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绿色价值再造 激活决胜脱贫攻坚的强劲动力

17.01.2017  12:03

 

(王军)巴中市处于秦巴山贫困地区腹心地带,既是经济欠发达区域,也是绿色资源欠开发区域。当前,正处于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的特殊关头。巴中如何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发挥绿色生态优势,走出一条具有巴中特色、巴中优势的精准脱贫、绿色崛起之路?

  在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期间,人民网记者就此专访了巴中市委书记冯键。

   人民网:冯书记,巴中作为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既要脱贫攻坚,更要同步小康。在这样的双重压力下,你们对于巴中发展有哪些总体的思考和谋划?

  冯 键:的确,作为革命老区、秦巴山区、贫困地区“三区叠加”的巴中,当前面临的发展压力不小,可以用“背水一战”来形容。我们认为,巴中目前的基本市情体现为“三个双重”,那就是面临既要决胜脱贫攻坚又要全面建成小康的双重压力,既要加快发展又要转型发展的双重挑战,既要消除基础条件的瓶颈制约又要在更高水平实现绿色振兴的双重任务。

  为此,我们从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双向切入,顺应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围绕同步全面小康目标,在认真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省委“三大发展战略”的基础上,确立了“决胜脱贫攻坚、建设五彩巴中、同步全面小康”的发展思路,突出以立体交通为先导、以绿色农业为基础、以新型工业为支撑、以生态旅游为拓展、以全面小康为目标,走出一条具有巴中特色、巴中优势的绿色发展之路。具体到发展目标上,就是要推进绿色发展,实现“五大跨越”。一是区域交通节点向区域综合交通枢纽跨越,加快建成以1个机场、4条铁路、8条高速为骨架的“空铁公”立体交通体系,构建联运网络和重要商贸物流中心,紧密融入全国全球交通物流大网络。二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加快建成一批万亩绿色农业带,打造全国知名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构建完备的从田间到餐桌的巴中绿色有机食品生产供应链,形成产品生态化、产业园区化、农业信息化、经营资本化的发展格局,建成全国知名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三是工业弱市向工业强市跨越,围绕四大成长型产业,加快构建绿色生态工业体系,培育机械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食品饮料百亿产业集群,形成新兴产业引领、主导产业支撑、生产性服务业助推的发展新格局。四是文旅资源向文旅经济跨越,加快建成红色文化历史名城,创建光雾山等3个国家5A级景区、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诺水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力争米仓古道纳入蜀道成功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建设光雾山国家级野生动物园、国际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目的地。五是区域整体贫困向同步全面小康跨越,全面完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任务,努力建成全国精准脱贫示范区。推动经济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升,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更加优良,到2020年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任务。

  从实现这个既定目标的时间节点看,2017年是攻坚奋进的“第一道坎”。今年,我们将抢抓政策“窗口期”机遇,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稳定经济增长“组合拳”,奋力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势头。计划实施省市重点项目290个,完成年度投资855亿元以上;“三强颗粒”中药制剂、好彩头食品等一批产业项目将建成投产,石墨新材料、生物医药、机械制造、食品饮料等四大成长型工业有望形成更强动能,生态旅游、现代服务业基础将进一步夯实;巴中机场年底建成通航、巴陕高速公路南江至关坝段竣工通车,红鱼洞、黄石盘水库等一批引领性基础项目加快推进,巴中基础设施新优势将进一步凸显。我们有坚定决心、必胜信心夺取今年目标任务完胜,筑牢“五彩巴中”、同步小康的坚实基底。

   人民网: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空前重视脱贫攻坚,巴中结合实际做了许多探索和实践,请您谈一下巴中脱贫攻坚的实践探索和下步打算。

  冯 键:巴中连片贫困、深度贫困,是全省四大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截止到目前,全市还有贫困村484个、贫困人口22.72万人,贫困发生率、贫困人口居全省第四、第三位。实现如期脱贫摘帽,是我们必须限期完成的时代担当和政治军令。我们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四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的扶贫规划,深化落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奋力实现脱贫攻坚、同步小康“两步并作一步走”。2016年全面完成215个贫困村销号、9.1万人脱贫任务,实现了首战告捷。在具体推进上,我们主要抓了三件事。

  一是突出精准发力,夺取首战首胜。围绕2016年首批脱贫的年度任务,正排工序、倒排工期,对症下药、精准施策,确保首战必胜。我们在住房安全上抓实见效,严格按“不超标、不豪华、不闲置”的标准,实施易地扶贫搬迁,500个项目村易地扶贫搬迁全部启动,建成建卡贫困户安全住房11077套,开工率、完工率均居全省前列;我们在医疗救助和教育扶贫上抓实见效,针对全市因病致贫人口占比达60%的状况,实施“四到人”医卫扶贫,免费诊疗11.2万人次、基本治愈13518人;设立农村教师扶助奖励基金,健全贫困助学体系,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对鳏寡孤独残和失去劳动能力的30972名贫困人口,实行“两线合一”政策兜底;我们在就业增收上抓实见效,每个贫困村落实20万元产业基金,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多渠道安置就业2.8万人,实现产业带动脱贫3.1万人;我们在发展集体经济上抓实见效,探索农村集体资产、财政支农资金股权量化,通过建立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对农村经营资产、财政性支农投入量化股权,贫困户配股40%、所有农户配股40%、集体持股20%,贫困户“双轮持股、二次分红、脱贫退股、集体增收”,帮助贫困对象实现股权增收。

