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指“穷根” 万源扶贫开发下苦功求实效

29.04.2015  12:25

 

万源市领导“马路座谈会”问计民生。

        (王永明) 总人口60万,农村贫困人口还有8.105万人,占13.5%;371个行政村贫困村就有170个,占45.8%;农民纯收入仅5873元,贫困发生率高达29.3%……对于地处大巴山深处的革命老区万源市来说,“贫困”是长期以来最沉重的话题,也是万源今天面临的最大现实。至今,万源市还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秦巴山区扶贫开发重点县(市)。

      带领群众尽快脱贫致富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近年来,万源市委、市政府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整合各种力量和资源,坚持苦干实干,打响一场艰巨的扶贫攻坚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根据权威发布信息,万源在盆周山区31个县市区中增幅排15位,增加额排29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历史最好时期,变化有目共睹。然而,万源辖52个乡镇,面积4065平方公里,幅员宽广,加之自然条件恶劣,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因自然灾害、疾病等多种因素生贫、返贫现象突出,扶贫任务重、压力大。

      面对扶贫攻坚的严竣形势,万源市委书记王成军坚定指出,“抓住扶贫攻坚就抓住了万源当前发展的主要矛盾,就把握住了万源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导向;要彻底摆脱贫困,关键是要拔除‘穷根’,对症施治,开辟致富源泉,奋力蹚出一条精准高效,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贫困山区科学发展的路子。”为此,万源市坚持以扶贫攻坚作为各项工作的统领,把扶贫攻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心和主要任务,以减少贫困人口数量、提高贫困人口生活为目标,加快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摸清家底 把脉问诊为扶贫精准定位

    “多大的年龄了?一天能挣多少钱……”阳春时节,来到海拔1千多米的太平镇牛卯坪村,万源市委书记王成军看到当地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已经发展了大片花卉植物,正加快打造旅游新村,兴致勃勃地走进正在培植玫瑰花卉的群众中间,与他们亲切交流。在结对联系的贫困户、残疾人万光全家中,王成军详细询问他家的具体困难,帮助分析发展条件,理清发展思路,策划发展路子。结合万光全家的实际情况,掰起指头算收入。王成军建议他从山上移到山下生活,转变生产方式,从根本上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实现脱贫致富……与此同时,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晓勇也分别深入梨树乡黑池坪村等地调研指导精准扶贫工作。

      扶贫工作关键是要扶到“点子”上。万源市专门成立了由市委书记王成军,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晓勇任组长,“四大家”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严格落实“一把手”责任制,确保扶贫开发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结合相关政策,万源市积极对接扶贫项目,先后编制实施了《秦巴山区(万源)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大竹河片区连片扶贫规划》、《白(沙)八(台)连片扶贫开发规划》、《长(坝)花(楼)连片扶贫开发规划》、《铁(矿)石(塘)连片扶贫规划》以及《中央彩票公益金整村推进连片扶贫开发规划》等,精准描绘扶贫蓝图。万源市还联合陕西紫阳县和镇巴县、四川通江县、重庆城口县等五县市,试图探索一条“联盟扶贫” 的崭新路子。为实现“定点扶贫、精准扶贫、点对点扶贫”,万源市严格程序,着力解决“面临什么的问题、要干什么的问题、需要什么的问题和怎么去扶的问题”,力争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万源市委、市政府两次召开“千人大会”,对贫困对象进行准确识别,实施市乡村三级联动,全面完成37000余户贫困对象建档立卡数据采集,为扶贫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同时,将驻村帮扶工作与“万名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活动相结合,全市26名市级领导干部定点联系52个乡镇、170个贫困村,带头深入联系帮扶乡镇,实地指导精准扶贫工作,蹲点开展驻村帮扶工作;117个部门定点联系170个贫困村,全市1.47万名党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组建驻村工作队直接联系服务贫困群众,用“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实施扶贫帮困;通过因户施策,精确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确保扶贫规划到村到户,扶贫项目到户到人,帮扶措施和责任到人,切实做 “喊得醒”、“叫得应”、“点得开”。2014年共完成精准减贫1.321万人。

      扶贫攻“” 发掘优势培植致富新希望

      “根治万源的‘穷’病,最根本的是要充分寻求后发优势、突出在区域发展中的拔‘尖’力量,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产业特色、比较优势,充分激活有利于发展各项元素,增强万源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万源市委书记王成军分析透彻见底,“要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越的交通区位和良好的政策机遇视为攻‘尖’重点,紧扣民生主题,做强主导产业,实施分类发展、错位发展、特色发展,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优势决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机遇决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在扶贫攻“”的路上,万源市却选择务实前行,始终把民生问题作为扶贫攻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1年来,全市建成通乡、通村公路1114.8公里,通村通畅率达79.78%,改造农村电网2565公里,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07处,有效解决15.9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改造村级卫生所157个,解决11.2万人的“就医难”问题;建成新村5个、古院落保护5个、新农村综合体7个、新村聚居点105个,建成民居10286户,3万余群众住进了新村新居;开展科技扶贫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0万余人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1.5万人,全面提高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和脱贫能力。

