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有家“无人菜店”:老板不在 顾客自称自买
3月7日成都香木林街,老邱的菜店无人值守,顾客“自助”选购
提起小黑板往门边一放、取出零钱塞进木桌,老邱骑着电瓶车“扬长而去”……在他身后,菜店门户洞开,码放整齐的蔬菜无人看管,不过,这并不妨碍小店营业,有顾客前来买菜,只需自己选好菜、称重量、记在门口小本上,提菜走人。
在成都市香木林街,老邱这个“甩手掌柜”算是小有名气。这样的销售方式,老邱已坚持了两年。让他能够一直坚持下去的是,每周统计账单,并没有因为无人销售而亏本。
一种信任
老板不在顾客自称自买
成都市的香木林街1号,邱水在这儿开店已经6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全名,都叫他“老邱”。昨日下午1点,老邱送货出门,店铺的门依旧敞开,门口一块小黑板上写着,“外出送货、暂停营业,会员需买菜请自己过秤,在旁边表格记下会员号、品种名称、重量,不用操作,只记重量屏中的数值。”
送完孩子回家的俞女士经过蔬菜店,瞥了一眼小黑板,径直走了进去,随手翻了一下豌豆尖,拿起一把,往秤上一放,提笔就在右侧A4纸上填写了“1792”、“豌豆尖”、“0.452”三项后,拿着菜离开了菜店。“菜又不贵,咋可能去贪这点小便宜嘛?”面对记者询问,俞女士一脸诧异地表示。
整个蔬菜店,老邱既是老板又是员工,里里外外就他一人,他不时需要外出送菜,店铺也就不时进入无人看管期状态。只要外出办事,老邱索性让顾客自己选购,把菜品和重量登记在本子上。“这个主要针对店里的2027名会员”。
不过,非会员如果要买菜,也可以称完重,把钱放在柜台上,在柜台一侧,一块纸片上就标注着菜价,一个塑料袋里还有30多元零钱。
店里的会员,每次都会充值50元、100元到电脑账户里,老邱每天会按照本子上的重量,算出价格,输入会员编号,在账户里直接扣钱。“其实是他们信任我在先。”老邱抿嘴一笑。
将心比心
菜店老板相信人心向善
从2014年春节期间实行这种模式以来,到底有好多人在无人看守的情况下买了菜,老邱也说不出来,“只能估个大概,我走时放张纸,回来在电脑里记账后纸就扔了。”
老邱从不避讳,自己这么做,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
2014年的时候,单身一人的他经营着两家蔬菜店,两边跑,必然出现一个店“唱空城计”的状态。后来请了个人,没干多久又走了。2015年,另外一个店虽然因为忙不过来关了,但他又搞起了网上销售的模式,每天下午1点到4点,是他外出配送蔬菜的时间。因此,在这段时间,他的门店就启动了“无人销售模式”。“本来想关门的,但我那么多会员,想到人家有需求,专门来一趟却碰到关门,不好!”老邱说。
“这也没啥新鲜的,我们大学食堂就是这么干的。”19岁的时候,老邱在原成都科技大学念书,食堂开饭时,打饭都是自己将饭票放在篮子里。
说到这里,40多岁的老邱突然一脸尴尬,“至今都不好意思说。有一次,在食堂打饭的时候,打了4两的饭,只给了2两的票。这以后,就跟做贼一样,去打饭总感觉有人盯着一样。”老邱说,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敢打过饭票的主意。“将心比心嘛,让大家在菜店自由选购,大家肯定也会这样想。”老邱说,只要在一个群体之中,还是有些压力的。
素有口碑
顾客称菜店从没整过秤
已经搬离香木林,住在锦绣东方的曹先生有空还是会回去买菜。“他不烧秤(缺斤少两)。”曹先生道明了自己回去买菜的原因。曹先生说,以前自己还专门用手机测试过,150克的手机,放在秤上没啥误差。“老邱以诚待人,我们咋个好占人家便宜呢!”曹先生反倒觉得,你来我往,大家更像是朋友,有顾客在外面买的电饭煲太小,都懒得去换,直接送给老邱。