  二是深化“一二三四”,拓展脱贫内涵。在中央“两不愁、三保障”和省委“四好”脱贫攻坚目标的基础上,我们因地制宜深化“一二三四”目标举措。即建立一本收支台账,统一印制《建档立卡贫困户收支登记簿》,为所有贫困户建立月收支明细台账,引导贫困户学会理财,养成精打细算、勤俭持家的良好习惯,实现帮扶轨迹清晰呈现、帮扶措施精准落地、脱贫验收有依有据。完善“两不愁、三保障”指标体系,确立贫困村销号“一低七有”、贫困户脱贫“一超七有”标准,贫困对象退出后保持相应扶持政策不变,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对新产生的贫困对象及时纳入,确保不漏一户一人。丰富“四好”目标内涵,统筹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巴山新居、中心村聚居点建设,建设具有川东北民居特色的三合院、四合院,让贫困户住进新型农村社区;在改善家庭收入和生活条件基础上,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对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鳏寡孤独等特殊群体实施人文关怀,享受党和政府温暖;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培育良好社会风气。

  三是积极创新实践,增强脱贫活力。我们在全省率先建立市县乡三级脱贫攻坚指挥中心,运用“巴中市精准扶贫数字管理系统”和APP移动查询终端,整合职能、分级管理、动态监测、精准脱贫;我们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土地增减挂钩、金融扶贫、“四到人”医卫扶贫、教育扶贫、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助推脱贫攻坚的创新做法,得到省委王东明书记的肯定性批示并在全省推广。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工作向脱贫攻坚聚力、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在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解决个性问题的同时,有序实施连片开发,实现点面结合、互促共进、整体脱贫。今年,建成省市“四好村”670个,扶持生产和就业5.27万人,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4.39万人,确保巴州区和恩阳区摘帽、215个贫困村销号、9.53万人脱贫。

   人民网:据我们了解,绿色生态资源是巴中发展的“底牌”,也是最可期的优势和动能。请问冯书记,巴中如何在这方面破题?

  冯 键:良好的生态禀赋、独特的绿色资源,是巴中的“金字招牌”,也是我们最大的后发优势。现在,绿色发展、生态振兴,已经成为全市上下的强烈共识。我们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穿发展全程全域,在绿色发展的轨道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壮大兴市产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加快绿色价值再造,奋力打造以绿色生态为核心竞争力的新兴增长极。

  一是培育绿色产业。明确重点、集成推进、循环利用,构建绿色农业、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的绿色产业体系。在绿色农业发展上,突出核桃、茶叶、巴药“三百工程”和生态养殖、休闲农业等重点业态,推进绿色农业规模化生产、专业化发展、集约化经营,走全产业链、高附加值的路子。在新型工业支撑上,突破发展石墨制品、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改造提升食品饮料、家居建材、矿产开采等传统产业,培育上市工业企业3—5家,实现全省大企业大集团百强和上市企业两个零的突破。在生态旅游和现代服务业上,按照全域旅游示范区要求,高品位打造光雾山—诺水河生态旅游核心区、川陕苏区红色文化旅游区、特色乡村旅游聚集区以及连接30个特色镇的生态文化旅游环线,建成5个省级以上森林康养基地、10个市级森林康养基地、100个县(区)级森林康养精品点(村),打造中国最佳森林康养目的地;加快商贸园区、物流中心、专业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商贸物流、现代金融、电子商务、大数据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产业,形成川东北重要商贸物流中心。

  二是打造绿色品牌。强化政府主导,开展区域品牌营销,做响“巴食巴适”绿色食品、“巴中云顶”茶叶等区域性公共品牌,提升“五彩巴中”知名度、美誉度。强化企业主体,突出行业龙头企业引领,整合培育“南江黄羊”“通江银耳”“恩阳芦笋”“平昌青花椒”“三强药业”“光雾山红叶”等一批主打品牌。强化品牌保护,制定巴中产品标准,构建从田园到餐桌、从工厂到消费全产业链技术控制、质量溯源体系,把巴中产、巴中造、巴中景打造成国内外知名品牌。

  三是打造生态屏障。依托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九大绿化行动”和增彩添绿工程,林网、水网、路网同建,生态林、经济林、景观林共造,形成道路两旁彩色走廊、山地丘陵生态屏障、河流两岸绿色绿带的全域生态格局,确保“十三五”末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坚持绿色发展、低碳生活,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实现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

   人民网:四川省委省政府把创新改革作为“一号工程”来推动。在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四川省长尹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全省创新改革也作出了具体安排部署。请您谈谈巴中在创新改革方面的情况?

  冯 键:创新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当前巴中最重要的工作是加快发展,最紧迫的任务是脱贫攻坚,最大的动力是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将把创新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通过以改革创新的“一子落”带动了发展棋局的“全盘活”,为建设“五彩巴中”注入更大的动力活力。

  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建设川陕革命老区综合改革试验区,在此基础上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成巴州区全国第二批综合改革试点。深化财政金融改革、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国资国企改革等重点突破,让改革红利充分释放。

  二是持续扩大开放合作。牢牢抓住国务院出台《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的重大机遇,主动对接承接,确保规划明确的项目落地上马、转变成支撑发展的“真金白银”;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成渝西经济圈,增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加强与发达地区产业合作,联手开发石墨、天然气、巴药、绿色产品等优势资源,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拓展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提升产业改造升级、创新驱动动能;深入推进回引工程,实施全产业链招商,推出招商项目300个,引进重大产业项目25个以上,实现到位资金530亿元以上。

  三是聚力推动创新创业。搭建“双创”平台,编制巴中市“双创”中心发展规划,加快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孵化基地建设,建立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个以上。突出培育创新主体,大力支持高端和实用人才、涉农科技人才、在外人士、大学生、民营企业创新创业,新增市场主体2万户,科技企业50家。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在规划引导、税费减免、融资保障、技能培训等方面为创业创新者提供政策支持,让一切创新创业的力量活力迸发,加快形成助推发展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