      结合当地资源优势,万源市充分利用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把特色旅游业作为全市主导产业来抓,围绕建设“中国西部生态休闲养生基地、中国中央山地度假公园”目标,奋力打造川东门户“中国之肺、巴山之心、万水之源、养生之地”旅游品牌,着力抓好“一心四线”旅游景区规划建设,推出10条乡村旅游线路,带动沿线群众发展。预计2015年万源市可接待国内外游客5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20亿元以上,占全市国民经济GDP12%以上。旅游收入从2011年的6亿元增加到20亿元,三年内翻了两番,真正把穷山恶水变成了“”山“”水。

      围绕建设联接川陕渝区域交通枢纽目标,全力支持巴(中)万(源)高速公路建设,大力推进万源火车站扩能改建,开工建设国道347线升级改造、峰桶至八台旅游公路、省道202环城路、竹(峪)丝(罗)路、竹(峪)黄(钟)路等项目,到2015年底实现85%的建制村通水泥(油)路,彻底打破“交通瓶颈”;深化开放合作,推进建立川陕渝结合部的区域合作,积极融入成渝经济圈和西安、武汉等周边大城市,跳出“井底”;全力抓好秦巴商贸物流园、南北物流港、富硒博览中心和城乡市场体系等重点项目建设。  

  “县域经济就是特色经济。”万源市一边壮大生态工业,一边加快发展特色农业。目前,全市已发展核桃、青脆李、茶叶等富硒农产品基地73万亩,建成旧院黑鸡、肉牛、山羊、生猪、蜂蜜等养殖重点基地42个、养殖小区130个、规模养殖示范场253个。按照农业 “千百十”、“百万亩”两大助农增收工程和产村相融“一圈两片一中心”建设发展总体规划,突出“生态、富硒、有机”优势,实现年出栏千万只旧院黑鸡、百万头生猪、十万头肉牛、十万只羊、十万桶蜂蜜。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等模式,拓宽产业化扶贫的领域和途径,让农民腰包逐步鼓起来。

      推动发展“高手在民间”。该市大力开展全民创业活动,充分激发发展活力。实行“大中小微”并举,积极推进煤炭、水泥、冶金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支持发展管材和装修材料等新型建材产业,延长富硒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力争到2018年新增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1户,超5亿元企业3户,超1亿元企业10户。  

  不断优化发展软环境,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特色产业和基础产业,推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树立“大城区”理念,构建以太平镇为主中心、白沙镇为副中心的“双核驱动”和以官渡、青花为组团的城市发展形态,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先加快中心场镇和有旅游、文化等特色优势产业的特色小镇建设,争取城市集中20万人、场镇集中20万人、村落集中20万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战略深入推进。

      穷则思变 勤劳智慧催绽脱贫致富花

      溪口乡双龙庙村村民杨玉秀过去因为两个字闻名乡里——一是“闹,二是“”。几年前,因为一次手术发生医患纠纷,杨玉秀经常到万源、达州、成都等有关部门上访,甚至北京上访;提起她家的“”,可谓是“家徒四壁”。

      溪口乡党委政府在实施扶贫帮困“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活动”中,既给她做思想开导工作,也帮其谋划发家致富的出路,建议她凭借当地山林宽广的优势发“”财。经过两年多的打拼,杨玉秀养殖场的山羊储栏量现达500余头,价值在40万元左右。如今,她不但不吵不闹,还一跃成为万源有名的“致富明星”。

      4月19日,笔者来到白羊乡三清庙村,发现昔日荒坡上的杂草不见了,全部载上了小茶苗。原来,三清庙村原主任胡运海联合本村另11个村民共投资120万元,成立了万源市白羊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带动该村65户农户,以土地作为股份的形式入股。目前,万源已经成立专业合作社265家,涉及农户8569户,帮助村民在家门口找到“金饭碗”。 据统计,万源市近年已累计吸引2120人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创办企业396个,年产值达5.1亿元,上交税金896万元,转移富余劳动力上万人。

      “若不是家乡开出这么优厚的扶持政策,我再怎么也不会辞职回到家乡创业!”曾在广东发展的万源市曾家乡覃家坝村村民张定贵介绍,当他去年春节回乡看到家乡的变化后,毅然选择辞去广东的“白领”工作,决定回到家乡当一名地地道道的“果农”,立志拔掉“穷根”种下“致富树”。

      “2018年,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0亿元以上、保持年均增长速10%以上……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翻开《万源市深入推进扶贫攻坚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一串串数据催人奋进,一个个目标切实有据,一项项规划科学可行,一幅幅幸福美好的生活画卷正在大巴山深处徐徐铺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