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脱贫攻坚”视作“头等大事”,根本在于“不忘初心”
贫困是历史问题,也是现实问题;是政治问题,更是民生问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经济,摆脱贫困,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一直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十八大以来,在全国脱贫攻坚战号角催阵的大背景下,四川省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全省头等大事,在脱贫攻坚道路上坚守着不失初衷、不舍信念、不忘来路的“初心”。
四川省地处西南四川盆地腹地,自古蜀山秀水,富饶安逸。然而,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也使四川各地区的发展并不均衡。经过多年工作,四川的贫困现象已经大大缓解。但是,贫困问题仍然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短板”,脱贫攻坚形势仍然严峻复杂。由于各地致贫因素多元叠加,发展制约因素多,贫困人口数量大、分布广、程度深、解决难,依靠常规举措根本难以摆脱贫困。
2016年12月,《四川省“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出台,为全省“十三五”期间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定下明确目标。2017年四川要完成16个贫困县摘帽、3700个贫困村退出、105万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任务。在全省“头等大事”的指挥棒下,四川省委省政府及各级党委政府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满信心,又看到脱贫任务的艰巨性,不浮夸,不跃进,形成了“脱贫工作往前赶,贫困摘帽慢半拍”的共识。
脱贫攻坚,念兹在兹,唯此为大。四川省坚持产业扶贫与救助帮扶双管齐下,以科学“药方”精准对症脱贫“硬骨头”,以“察民情、听民意、纳民智、解民困、得民心”的实际行动,拓土开荒,内通外联,以初心待民心,以初心彰诚意,在扶贫攻坚道路上攻坚克难,“不忘初心”。
不忘初心,就是要不失初衷,以民为本,坚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省广大贫困群众的根本利益。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扶贫开发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人的需求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遵循“以人为本、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原则。2012年,四川全省贫困人口总数为750万,2014年减至467.65万,2016年减至272.5万,贫困发生率大幅下降;“五个一”等帮扶措施科学高效,住房安置工作真抓实干,为全省贫困村脱贫致富提供了有力保障;着力推动产业助农增收,因地制宜编制实施贫困县、贫困村产业脱贫规划,以“造血式”扶贫新路子助力“斩穷根、摘穷帽”;全省贫困地区教育和医疗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有效防止了贫困的代际传递和因病致贫返贫现象。
不忘初心,就是要不舍信念,攻坚克难,凝心聚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不管顺境困境,无论得失荣辱,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奋斗是党和国家的职责和使命。努力消除贫困,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是四川省脱贫攻坚始终如一的理想信念。作为全国扶贫任务最繁重的省份之一,四川贫困地区发展难度大、贫困面宽量大程度深、致贫返贫原因复杂等问题十分突出,扶贫开发道路坎坷。近年来,一系列针对性强、覆盖面广、高含金量的政策、行动和措施直指全省各地脱贫“靶心”,规划、部署、落实高效推进,为四川省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与全国同步奔康打下了坚实基础。
不忘初心,就是要不忘来路,不乱去向,在总结经验与开拓创新中加快实现脱贫奔康梦。2016年,四川省交出了全年精准减贫107.8万人、精准退出贫困村2437个、5个计划摘帽贫困县贫困发生率均降至3%以下的高分成绩单,脱贫攻坚首战告捷。优异的成绩,始终建立在全省各地系统总结脱贫攻坚经验、不断探索创新脱贫方法的基础之上。2017年初,四川省进一步明确问题倒逼完善脱贫攻坚政策措施、总结经验教训推动脱贫攻坚重点工作等10项新要求,全省脱贫攻坚第二场硬仗在紧锣密鼓的“春季攻势”中打响第一枪。巩固脱贫成果、聚焦重大任务、创新工作方式,始终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聚焦计划脱贫摘帽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
“言必信,行必果。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我们作出的庄严承诺。”党和政府承诺脱贫攻坚,解决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誓言掷地有声,言犹在耳。作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的西部大省,四川省在脱贫攻坚道路上,多头并进,稳扎稳打,以“迎难而上”的决心和勇气,实践着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程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