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识别扶真贫 因户施策拔穷根
—— 方山坪村“三个三”工作法扎实推进精准扶贫
通江县唱歌乡方山坪村距乡政府驻地3公里,幅员5平方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182户、752人,耕地面积808亩,平均海拔950米,是典型的边远高寒贫困山村。201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4300元。2014年,精准识别贫困户53户188人,贫困发生率25%。“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灾回到解放前”,“救护车一响,一条牛白养”,是该村贫困状况的真实写照。
今年初,方山坪村被确定为巴中市扶贫移民局“挂包帮”定点帮扶村,并率先在该村开展连片扶贫开发和精准扶贫相结合试点工作。在市扶贫移民局驻村工作队的精心指导和全力帮扶下,以实施“1+6”连片扶贫开发为牵引,采取“三个三”的工作方法,强力推进扶贫攻坚,走出了一条高山、偏远山村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的精准扶贫实践新路。
一、把好三道关,将贫困对象精准找出来
一是摸底调查关。围绕财产资源、家庭收支、子女就学、扶贫愿望等8个方面,按照全域覆盖、全面掌握、全民知晓要求,对全村170户有常住人口在家的农户开展了入户摸底调查和政策宣传,对12户全家外出农户通过电话方式进行了调查和宣传,做到了驻村工作队、村组干部全面掌握村情民意,群众人人知晓识别标准、识别程序和主要扶贫政策。
二是群众评议关。通过召开群众会议采用“倒排序民主评议”和召开村民代表会采用“组织提名代表审”两种方式,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户一个不漏,不符合条件的一个不进。即:根据调查掌握的综合情况将申请认定的贫困户按从最贫困到贫困倒排序后由群众逐一进行评议,直至最后一个满足条件的贫困户产生;同时,对个别特困户考虑其经济基础差、人际交往窄容易被评漏掉,特制定了由村委会提名、村民代表审议后直接纳入贫困对象的办法予以保障。通过以上方式,有效杜绝了小圈子、讲人情、靠关系、漏户漏人等现象的发生。
三是社会监督关。通过“三公示一公告”,对评定结果进行严格规范的公开公示,充分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充分发挥扶贫志愿者的第三方监督作用,通过社会招募,每村派驻一名扶贫志愿者和一名乡纪委干部,全程参与、指导、监督扶贫人口识别,确保识别过程公开公平公正。
通过严把“三关”,全村精准识别贫困对象53户、188人,识别结果得到群众的充分认可。
二、做好三件事,将贫困对象精准扶起来
一是“一对一”挂联。按照巴中市“挂包帮”定点帮扶工作会议统一部署,市扶贫移民局组建由副局长邹理任组长、下派驻村干部李忠、乡政府副乡长赵曙光为成员的“联合驻村工作队”进驻该村。对53户精准识别贫困户分别由市、县扶贫移民局、唱歌乡党委政府按照“321”帮扶计划(即:每名县级干部挂联3户贫困户、每名科级干部挂联2户贫困户、一般党员干部挂联1户贫困户)和“帮解放思想、帮脱贫规划、帮解决问题、帮落实政策、帮项目资金”五帮要求进行“一对一”帮扶,不脱贫不脱钩。
二是“点对点”规划。通过群众提路子、干部出点子、共同想“折子”,由驻村工作队及挂联干部负责,科学制定“1+6”(“1”即基层组织建设、“6”即六大扶贫工程)发展规划一个,为该村开展扶贫攻坚指明了方向,统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干劲。同时,结合贫困户发展意愿,“点对点”为53户贫困户分别“量身定制”了核桃、天麻种植、巴山土鸡养殖等特色产业发展、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危房改造、扶贫助学等2-5项脱贫方案。全村规划用2—4年时间,全面完成村组织阵地建设、农村土坯和危(旧)房改造、断头公路硬化联网、病塘堰整治、农网改造等项目,培育核桃主导产业1200亩、天麻200亩,发展农业种养大户20户,覆盖带动所有贫困户脱贫致富,限时实现贫困村脱贫摘帽。
三是“实打实”帮扶。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市、县、乡、村、群众五级联动,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协同,以集中解决好制约贫困群众发展的“四缺二重”(即缺安全住所、缺致富产业、缺种养技术、缺发展资金,医疗负担重、教育负担重)瓶颈问题为突破,“实打实”帮扶,取得明显成效。建巴山新居“挪穷窝”。针对19户土坯(危旧)房贫困户,实行分类指导,通过拆危建新、排险治漏、五改三建等方式帮助住上新居。育特色产业“换穷业”。建立贫困户产业发展基金30万元,依托市“双百工程”(百万亩核桃、百万亩茶叶)和“巴药工程”,通过为53户贫困户统一免费提供种苗、统一进行技能培训方式发展核桃主导产业200余亩;配套产业苦荞40亩、天麻20亩、巴山土鸡养殖3000只,预计贫困户人均年增收2800元以上。建公共服务“治穷病”。新建村卫生室30平方米、老年活动中心1个、硬化文体活动场地500平方米,提高了村卫生和健康水平,实现了贫困群众就近就医,同时通过整合农村医保、民政大病救助、农村低保等惠农政策,确保了贫困群众“小病有保,大病有救”,避免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引扶贫助学“断穷根”。在兑现落实各项教育扶贫政策的同时,由市扶贫移民局搭建平台,牵手吉林大学海内外校友会“扶贫助学千人工程”,结对帮扶该村67名学生(其中贫困户学生34人)直至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三、建好三台账,将帮扶工作精准管起来
一是建立贫困户动态管理台账。通过入户调查,将贫困户申请纳入帮扶前的人员构成、财产收支、住房产业、教育医疗等所有家庭基本情况建立详细台账,准确核算出当年家庭人均纯收入。在帮扶工作结束后,逐项进行复核比对,通过再次核算人均纯收入,确保已稳定脱贫的户及时退出,实现贫困户登记有据、出入有序。
二是建立帮扶工作台账。自帮扶工作开展之日起,将帮扶部门、挂包干部、贫困户脱贫规划、帮扶措施、实施时间、帮扶成效等建立工作台账。通过台账,村一方面负责督促帮扶部门、帮扶干部落实帮扶措施,一方面动员、鼓励贫困户积极发挥主体作用,主动配合帮扶工作,形成贫困户、村和帮扶部门、挂包干部四方之间事实上的帮扶工作协议(责任)书,确保帮扶工作实效。
三是建立扶贫资金管理台账。严格按照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为每一笔到村、到户扶贫资金建立详细的管理台账,并按要求及时进行公告公示公开。同时,由村民代表大会民主选举成立村扶贫资金项目财务监督工作组,所有资金使用必须经该工作组审议同意并签字后方可报账,确保了扶贫资金的阳光运行和使用效益。(供稿四川省巴中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