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落下一户一人”的珙县担当——宜宾市珙县脱贫攻坚纪实
省委要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落下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不落下一户一人!
一诺千金,背水一战!
在乌蒙山集中连片地区,珙县,这座拥有古老僰文化的川南重镇、乌蒙山连片扶贫开发县、少数民族地区待遇比照县和革命老区县,以其历史的担当,把脱贫攻坚作为当前最大的政治使命、最大的责任担当、最大的民生工程,坚定信心决心,采取超常举措,精准发力,扎实推进,今年13个贫困村退出和6600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可望如期完成,冲刺2018年摘掉“穷帽子”,书写着同步奔康的时代新篇章。
立下军令状“目标倒逼”超常举措打响精准脱贫攻坚战
2018年必须摘掉“穷帽子”!
兑现承诺,珙县立下了军令状。面对作战命令,珙县上下义无反顾往前冲,勇于攻坚克难,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超常,在配备最强大的攻坚力量。调整充实县、乡镇脱贫攻坚领导组,单设县扶贫移民局。健全“五个一”驻村帮扶机制,60个贫困村实现驻村帮扶全覆盖。建立县、乡、村、党员干部“四级联动”精准帮扶机制,实行“清单式”管理,确保脱贫对象、政策、措施、责任、目标“五落实”。
超常,在形成督查考核的高压态势。健全考核督查机制,扶贫开发工作占年度目标考核80%的分值,实施县乡分级督查、目标办逐月巡查、扶贫移民局随机抽查,开展脱贫工作“反向测评”和第三方评价,确保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健全激励问责机制,将脱贫实绩与扶贫项目资金分配使用、干部管理问责相挂钩,鲜明重用扶贫业绩突出的干部任用导向。
超常,在多渠道汇聚资金投入。建立脱贫攻坚财政稳定增长机制,紧紧围绕贫困村退出和贫困户脱贫目标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累计投入各类扶贫专项资金2.38亿元,整合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等涉农项目资金6.3亿元,募集社会扶贫资金817万元,新增扶贫小额贷款5000万元,累计实现土地经营权和林权抵押融资2.13亿元。
超常,在利用大数据提高执行效率。建成脱贫攻坚指挥部数字化管理系统,以国扶办子系统和省“六有”系统为基础,创新开发“县、乡、村、社、户”五级运作,“图、表、像、数据”四位一体脱贫攻坚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准监测、精准服务”四大功能。
抓住产业增收“挖穷根”精准滴灌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
脱贫攻坚,关键的是产业就业扶持一批。
锁定增强“造血”功能这个最关键,珙县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用市场的眼光、改革的办法,创新建立产业扶贫投资收益模式,完善贫困户与业主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蚕桑、茶叶、烤烟、畜牧和林业综合开发“4+1”特色优势产业。
“精准施策”一村一个产业规划引领。以脱贫为目标,以产业为重点,抓实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完成珙泉镇中心村等1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方案编制、评审、实施,到位专项资金7283万元。设立“产业扶贫周转金”,帮助贫困村发展1至2个脱贫骨干产业,帮助贫困户落实1至2个脱贫项目。目前,60个贫困村产业扶贫周转金1350万元已拨付到位。
蚕桑产业与贫困户结成脱贫共同体。珙县蚕业产业发展综合实力居全省第二,桑园面积14.7万亩,每年桑枝冬伐6万余吨桑枝条可用于发展桑枝食用菌,根据全县现有产业发展情况,珙县县委、县政府决定依托蚕桑产业发展优势,将桑枝食用菌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抓手。2015年全县蚕农售茧和共育收入23233.2万元,全县桑园地套种适宜农作物78585亩,放养土乌鸡21万只,养蚕和桑园综合利用产值达到46418万元,蚕业的工农业综合产值达到85945万元,蚕农户均增收2896元。珙县智溢茧丝绸公司与蚕业专合社与贫困户结成脱贫共同体,发展食用菌脱贫支柱产业,2015年入社200户贫困户人均增收2500元以上。
茶叶产业让贫困户当上了 “股东”分红。冬日暖阳中,走近青龙村幸福茶农专合社基地,“茶园入股分红”、“茶园营销分红”、“金融理财收益”、“公益基金收益”幸福茶农模式让贫困户腰包鼓了起来,一张张笑脸写满了幸福滋味。
珙县依托鹿鸣茶业公司,组建珙县幸福茶农专合社,与石碑乡、曹营镇、玉和苗族乡328户贫困户1200人签订投资收益协议,建立插花贫困户股权投资增收机制,贫困户享有股权量化收益、小额信贷(政府贴息)投资红利8%等9项增收途径,每年户均增收1200元以上。同时,创立“幸福茶农扶贫公益基金”项目,专合社每销售1斤优质茶叶,提取1块钱投入基金专有账户,用于帮助贫苦户解决子女入学、因病就医、农资购进、生活困难等问题。
