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好疯狂运渣车?成都政协委员建议:考核+问责

14.04.2015  11:33

如何管好疯狂运渣车?政协委员建议:考核+问责

让管理部门实现“真联实动    

四川在线消息 (四川日报记者 阮长安 宋开文 付真卿)运渣车的管理主要由城管、建设、国土、交通运输、公安交管等部门负责,各部门在自身权限范围内,对运渣车监管出台了多项规定。但在采访中,四川日报民情热线记发现,管理部门在政策衔接环节存在漏洞,一些需要联动的环节,并没有真正联动起来,导致运渣车司机和企业存在灰色生存空间。

疯狂运渣车能不能管住管好,是个群众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成都市政协委员纪道友连续多日关注四川日报有关运渣车的连续报道。他建议,把对运渣车的管理纳入干部考核内容,使管理部门之间实现“真联实动”。        

对污损车牌,交警管中间,“两头”都没要求

采访中,运渣车司机和交警都承认,运渣车疯狂的原因之一是夜间上路“车牌污损不怕电子眼抓拍”。

成都市交管局勤务处静态科副科长黄勇说,对道路上行驶的运渣车污损号牌行为都是“发现一辆查处一辆”,但对于“两头”——工地和渣土场上的运渣车,交警管不了。

按照建设部门要求,所有运渣车出工地前都要在水槽池前“冲洗干净”。但成都市建委一名负责人表示,运渣车“号牌是不是需要冲洗及如何冲洗”,相关条款没有明确规定,并且“号牌冲洗这种事不归建设部门管”。

多名司机证实,抵达渣土场后,运渣车靠自卸倒渣土,车位号牌上不可避免会沾上泥水,但渣土场从没要求“冲洗后才能上路返回”。

2013年出台并实施的《成都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条例》要求,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和运输企业都应当配置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处置(排放)管理员(俗称“两员”)。“两员”负责监督施工现场使用合规车辆、按规定装载建筑垃圾及车辆冲洗除尘等事项。但目前成都市几乎所有工地上的“两员”都形同虚设,而无论《条例》还是随后出台的《实施办法》,均未对“两员”缺位的情形作出惩罚性规定。

一名运渣车司机告诉记者:“如果在工地出场前、倒完渣土后,都有人监督我们将号牌擦干净,污损号牌逃避监管这种情况就会好得多。”    

频繁登上违法榜,企业工商信用却不受影响

目前,成都市合法登记的建筑垃圾运输企业共计133家。去年以来,相关部门已依法取消50多家不合格运输企业的渣土运输资质。

此外,成都交管部门不定期公开发布运渣车企业交通违法“十强”、“三强”榜。2013年,有10家企业登上“黑榜”。2015年3月,在媒体逼问下,成都交管再次公布违法“三强”企业名单。其中,成都新尼麦龙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两次上榜。但到目前为止,“黑榜”对这些企业并未产生实质影响,这些企业依然取得了下一年度成都市建筑垃圾运输企业准入资质,交管部门也未公布对这些违法高发企业及相关车辆的处理结果。

从去年开始,全国工商系统着手建立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计划将所有政府部门对企业的处罚意见纳入这一系统。按照该信用系统的设计思路,污点信息将影响该企业的年审、借贷及日常生产经营。4月13日,四川日报民情热线记者查询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发现,所有违法“十强”、“三强”企业,其名下的“行政处罚信息”“严重违法信息”“其他部门公示信息”均为空白。

记者从成都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获悉,今年将试点运渣车企业使用无线电台违法情况处理信息纳入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这将对企业形成一定威慑力。      

运渣车治理要见成效,落实责任是关键

纪道友长期关注运渣车治理,几年来对治理运渣车提出了不少提案建议。在他看来,运渣车的“疯狂”顽症长期治理不好,关键在于管理部门联而未动,运渣车治理与管理部门的政绩考核没挂钩。

目前,运渣车是否违法、是否酿成事故,与相关管理部门并没有直接关系。”纪道友说,由于工作效果没有纳入硬性考核,一些部门感受不到压力,工作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成都运渣车企业和司机中,流传着“不怕交警怕扬尘办”的说法。因为成都市扬尘治理工作办公室会把每期考核结果发送到所有县(市、区)政府“一把手”手上,扬尘治理结果纳入干部考核。一旦有企业和单位违反了“扬尘治理”相关规定,不仅要按章缴纳罚款,还得接受“扬尘办”和主管部门的诫勉谈话。

纪道友建议,在治理运渣车的“疯狂”顽症上,也成立联席机构,将运渣车监管纳入部门考核和干部考核内容,“如果能实行问责制,情况就会大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