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2.8亿资金助力3万群众“摘穷帽”

12.01.2016  15:53

 

  (洪长清 魏星奎 记者 任毅)去年以来,绵阳市立足各地实际,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为载体,坚持片区攻坚与精准扶贫“两轮驱动”,以“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和“五大扶贫工程”建设为抓手,统筹连片推进精准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去年底,全市共投入扶贫资金2.85亿元,精确减少农村贫困人口31358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75.2%。

    目前,绵阳农村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纳入国家特殊困难地区的秦巴山片区、丘陵地区旱山区、龙门山区高山区“三大片区”,贫困发生率为4.34%。针对新形势下扶贫工作的具体情况,去年初,绵阳市委作出了《关于决战决胜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上下功夫,吹响了新一轮脱贫攻坚战号角。同时,将三台县南部幅员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总人口4.7万人的丘区作为全市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打造成为全市扶贫开发样板区、农村改革先行区、基层党建示范区,为全市丘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通过摸底调查,绵阳首先明确“扶持谁”的问题,及时摸清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并坚持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同时,在解决“谁来扶”上下功夫,突出扶贫重点区域,集中整合住建、交通、水利、电力等行业部门力量,按照基础设施建设扶贫、产业扶贫、新村建设扶贫、生态建设扶贫等专项扶贫方案,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正排工序,倒排工期,全力推进“五大扶贫工程”建设,精准解决“三大片区”突出问题。全市共在7个县(市)、122个行政村启动实施了扶贫开发项目,目前已完成项目建设的80%以上。

    在全力推进扶贫攻坚工作中,绵阳按照“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的要求,积极创新机制体制,强化政策保障措施,研究制定了2个秦巴山区片区县、520个贫困村、16.88万贫困人口“摘帽”时间表和脱贫攻坚路线图,整合省市县乡四级干部帮扶资源,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村领导部门(单位)联系指导、第一书记选派、干部驻村帮扶、帮扶规划和技术指导跟踪服务全覆盖。全市共组建驻村工作组520个,选派520名能力突出的党员干部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制定帮扶规划和扶贫台账520本。

    绵阳还加快研究制定全市12项扶贫专项实施计划,扎实开展全市扶贫开发督查调研工作,深入推进实施“五个一批”精准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坚持在扶贫对象、项目帮扶、资金使用精准上下功夫,扶持生产和发展就业4.8205万户9.2407万人,移民搬迁安置0.0534万户0.1504万人,低保政策兜底1.1012万户2.9114万人,医疗救助4.4695万户6.4748万人,确保所有贫困群众真正能够摆脱困境,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去年以来,该市已在520个贫困村建设村组道路150.39公里,种植中药材、高山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6000余亩,养殖家禽6万余只,贫困村群众持续增收能力进一步增强。

    与此同时,绵阳还制定出台了《创新社会扶贫工作实施意见》,通过扎实开展全国“扶贫日”、金秋助学等活动,充分凝聚部门合力,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全市现已累计捐款捐物534.74万元,其中资金286.88万元。通过提高低保保障标准,全市城乡低保累计保障224万人次,累计支出3.7亿元,农村低保每月人均补助达到120元,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以保障。通过出台实施《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免费午餐计划的实施意见》,在平武、北川、江油等县市试点推行免费午餐计划,超过10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吃上了免费午餐,真正感受到了触手可及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