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最挤公交线路出炉 市民吐槽137路双脚可悬空

10.04.2015  13:13

成都市民高峰时段乘坐公交车情况。图片来源:成都商报

  小调查:

  成都有6条线路的个别班次高于住建部规定的8人/平方米标准,这个数据意味着新乘客几乎不可能挤上车。

  市交委:

  根据每条线路的断面客流规律调整运力和班次,才能真的对症下药。

  公交车太挤,挤着挤着把车门都挤掉了!这是真实发生在国内其他城市的一件“”事。

  成都公交挤不挤,挤成什么样子,真的可以在车内双脚离地悬浮吗?今天,成都商报联合市交委发起公交拥挤度调查,你随手拍下拥挤的车厢,交委将对公交拥挤时段进行会诊,并开出治挤的药方。

  市民吐槽

  137路双脚可悬空

  车来了,门打开了就是上不去;挤上车了,可以双脚悬空不倒地;到站了,看得到车门走不拢车门……如果吐槽公交车的挤,简直就是奇迹大全。

  搬家后,施先生把车给老婆开,自己开始坐公交车上班。125路几乎可以从家直达单位,还有137路,虽然到站以后要走一段不近的路程,但也还好。想着有两条线路可选,施先生对自己的公交出行计划信心满满。

  在站台上候车几分钟,他就盼来了125路,竟然是一辆10米左右的小公交车,而和他一起在站台等车的至少有10人!车门开了又关,关了又开,他一直挤不上去,只听得到公交车司机无奈地招呼着大家:等下一辆吧,车门关不到我是不得走的。可他等了一辆又一辆,三辆车过去,他都没能挤上车。当137路再来时,他顾不上绅士风度,快步小跑挤了上去。“是有3个车门那种大车,但挤上去也不容易。”他说,因为是朝九晚五的工作,他每天都要这样翻越早高峰和晚高峰。昨天早上,车上太挤了,他在137路上做了一个试验,双脚离地,他竟然真的可以不倒地。

  第三方调查

  最挤时一平方米站9人

  成都公交车到底有多挤?

  “说实话,我们现在也很困扰,没有办法掌握每个断面上的客流量。”市交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有关公交的市民投诉中,拥挤这一条还真不少,而在解决拥挤上也花了不少力气。近几年,每年新增运力投放1000~2000辆,同时也从线网布局、运力效率等多方面入手解决。但现在对客流的掌握,基本依靠天府通卡的数据统计,而由于成都采用的上车刷一次卡的乘车方式,数据就只能显示在某个时间某条线路有多少乘客上车,没有乘客下车数据,无法掌握车辆上实时的乘客数量。

  不过,近几年,都有第三方对客流量进行调查。去年6月,市交委委托成都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对市民投诉乘车拥挤现象较为突出的21条城区公交线路高峰期客流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乘车拥挤情况总体不明显:早高峰平均最大拥挤度为4.8人/平方米,晚高峰平均最大拥挤度为3.9人/平方米,均低于住建部8人/平方米的标准。但部分线路高峰时段较为拥挤:15路、102路、133路、137路等4条早高峰拥挤现象较为突出,平均拥挤度均高于7人/平方米,个别班次高于9人/平方米;91路、309路 2条线路晚高峰较为拥挤,平均拥挤度高于6人/平方米,个别班次高于8人/平方米。也就是说,有6条线路的个别班次拥挤度达到了每平方米8人,而一旦达到这个标准,有新乘客再上车就几乎不可能了。

  去年12月,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对随机选取的8条城区公交干线高峰拥挤度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乘车拥挤情况总体不明显,早高峰平均拥挤度为2.5人/平方米,晚高峰平均拥挤度为3.9人/平方米。早高峰个别班次最大拥挤度6.5人/平方米,晚高峰个别班次最大拥挤度8人/平方米。

  “根据每条线路的断面客流规律调整运力和班次,才能真的对症下药。”市交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掌握的只有客流量数据,但事实上,客流量最大的线路不一定是最拥挤的,有些途经长途客运站、火车站的线路,客流量非常大,但客流相对均匀,不会集中在某个时段,总体来说就不会太挤。可一些线路可能总体客流量并不大,但早晚高峰客流瞬时集中,就会非常拥挤。在他看来,哪些线路在哪些时段,拥挤到什么程度是现在继续了解的“”。成都商报记者 赵素冰

  客流量最大公交线路TOP10

  (2014年11月的统计数据)

  据了解,目前成都中心城区公交车总量11447辆,在营公交线路412条(包含区县对接中心城区线路),日均客运量约520万人次,平均每条线路日均客流量1万多人次。而成都目前客流量最大的10条线路中,客流量最小的一条日均都接近5万人次。根据去年11月的统计数据,排名前十的公交线路依次分别为:

  1. K1 当月客流量3876548人次

  2. K2 当月客流量3866604人次

  3. 56路 当月客流量2614647人次

  4. 8路 当月客流量2004375人次

  5. 3路 当月客流量1950249人次

  6. 58路 当月客流量1827512人次

  7. 1路 当月客流量1690797人次

  8. 32路 当月客流量1648010人次

  9. 98路 当月客流量1578178人次

  10. 78路 当月客流量1546275人次

  一个视角

  每平方米站8人

  国标咋算出来的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1987年版《机动车安全技术条件》中规定,城市公共汽车、无轨电车,允许站立面积1平方米核定5人。而1997年新的标准代替了1987年的标准,规定城市公共汽车及无轨电车为0.125平方米核定1人,2004年最新标准也沿用了这一规定。

  记者还发现,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城市建设系统指标解释中也提出,运营车的额定载客量可按“客位数=车厢固定乘客座位数+车厢有效站立面积(平方米)×每平方米允许站立人数”计算,并指出每平方米允许站立人数按8人计算。

  长期从事汽车研究的山东交通学院教授戴汝泉说,城市公共汽车在设计制造时,就已考虑到汽车的拥挤状况,最大载客人数的承受能力也是按照每平方米8人至12人来设计的,每平方米站8人对于公共汽车的性能来说影响不大。对于一些民众质疑的标准“过时”和公交车太拥挤的现象,一些专家表示,必须继续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在上下班市民集中出行期要增加公交车的密度,合理利用现有公共交通资源。“只有交通设施足够,达到人们的出行要求,才能把考虑的重心转向人们的出行舒适程度上,在目前许多线路还十分拥挤的情况下,直接要求减少公交车的载客量,可能会带来更多问题。”戴汝泉认为。

  (据新华社)