、产茧量、蚕农收入”三项指标再创历史新高,继续保持全省蚕桑第一大县桂冠,荣获“中国蚕桑之乡”称号。
加大对新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2010至2014年,全县已累计完成村内道路(包括机耕道、入户路)改扩建和硬化1472公里,沟渠管网新改建和整治488公里,土地综合治理10万亩,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5100口,新建垃圾池431个,建设“1+6”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84个,配套建设休闲活动广场和公厕等。并通过《村规民约》对公共设施、公共区域的管理进行了明确。
“农民现在物质生活提高了,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也更高,我们必须支持。”宁南县文化影视新闻出版局副局长乐梅表示。据她介绍,近两年宁南县在群众文化上投入达到了1759.48万元,修建了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等项目,为丰富农村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奠定了基础。
跳广场健身舞、扭秧歌、舞龙灯、打篮球、参加村里的文体活动……这些健身活动在宁南的农村早已不是新鲜事物。
“村里没事的男女老少每天下午都会聚集到这块场坝,跳健身舞、打篮球、打乒乓球的都有。”松新镇立新村2组的社长吴道祥说,“现在家家的生活都好了,没有健康的身体,哪儿能享受生活嘛,所以我一直都给村民说:农民也有权利追求更好的生活!”
微田园
名片
幸福乡梨园村:兴产业 新农村
“这新房子,安逸了!”2月11日,幸福乡梨园村3组的罗顶春从自己在集中新建点的新房出发,准备到集市去买年货,“红红火火过个年”!
据梨园村村支书何忠寿介绍,像罗顶春一样,集中新建点的其他19户,也陆续准备装修、搬进新房。
幸福乡梨园村幅员面积8.9公顷,共有七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331户1447人,主导产业有烤烟、蚕桑、核桃,茶叶等,是宁南县林业富民工程的重点村,也是全县2014年5个幸福美丽新村之一。
该村依托核桃产业的发展,实施完成了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农网改造工程,田坝子堰及支沟配套沟渠“三面光”工程以及垃圾池的修建,开展了1、2、3组入社水泥路硬化5.3公里。同时,结合核桃产业发展规划,在梨园村3组建设了占地面积为14.7亩的核桃交易市场,完成了157户民居改扩建和风貌塑造,形成了一个环境好,功能全,集商住一体的新村聚居点。
梨园村3组集中新建点占地面积12833平方米,总投资818万元,规划建设农户78户,目前已建成20户,户均占地面积161.3平方米,建筑面积385.43平方米,户均投资31万元,建设采取统规自建的方式。新村基础设施总投资198万元,已完成村级活动中心1个,建筑面积348㎡;长1.8千米宽6米的环形硬化道路以及两米宽人行道;2700平方米娱乐广场及绿化;180㎡的休闲区和60㎡的健身区。
松新镇上游村:新型农村社区典范
“我们搬进这房子已经快3年的时间了,今年也是在这房子里过的第三个春节了!”松新镇上游村8组的张宗琼说。
在张宗琼家的客厅里,还摆着2012年6月时任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来她家时的合影。
2012年建成的松新镇上游村8组聚居点是宁南县新村建设示范点之一。该新建点第一期建设农户86户,总投资2020万元,总建筑面积26488平方米,户均占地面积176平方米、建筑面积308平方米,户均投入19.4万元。
民居房屋为独立的三层别墅式楼房,前庭后院,隔离生产用房和生活用房,互不干扰又方便宜居。该新建点还配套建设了面积达1800平方米的花园式休闲健身广场,以及总面积447.6平方米的多功能村级活动室。
在张宗琼家的院子里,记者看到了3个垃圾桶:有害垃圾桶、可回收垃圾桶、不可回收垃圾桶,墙上还贴着3类垃圾的分类标准。“我们平时垃圾都要分类,现在已经形成习惯了。”
原来,上游新村创建了社区“四员”队伍,即设置宣传员18人、义务监督员18人、指导员8人、分拣员5人,由“四员”队伍分工协作,实现对社区垃圾从源头到末端的全程管理。对屋前院后的绿化带、主干道和入户路,实行“门前三包”制度,垃圾处理上推行“户分类、组收集、村运输、乡(镇)管理、县处理”模式。
不仅如此,购物、看病、文体活动都能在就村里解决,每天晚饭后,广场上,村民们也会跳起广场舞,和城里的大妈大叔生活没有两样。
如今,昔日荒芜的河滩地如今变成了功能齐全、魅力无限的现代化新型农村社区。
海子乡中坪村:新彝寨 新生活
2012年,宁南县委、县政府为改变彝族村民的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在海子乡中坪村规划了该县第一个彝家新寨建设示范点。按照“三打破、三提高”的要求和“产村相融、成片推进、方便耕作、适度集中”的原则,由县相关部门统一规划设计了多套房屋修建方案,由农户自主选择户型,统一组织建设。
中坪村共实施了250户农户住房建设及民居建筑风貌打造,其中:改扩建224户,改建房屋面积26000余平方米;集中新建26户,新建住房面积5488平方米,生产用房2340平方米。该项目共整合投入资金2458万元,其中:省财政资金补助160万元,县财政配套326万元,行业部门整合投入1303万元,农户自筹及投工投劳投入669万元。
中坪村7组村民吉地此以和吉地尼日两家经济状况在村里来说不算最差的,但住房条件却是全村最窄、最破、最旧的两家,都是五六口人挤在50多平方米的土坯房里。吉地此以略有些不好意思:“老房子太烂了,也想过重修,但老房屋基窄了,又在别家房子背后,运材料不方便,就没修。这下好了,政府建彝家新寨,让一家人多年的愿望变成了现实。”新寨修好了,两家人终于告别了雨天“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白天晚上一样黑”的老屋。
“我们把公共区域分段分片划给几家人,各自负责各自那段的卫生、绿化、设施管理等。还有,现在都用自来水,这方面的管理方法也写进了‘乡规民约’,好让大家共同遵守。”中坪村7组组长赵舍吉侃侃而谈。
现在,中坪村以发展蚕桑、核桃、畜牧为主业,以产业带动发展,经济收入较过去有了很大提高,不仅住上了好房子,还过上了幸福美满的好日子。(凉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