特殊帮扶精准到户到人解决贫困群众最急需解决的难题
雪中送碳暖如春!珙县从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最困难的事情、最急需的事情上着手,采取特殊手段,精准帮扶每一户每一人。
把“住上好房子”作为头等大事。充分发挥主动性,不等不靠、率先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截至12月11日,住房在建5户17人,建成600户2152人,建成率99.17%。
奋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积极开展“雨露”计划项目,完成239名学生本学期补助拨付工作。充分利用珙县职业技术学校为贫困户家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人员就业机会。实施珙县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在2015年保证各校校园 “班班通”。
切实解决因病致贫返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县域内定点联网医疗机构(即宜宾市范围内的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出院结算时,网络自动结算,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精准扶贫医保报账,等于政策范围内100%报销。患者自付比例极少,住院费用平均实际报销比例已经达到84.5%,最高者达到97%,有效的遏制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
全力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2016年以来整合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等涉农项目资金共计6.3亿元。
对口帮扶全面发力
省级部门创新帮扶机制助力珙县脱贫奔康
感恩,是珙县人的厚重人品。珙县人民感恩所有帮扶单位和个人。
早在2012年,成都海关就将珙县列为定点帮扶贫困县之一。四年来,成都海关倾情倾力倾智帮扶珙县精准脱贫,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扶真贫、真扶贫”的动人篇章。截至2014年8月末,成都海关为珙县扶贫开发帮扶各类资金400万元,其中直接扶持项目资金120万元、协调引进项目资金200万元、捐赠各类农用物资和动员职工捐款近80万元。2015年,成都海关又向珙县杨家村投入精准扶贫资金30万元,为该村新建、硬化道路2.4公里,发展桑园60亩,目前该村59户贫困户中已成功脱贫56户。
“只有带着真心学、带着真情做、带着真爱干,才能真正掌握村情社情,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同时也能深得百姓的爱戴。”四川博览事务局副调研员杜江的心得日记道明了一线扶贫工作的真谛。
珙县人感恩省博览局的全方位帮扶。是他们让玉和乡杨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5年,该局积极争取省财政扶贫资金100万元,协同成都海关、四川航天管理局各投入20万元,共160万元资金用于杨家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2016年,该局再投入70万元,支持杨家村发展500亩茶叶和建设150平方米的脱贫攻坚技术服务中心。成功推动富士康成都公司赴珙县专项考察并就建立返乡创业基地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此外,该局还先后组织珙县参加各种大型展会全面宣传展示珙县特色产品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邀请同济大学对珙县僰人悬棺景区和官帽山林场、上罗镇和巡场镇的景区规划、城镇规划和乡村旅游规划进行调研,积极协调推动珙县高速连接线项目前期工作。
心存感恩,得道多助,一个个帮扶单位前往珙县接力赛跑。
今年6月,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到珙泉镇开展了对口定点扶贫调研,拟将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与智力优势,助推珙泉镇特色产业发展。
今年10月17日-18日,四川航天管理局对珙县城市文化建设和脱贫攻坚数字化管理系统进行了调研,并决定将在智慧城市建设、玄武岩产业开发、职业教育等方面给予珙县更多的合作与帮助。
如今,通过内生动力和外生帮扶,珙县的优势产业发展更加壮大,县域经济突飞猛进,人们的腰包越来越鼓,寄望2018年如期摘掉“穷帽子”将指日可待。(珙县脱贫攻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