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一批惠民政策10月起实施 基层转诊入大医院不排队

10.10.2014  09:55

 

10月8日晚,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第一住院大楼里,患者家属在咨询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相关情况。(记者 肖雨杨 摄)

        10月1日起,分级诊疗制度、医保异地就医即时结算、企业信用信息网上年报、流动人口信息登记等一批惠民政策正式实施。这些新政是否及时落地?百姓能否从中受益?政策实施中还应注意哪些问题?10月8日,国庆假期后上班首日,我们派出四路记者奔赴新政落地实施现场,直击新政带来的利好,聆听百姓对新政的期许。

        基层转诊患者入住大医院不排队  

        [ 新政]

        分级诊疗制度:10月1日起,四川省全面实施分级诊疗制度。按照要求,患者首诊应在基层医疗机构完成,并根据不同病情,在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就诊和治疗。如果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后,病情需要到上级医疗机构进一步治疗的,再由基层医疗机构出具双向转诊证明,通过绿色通道转入上一级医疗机构就治。

        [ 现场]

        10月8日一大早,来自四川遂宁市大英县35岁的黄代汉在省人民医院顺利办完入院手续,住进了四川省医院血液科的病房。黄代汉因患有双侧肾动脉狭窄,在当地医疗机构进行初步治疗后转入省医院。“很方便,在遂宁市医院查出这个病后,医院就给我开了双向转诊证明,到了省医院,马上就安排我入院,医生告诉我,要是没有转诊证明和绿色通道,血液科的床位可能要等一个月时间。”黄代汉对记者说。据了解,当天省人民医院已接收了10名从全省各地基层医疗机构转入的患者。“由于还有一些患者不了解分级诊疗政策,直接来到医院希望住院治疗,对这些患者,我们都耐心地解释和说服,请他们先回到当地医疗机构进行初诊,如果病情需要,就开具双向转诊证明,并通过绿色通道转入上一级医院再接受治疗。”省医院门诊部副主任林敏告诉记者,昨(8)日,绝大多数这样的患者都表示,马上回到当地医疗机构进行初诊。

        为有序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省人民医院自今年9月起,提前做好了各种准备,把30%的门诊专家号预留给了基层医疗机构,进一步健全了与基层医疗机构的绿色通道,基本可保障从基层转入的患者能尽快入院接受治疗。同时,还在门诊、住院大厅设立了双向转诊的专用窗口,方便转诊患者不排队即可顺利入院。(记者 石小宏)

        信用信息网上年报企业不再“跑腿年检  

        【新政】

        《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该条例10月1日正式实施,我省也于10月1日正式启动了2013年度企业信用信息年度报告公示工作,众多市场主体开始享受行政成本减少带来的“红利”。按照要求,企业只需将企业年报信息和即时信息真实、及时地上网报送即可,不用再为年检四处奔波。按《条例》规定,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应当于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向工商部门报送2013年度报告。

        【现场】

        “太方便了,坐在家里,分分钟搞定。”10月8日,节后上班第一天,成都一家商贸企业会计谢女士开始在网上填报企业信息:“以前企业年检需要向工商部门申请表格,再搜集各种材料去盖章,跑一天可能都办不下来,现在年检改年报,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10月1日,我省企业年报系统正式上线运行。8日,记者在省工商局信息中心查阅数据发现,截至10月7日,全省共有57家企业在网上进行年报,其中成都14家,其余市州43家。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节假日的影响,目前完成年报的企业并不多,随着工作日的来临,接下来进行年报的企业数量将呈现一个明显的增长过程。“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由企业、个体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行负责,减少了行政审查环节对市场主体的直接干预,减轻了市场主体的行政成本。同时,取消了原有的年检和验照收费,减轻了市场主体的经济负担。”省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说。

