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川全国政协委员建议 构建新型职业农民终身教育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令住川全国政协委员倍感振奋。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提到“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令相关领域住川全国政协委员感触深刻,他们在讨论中建议,全方位构建新型职业农民终身教育体系。
提高选人精准性和培训连续性
去年,来自省农科院的全国政协委员刘建军牵头对四川、重庆8个县区和相关部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专项资金管理进行专题调研。“按农业部、财政部的规定,该专项资金用于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时间为15天,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培训时间7天,对同一培育对象3年内不得重复支持。”刘建军认为,同一培育对象3年内不得重复支持这个规定,使部分有志务农、渴望掌握职业技能的学员无缘学习深造,不利于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拔尖人才。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省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偏低,仅7.21%的农村人口受过高中教育,0.36%的农村人口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民盟四川省委此前一项专题调研指出,我省大部分农民存在半工半农的情况,青壮年多数时间在外打工,农业生产一线人员年龄偏大,这些人往往缺乏现代农业知识和经营理念。
虽然目前有针对农民的培训,但在设计上较少针对家庭农场的特殊需求。“这种情况容易导致个别地方为完成培养任务‘拉郎配’或‘摊名额’。”一位住川全国政协委员认为,部分地方采用向村镇分配名额的形式招收培育对象,有的乡镇选送的对象年龄偏大,青壮年学员比例较低,有的学员学习动力和务农意愿不足,培训后弃农改行或偶尔务农,浪费培训资源。
选好苗子,扶上马送一程
委员们建议,加强农村学习型社会建设,全方位构建职业农民终身教育体系。
刘建军委员建议,国家相关部委应取消专项培育补助资金对同一培育对象3年内不得重复支持的限制,或不作硬性规定,或给予一定比例由地方政府遴选确有潜力和前途的重点培育对象,进行知识技能提升培训。
一些委员认为,构建新型职业农民终身教育体系还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向西部地区和农业大省倾斜,撬动整合省地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配套,创新探索建立高校、科研机构、职业院校、企业等参与职业农民培训共育的机制。如高校职院开办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科研院所接收学员跟班、兼职、专题研习进修。为高端人才举办高层研修课程培训,培育高层次杰出人才。
如何让职业农民乐于扎根土地?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现代职业教育集团董事长苏华认为应该“扶上马、送一程”,对于通过遴选和经过培训的人员,健全落实相关政策,允许在农村土地流转、重大项目承包、信贷支持中获得优先权,并作为农村入党积极分子重点培养对象,列入村、组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对象。对于在新农村建设中作出突出成绩的“新型职业农民”,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
“当前,关键的工作是选好苗子。”刘建军委员建议优化甄选体系,从有志投身农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返乡农民工、城镇居民、复员转业军人和熟悉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其他人员中甄选学员,尊重学员意愿,分类培育成为农业职业经理人或专业技能型、服务型职业农民,培育“永不离土”的稳定型职业农民队伍。(记者 钟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