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3000多名党员干部走村入户用“辛苦指数”换“幸福指数”
6月23日,家住江油市武都镇的患者刘家友来到江油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初检后,接诊医生详细告诉他下一步需要去的科室和地点。“这里有好几栋楼,科室比较分散,很容易跑冤枉路。”刘家友说,医生的提示让就医变得方便。
告知患者下一步就医流程及科室地点,已成为这家医院的标准守则。
医院的变化是一个缩影。今年3月开始,围绕市委提出的“以人为本、全程服务”理念,江油从市到乡到村、各部门各领域,类似的变化层出不穷。全程服务,贯穿于全市上下每一项工作。“施行‘以人为本、全程服务’理念,把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变成‘零距离’,让群众的幸福感看得见、摸得着,既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在要求,也是对群众工作的全新探索。”绵阳市委常委、江油市委书记李江表示。建好“民情流水线”,缩短“最后一公里”
九岭镇红岩村村民杨文友因股骨头坏死丧失劳动力,妻子体弱多病,家庭生活困难。4月15日,市领导和镇干部来到他家仔细询问病情,当即敲定治疗方案。23日,杨文友住进江油市人民医院。经过治疗后,杨文友借助双拐重新站起来。
一起走村入户的,还有全市3000多名党员干部。
面对面的交流,更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听到真实的声音和想法。全市开展市情大调研、问题大排查、思想大解放、结构大调整、项目大推进、效能大提升“六大主题活动”,党员干部“走下去”问实情解难题、“走出去”开眼界抓机遇。
市级领导干部走遍每一个村(社区),基层干部走遍每一户,做到市不漏乡(镇)、乡(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五不漏”;机关干部按照“带领群众走在前、服务群众跑在前、群众增收想在前、和谐稳定解在前、小康生活赶在前”的“五在前”要求,深入一线,建好“民情流水线”。
“深入走访,才发现乡镇村组还有那么多‘断头路’。”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说。新安镇一干部表示,真正深入群众后才发现,以前没有和群众打成一片……
震动之余是反思。为什么工作举措落实到位,还有那么多“最后一公里”问题?市委深刻领会“六个基本判断”,在准确把握省情和市情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最需要深入思考的命题,就是如何应对增长乏力、经济下行、排位下滑的严峻形势;一个最需要采取的措施,就是启动“二轮改革”,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强大的创新活力;一个最需要形成的共识,就是吹响“三次创业”的号角,迅速掀起又一轮创业热潮。
10名市委常委和4名党员副市长走上电视,结合工作实际提出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办法。
不到两个月,3000多名党员干部走遍全市365个村、75个社区,走访近23万户群众,召开座谈会1896次。在思想碰撞中,一个个问题被“挖”出来,一个个“丑”被“亮”出来。
“‘最后一公里’有多长,群众就离我们有多远。”江油市委重拳出击,查处“四风”案件17起23人,努力营造“干部业绩在实践、干部声名在民间”的政治生态环境,从思想深处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把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变成“零距离”。
方方面面的问题,汇集起来达1887个。按照市委要求,有关部门将收集整理后的问题分类分层,划分为原单位自主解决、需市级部门协调解决、市委市政府统筹解决三大类,结合各部门单位职责权限分类限期解决。
通过“佩戴党徽亮身份,岗位奉献展风采”活动,全市40个乡镇、2个办事处、60余个市级部门及市属企业单位的1.5万余名党员佩戴党徽,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河口镇一位进城办事的村民说:“本以为房子办理过户很麻烦,结果就坐到耍了会儿手机的时间就办好了,工作人员服务质量硬是提高了。”
敬元乡青江河岗口桥汛期大水漫桥,存在安全隐患,通过改建,群众汛期出乡难问题得到解决;石元乡旱坪山村、樟木山村手机讯号不好,在市工信局协调下很快得到解决……截至6月中旬,江油市共解决经济发展等方面问题170项,群众反映的“最后一公里”问题412项。
如今,在江油市公安局治安大队临时办证大厅,审核、签字一条龙服务。“以前办证要经过居委会、社区民警、户政民警、派出所长、治安大队长、分管局长等多个环节的签字盖章,一般两天时间办下来算快的,”户政民警介绍。
以“以人为本、全程服务”的理念来审视,政法部门很快发现“差距”。为方便办事群众,市法院增设“一站式服务岗”,市公安局将8个派出所户政室与治安大队合署办公。“‘最后一公里’要变为‘零距离’,必须更加主动积极对接群众需求。”市长马辉说,这不仅意味着从被动到主动的服务理念之变,更意味着从管理到服务的执政理念之变。
全程服务,意味着从群众来办事的那一刻起,每个环节都要服好务;也意味着全员服务,每个党员干部都是“服务员”。
住建部门是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事项较多的窗口部门。市住建局对服务流程进一步规范和优化,精简压缩办事程序。房屋初始登记、转移登记,从国家法定30个工作日压缩到10个工作日。对老弱病残、困难群众等,专门设立特助服务。
为群众办事的一次过程提供全方位服务,干部称为“小全程”。与之相对应的,是“大全程”服务。在民政、教育、卫生等涉及群众量多、面宽的部门,全程服务被提升为生命的全旅程服务。江油市962011服务热线24小时为市民服务,解决市民的急事难事。在农村,全程服务正向生产流程发展。记者在新安、敬元等乡镇采访时看到,围绕主导农产品生产、流通,组建公司和专业合作社,群众全过程得到有力的指导和服务。
市委要求构建“半小时民生工作圈”和“十分钟服务群众工作圈”,建起“全覆盖、组团式、面对面、心连心、全方位”网格化服务体系,“相比以前,工作更多了,要求更高了,压力更大了,但群众脸上的笑容也更多了,值得。”九岭镇镇长陈坤说。
零距离服务,全方位服务,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理解群众的合理所求,关心群众的生命规律,全程跟踪,无缝对接,让人人开心的出生、有良好的教育、有全面的保障、有体面的生活、有出彩的人生、有舒心的晚年、有尊严的离世,这正是“以人为本、全程服务”理念的核心所在。这,需要干部加倍付出。李江说:“我们就是要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记者李伟宋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