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标准帮扶“百村万户” 每个村都要建电商平台

13.08.2015  11:00

 

2013年被纳入扶贫对象的五星村,如今已成为一个“五星级”幸福美丽新村

 

核心提示

 

目前

 

成都已消除了绝对贫困,成都的贫困线已经达到其他市州“富裕线”水平

 

今年底

 

完成第三轮第一批100个相对贫困村顺利脱贫的目标任务

 

2017

 

新一轮“百村万户”帮扶行动确定的100个相对贫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达到全市同期水平70%以上,1万户相对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要达到本区(市、县)同期水平70%以上

 

随着中共成都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坚持高标准推进城乡扶贫开发的实施意见》,成都的城乡扶贫开发工作也进入崭新阶段。

 

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是我市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两大载体之一,也是农村扶贫开发着力的“龙头工程”。昨日,记者从市农委获悉,目前成都已消除了绝对贫困,成都的贫困线已经达到其他市州“富裕线”水平,今年底,100个相对贫困村将顺利脱贫。未来,成都将确定新一批相对贫困村和相对贫困户,推动开展就业、助学、医疗救助、低保兜底扶贫。

 

新一批扶贫对象

 

在精准扶贫和产业带动上下功夫

 

下一步将确立新的工作目标。按照我市扶贫工作的10年规划,根据实际,确定新一批相对贫困村和相对贫困户,把握帮扶工作重点,着力谋划制定帮扶政策,确保在2017年全面同步实现小康。”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扎实做好对口定点扶贫及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除了完成第三轮第一批100个相对贫困村顺利脱贫的目标任务,新一批目标正在确立中。

 

记者了解到,成都将以更高标准减少农村相对贫困。结合已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的实际,成都将提高帮扶标准,开展“百村万户”帮扶行动。在全市确定1万户相对贫困户,到2017年,100个相对贫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达到全市同期水平70%以上,1万户相对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要达到本区(市)县同期水平70%以上。

 

据介绍,未来的“百村万户”帮扶行动将积极推进“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体现田园风貌、体现新村风格、体现现代生活,努力让农民生产更加便利、生活更加幸福。

 

“未来将结合互联网+,在每一个村都搭建起电商平台。”根据成都相对贫困村和相对贫困人口对发展的实际需求,创新思维、创新工作方法,在精准扶贫和产业带动上下功夫,建立和完善扶贫对象持续增收机制。瞄准相对贫困户,成都主要推动开展就业、助学、医疗救助、低保兜底扶贫;针对相对贫困村,除重视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扶持发展特色农产品、农产品精深加工、多种形式的乡村旅游等新产业。

 

两年多来扶贫成果

 

撬动黏合扶贫资金约8亿元

 

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前,成都将2012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7000元的村进行倒排序,并综合考虑村级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相关情况,确定了100个相对贫困村作为第三轮第一批(2013-2015年)农村扶贫开发对象,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建立各级党委政府分工负责、扶贫部门牵头抓总、帮扶部门配合、职能部门专业帮扶的工作机制。

 

今年底,100个相对贫困村将顺利脱贫。

 

两年多来,成都以100个相对贫困村和9374户相对贫困户为对象,以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新村扶贫、生态扶贫、能力扶贫为重点,撬动和黏合行业、社会扶贫资金约8亿元,大力改善相对贫困村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和提升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相对贫困户能力提升和持续增收的问题。

 

通过两年的帮扶,全市100个相对贫困村主导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得到大力发展和提升,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325元,比2013年增长27%,高出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15.5个百分点,全面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扶贫解困目标任务。

 

百村万户”帮扶行动

 

将提高帮扶标准

 

对象

 

按照2014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1万元的标准,在全市倒排100个相对贫困村,按照201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本区(市)县同期水平50%的标准,在全市确定1万户相对贫困户

 

到2017年

 

将有什么变化

 

100个相对贫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达到全市同期水平70%以上,1万户相对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要达到本区(市、县)同期水平70%以上

 

积极推进“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针对相对贫困村,除重视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扶持发展特色农产品、农产品精深加工、多种形式的乡村旅游等新产业

 

100 个相对贫困村

 

今年底顺利脱贫

 

对象

 

对2012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7000元的村进行倒排序,并综合考虑相关情况,确定了100个相对贫困村作为第三轮第一批(2013-2015年)农村扶贫开发对象

 

2013 年来

 

做了什么

 

撬动和粘合行业、社会扶贫资金约8亿元

 

实施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旅游业等农村产业发展项目200个以上

 

实现了同一区(市)县城乡“三无”人员供养标准和城乡低保标准统一

 

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325元,比2013年增长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