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帮到百姓心坎上

18.12.2015  09:58

 

 

六合乡香菇丰收,村民喜笑颜开

今年以来,我市按照中央、省委脱贫攻坚重要决策和部署,全力推进,坚决打好脱贫开发攻坚战,截至11月底,我市精确减少了农村贫困人口46613人,已完成省上下达我市减少农村贫困人口目标任务的111.8%;建设贫困村村组道路343.5公里,桥5座,解决农村2万人的安全饮水;新建农村幼儿园4所、卫生院(站)22所,资助贫困大学生5337多名;发展农业特色产业1114公顷,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服务50590人次,完成率144%……这些数字,是更多贫困百姓过上幸福生活的见证。

 

精准扶贫

 

帮助贫困村走上幸福路

 

江油市六合乡属于典型的山区乡镇,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全乡共有8个贫困村,农户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种植农产品价格偏低,贫困农户收入低,特色产业规模小。2012年,我市扶贫开发部门通过实地调研,效益分析,采用竞争立项的方式在该乡实施整村连片扶贫开发项目,总投资354万元,新建香菇产业大棚和香菇冻库,按“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集中成片建设特色规模产业。目前,香菇种植形成了规模化发展,建立了中心大棚区、水磨坝片区、河石片区等5处香菇种植集中区,共种植香菇300万袋,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1010人,农民人均收入增加3500余元。

 

2015年,相关部门立足实际,将该乡香菇种植品种发展为多种品种,建设粗加工和食用菌家庭农场,生产能力达年产量25余吨,并辐射带动周边“两镇三乡”种植香菇200万袋,形成整体联动、连片开发的发展态势。同时,将香菇种植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吸引游客到六合乡采摘香菇,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实现人均纯收入过万元,带动了400余人脱贫致富。

 

截至到11月底,全市扶贫总投入3亿元,通过专项扶贫项目建设、行业部门投入、社会力量帮扶,精确减少了农村贫困人口46613人,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1.8%。

 

全力推进

 

坚决打好脱贫开发攻坚战

 

按照我市《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科学分析了全市贫困现状、人口分布和经济收入等情况,把我市贫困区域科学划分为三大区,同时相继制定出台了“基础设施建设扶贫、电子商务、互联网+农业扶贫、科技扶贫”等12个专项扶贫实施计划,与《条例》、《纲要》、《决定》形成了“3+12”扶贫攻坚的政策保障体系,坚持做到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坚决打好扶贫开发“组合拳”。

 

我市从五个方面全面推进扶贫解困工作。大力实施基础扶贫,始终坚持以道路交通建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小型水利设施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农村公路的通达通畅能力,提高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和农业灌溉能力。大力实施产业扶贫,依托地区资源优势,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科学确立主导产业,以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带动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大力实施新村扶贫,坚持因地制宜、产村相融,小规模、微田园、组团式地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大力实施能力扶贫,增加贫困地区学生就学机会,阻隔贫困代际传递。大力实施生态扶贫,将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有机结合,推动区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实现贫困地区跨越发展和生态建设协调发展。

 

加大力度

 

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

 

在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保障下,脱贫攻坚任务取得了成效。

 

目前,全市共投入扶贫资金30062万元,截至11月底,我市精确减少了农村贫困人口46613人,已完成省上下达我市减少农村贫困人口目标任务的111.8%;建设贫困村村组道路343.5公里,桥5座,解决农村2万人的安全饮水;新建农村幼儿园4所、卫生院(站)22所,资助贫困大学生5337多名;发展农业特色产业1114公顷,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服务50590人次,完成率144%……

 

一个个超额完成的任务,代表着市委、市政府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决心,也是更多贫困百姓过上幸福生活的见证。

 

接下来,我市将按照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省委全会的安排部署,进一步夯实扶贫工作基础,抓好“十三五”扶贫规划编制工作,并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扶贫资金投入,提升贫困地区发展能力。(绵阳日报王雨 记者 文宇 实习记者 邓雪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