        另一个明显的变化是,3月1日已经运行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日趋成熟。记者随机输入一家注册地在成都的企业,网页上很快显示了该企业的详细信息,包括注册号、法定代表人、登记机关、成立日期、注册资本、住所、营业范围、经营期限、是否接受过行政处罚等。记者在省工商局信息中心看到,黄金周期间,公示系统的页面访问次数达58542次。“想了解一个企业的基本情况,直接登录系统查询,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中心负责说。(记者 刘佳)

      不用再垫大笔钱 医保异地就医即时结算  

        【新政】

        医保异地就医即时结算:10月1日起,我省医保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省级平台正式上线运行,这意味着异地参保人员在省内跨市(州)就医时,只需支付按照参保地政策规定由个人支付的费用,由医保支付的费用就由医院与医保经办机构进行结算。目前运行的省级平台,首先实现退休异地安置和长期异地居住人员住院医疗费用即时结算。

        【现场】

        10月8日,是我省医保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省级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后的首个工作日,73岁的崔阿姨特意赶到川大华西医院,咨询了解刚刚实施的医保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新政,她高兴地说:“有了这个新政,我在成都看病就能当场报账了,真是方便。

        崔阿姨退休前一直在攀枝花的攀煤集团总医院工作,退休后,因为儿子在成都工作,她来到成都市区居住。今年1月,崔阿姨曾在华西医院住院,当时她就觉得医保报销太麻烦了,“必须先垫付大笔费用,还要将住院证明、出院证明、病历、发票等寄回原单位,原单位上报当地社保机构才能拿到钱”。崔阿姨对记者说,幸好女儿在攀枝花工作,能帮着办理这些手续,但依然要等一个多月才能报销。

        崔阿姨手里的社保一卡通是在攀枝花领取的,她不免担心:“不晓得到底能不能在成都用喔?”对此,省医保局负责人和省人社厅信息中心负责人作出答复,异地就医人员,一定要在医保地备案,同时需要持有新型社保卡。因为只有参保人员在参保地办理了异地就医备案等相关手续后,才能通过省级平台持卡结算异地医疗费用。异地就医如何备案?参保人员持本人社会保障卡和相关身份证明到参保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就可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没有新型社保卡的异地就医人员,可尽快到当地人社部门办理,并到参保地医保机构进行异地就医备案。目前全省已发放新型社保卡2900万张。(袁婧 记者 刘春华)

        流动人口信息登记 可通过网络申报  

        [ 新政]

        《四川省流动人口信息登记办法》:10月1日,该新政正式施行,流动人口信息的申报登记也正式进行。《办法》将登记申报时间由过去最长7天统一调整为24小时,并将娱乐场所、茶楼、酒吧、洗浴场所等留宿客人的新兴场所纳入征集范围。《办法》还用“流动人口”取代了“暂住人口”的提法,并对房屋出租人、房屋租赁中介机构作出规定,要求其在出租或终止出租后24小时内向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或居(村)民委员会如实申报承租人信息。不如实登记者,最高可罚千元。

        [ 现场]

        10月8日,国庆节后上班第一天,成都市双水碾派出所的民警们正忙着到辖区旅馆、网吧、按摩店等场所宣传新的流动人口管理办法,与此同时,针对辖区内用人单位、物业公司、网吧等责任人的培训也在紧张地进行。“这已经是第8次培训了,目前我们仍以宣传为主,已印发宣传单2万份。”成都市公安局成华区分局双水碾派出所副所长党成表示,由于靠近五块石和荷花池市场,辖区内流动人口数量庞大,常年流动人口达到9万人,工作难度相对较大。“流动人口个人信息的提供和申报形式多样,可以采取书面、网络、传真等方式进行。”党成提示,信息登记申报者可登录四川省流动人口信息登记平台(http://ldrk.scga.gov.cn:9080/),也可通过http://ldrk.scga.gov.cn:9080/appdownload.jsp下载手机APP地址,还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四川省流动人口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官方微信公共服务号 “四川省流动人口信息登记”,进行关注后获取相关咨询及信息申报,同时还可编辑固定格式短信发送到10639900进行申报。(记者 刘宏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