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管理条例》外 还应为电马儿套上“缰绳”

11.06.2014  18:34

  电马儿该如何监管?6月10日,华西都市报记者从成都市人大获悉,《成都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已进行了第二次审议,目前已将修订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挂在成都人大网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征求意见稿》规定,公安交管部门可以根据城市道路状况和交通流量实际,对非机动车进行疏导或者采取划区域、分时段限制通行、禁止通行等措施。(华西都市报6月11日)

  电动摩托是近几年流行起来的交通工具,因其绿色环保,价格便宜而广受群众喜爱,不过随着电动摩托越来越多,电马儿的诸多弊端也显现无遗,此次《管理条例》可以说正是应运而生,不过,为了能有效管制电马儿“乱窜”,笔者认为,还需为电马儿套上“缰绳”。

  目前电马儿乱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随地拉线充电、夜间行驶不开灯光、道路行驶不遵守交通规则、驾驶人员缺乏基本驾车操作素质。由此可见,在《管制条例》之外,我们还需从以上几个个方面着力管理和教育,方能还大众一个通畅的道路。

  转变意识才能杜绝隐患。电马儿由于其价格低廉,大多数工薪阶层都愿意购买以用作代步,但是电动摩托需要经常充电,很多使用者随意在楼下、车棚私拉乱接电线用以充电,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所以,政府在大力倡导节能出行的同时,还可以大力倡导绿色出行,以自行车作为短途代步的主要交通工具,就能自然而然的避免电动摩托随意充电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还能提升城市的绿色环保形象。

  加强培训才能安全出行。电动摩托夜间行驶不开灯光、不遵守交通规则已是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则应该归咎于相关人员缺乏应有培训,大多数驾驶员并没有考取驾驶执照,没有经过系统化的驾驶培训,才会出现如此“乱象”,应该说,加强对电动摩托车使用者的必要培训,正是根除这种乱象的“特效药”。

  强化管理才能秩序井然。当前绝大多数电动摩托没有强制上牌,导致电马儿既可以上机动车道,也可以上非机动车道,变成了活脱脱的“跳蚤”,可以说,通过发放牌照来完善对电马儿的管理,正是当务之急,同时,制定行业统一的制造标准,确保电动摩托的规格参数符合国家的相关要求,对于不符合制造要求的电马儿不予上牌,只有这样,才能根除电马儿造成的多年积弊。真正还大众一个畅通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