61岁的王阿姨是店里最早的会员,平时她都称呼邱水“小邱”,有时候回家路过蔬菜店,她也看到过小黑板上的告示,但对于“无人销售”的蔬菜门店,她并不赞同将它作为一种模式长期坚持下去,时间久了可能还是会偏离正轨。“毕竟人的素质还是参差不齐,但忙不过来,偶尔这样还是可以。”王阿姨说,至少店里的会员都不会去占便宜,毕竟都这么多年了。
在王阿姨眼中,小邱这人脾气好,看到一些顾客挑菜时使劲儿剥外面老一点儿的菜叶,也不会生气,“有时候弄凶了他就喊‘再剥就只能送给你了哦’!”王阿姨说自己是不太在乎菜叶的,但当她把菜拿到秤前,老邱如果看到菜叶有坏掉的,就会除掉烂菜叶,重新称重。
“吃面拿根葱,拿就是了;炒个番茄蛋,只买一个番茄,他也不收钱。”俞女士认为,老邱这人不计较,而且会员在这里买菜,差不多都会有优惠,碰上活动还会有赠品。“老板都已经让利了,哪个还好意思再去占便宜嘛。”
相处融洽
街坊常“义务”帮老板看店
伍建春在老邱旁边开了一家修脚店,隔着透明玻璃,他可以清楚看到老邱的“柜台”,“钱就放在里面,没人会去乱动。”伍建春也常在老邱家买菜,因为都是邻居,有时还帮忙张罗下生意,“菜的价格都在墙上挂着,有时候非会员要买菜,我们就帮着称一下。”伍建春回忆,有一次自己店里忙了起来,也顾不上,外面有人偏在这时买红薯,“我就说,你自己拿两个走,明天回来,给老板说一下,然后拿两个差不多的称一下。”到了第二天,那人果然出现了,拿了两个大小相当的,结了账。
“这里很多人都住了十多年了,大家都熟得很。”伍建春认为,如果去贪点小便宜,以后肯定都不好意思去买菜了。他补充说,现在生活不像以前了,大多数人还是不会去计较这些“角角钱”。
同样住在附近的蒋大姐,有事没事也喜欢往店里跑,遇到店里没人,她也要来客串一把老板。“这么多年邻居了,在他这里早就学会用秤了。”蒋大姐指着一旁清洁马路的杨大娘说,“她平时也会帮忙照看菜店,这里可是‘全民皆老板’哟!”
“说起来也没多大的事。”老邱说,2027个会员先付款再消费,对他来说,是一种莫大的信任,“都说信任是相互的,我也应该相信他们。再说了,从算账的角度看,如果我再请个人,每月至少近两千的工资——说来说去还是我赚了!”
成都商报记者 宦小淮 摄影 王红强
声音
诚信相互传递, 可起到示范作用
四川大学社会工作/社会教育学和应用心理学专家张威认为,诚信是一个人如何做人的基本要件,一个人是否有诚信的行为,取决于其对诚信的认知。也就是说,他/她把“诚信”看成一种“做人”和“财富”,还是认为它“一钱不值”。
在张威看来,要激发出一个人的诚信特质,需要在整个社会营造一种诚实守信的氛围,政府也要在政策上鼓励、引导。在香木林蔬菜店里的诚信交易,更多体现了环境的影响,这正是个人与环境进行良性互动的一种体现。“个人与环境的互动不是单向度的,而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张威说,个人如果在这种环境中得到了积极的反馈,那么他们所反映出来的也是积极的,反之亦然。
教育专家游永恒也指出,菜店老板是用信任赢得了信任,这也说明,信任他人才能够激发他人的美德。菜店老板的尝试,是建立在会员之间已经取得了基本信任的基础之上,同时也依赖于整个小区居民的素质,而这些会员又在群体之间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他这种尝试还是很可爱。”游永恒认为,他的这种尝试提倡了良好的社会风尚,让更多的人将诚信当成一种自觉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